非遗创业项目策划书,非遗创业计划书范文?

梁 萍 云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近年来,我国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这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长久地留存 在不断发展的文化中。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纷呈,这些非遗项目有的在现代社会中继续辉煌, 有的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保护,但依旧很脆弱。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也 应有所不同。文章通过对临沧傣族手工造纸的调查研究,探讨现仍具有生活、民族文化根基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如何拓展现代需求,突破单一的自然传承和保护方式,向生产性活态传承保护转变。

造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两千 多年的历史,其具有深远的历史、文明、科技 发展价值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价值。而随着机器造纸的发展 和普及,书籍、纸袋、餐巾纸等各种纸质用品在生活中随 处可见。古法手工制作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代手工造纸技术是其中之一, 这说明了国家对其的重视。学者们对古代手工造纸的研究 也从早期的科技史、造纸技术研究,更多转向了造纸技术 如何嵌入生产生活、社会、文化之中,以及和村庄社会经 济发展变迁的相互影响等。这种转变也为文章研究临沧傣 族手工造纸的活态传承与保护提供了视角和思路。

临沧傣族手工造纸的历史渊源与保护价值

临沧傣族手工造纸的悠久历史

民族地区手工造纸主要有纳西族、傣族等,它们既有 共性,也有民族社会文化的差异性。临沧地区的傣族构皮 手工造纸仍然使用着东汉时期蔡伦所发明的那一套完整工 序,堪称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临沧从事构皮手工造纸技艺的有两个村寨,永德县永 康镇忙石寨和耿马县孟定镇芒团村。构皮手工造纸因取材 于构树而得名,制作技艺与“蔡伦纸”相同,是临沧傣乡 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也称其为大白棉 纸。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南诏大理时期,宋元之际 有一个叫胡三省的史学家,他在《通鉴注》当中,曾经引 用了《五代会要》里面的话,“大长和国宰相布燮等,上 大唐皇帝舅奏书一封,差人转送黎州,其纸厚硬如皮,笔 力遒健,镇康(即今永康)摆夷所制之牛皮纸,或尚为南 诏时代遗制。”可见这个时期永康构皮造纸非常厚、非常 硬,于是就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后来,永德忙石寨的傣 族,一些外迁到孟定,也就把技艺带到那里。

临沧傣族构皮手工造纸是历史和社会结构的产物。它 最初是在土司制度下产生的,这和当时的分工有关。每个 寨子的功能不一样,有各要负责的事务。其中芒团村和忙 石寨有造纸,这两个村寨除了传统的农耕外,主要负责保 障佛寺的用纸,用于抄经文经书等,分工就这样长期留存 了下来。

临沧傣族手工造纸的工艺流程和特点

古老的造纸工艺在家庭作坊中生产,经五步流程、 十一道工序制成。五步流程即:浸泡、蒸煮、捣浆、浇 纸、晒纸;这五个步骤细分为十一道工序,分别是采料、 晒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涤、捣浆、浇纸、晒纸、砑 光、揭纸。整个生产过程完全是纯手工,没有现代机械 化的影子,除了用铁锅蒸煮外,几乎不用什么设备,从开始到现在所使用的都是纯粹原始的加工工具。它也没有化 学添加剂的成分,其造纸碱化过程中用的是火灰而不是石 灰,火灰含的主要成分是钾,它对环境基本上是零污染, 生产出来的纸有洁白坚韧、久存不陈、力撕不破、防腐防 蛀等优点,是当地和周边村寨的抄写用纸。

临沧傣族手工造纸的价值

第一,起到了历史再现的重要作用。从造纸工艺的角 度来说,现代的造纸工艺由传统工艺发展而来,是研究中 国手工造纸难得的实例,是研究中国、东南亚古代传统造 纸术发展的活样本,对于复原中国早期的造纸技术有极高 的参考价值。

第二,起到了传承中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 用。纸张是书籍的重要载体,傣族的传统民间故事在手工 构皮纸上得以世代流传,民族传统文化也相应得到了记 载,傣族造纸工艺为弘扬傣族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三,起到了文化纽带的作用。临沧和缅甸接壤,是 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节点。临沧傣族构皮手工造纸是 和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傣族是典型的跨境民 族,保护好现有的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了跨境傣族的相 通基因,维护好了二者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和纽带。

临沧傣族手工造纸的传承与保护的特点

实物型传承与保护稀少

傣族的构皮手工造纸技艺传承已久,但是由于历史的 原因,以及过去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很多 遗存的古老实物难寻影踪。目前可以看得到的就是在缅寺 里面保存着的一些古老的经书,永德县博物馆还保存着一 本,据专家考证其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其他更多的古老实 物已经很难寻找到了。

技艺传承与保护以传承人模式为主

临沧傣族手工造纸的传承在历史上一般以女性传承人 为主。这是傣族先民按照性别自然分工的痕迹。因为傣族 有一个习俗,男人是做重活路的,如砍木料、盖房子、犁 田、耙地这些重活计;女人负责轻一点、细腻的活路,如 造纸。一般小女孩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做纸了,学做 的时候就是母亲给她指点,或者是技艺比较好的亲戚来家 里边看到了,再将其心得传授一下。过去傣族造纸的技艺 传承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将造纸融入到当地日常生活当 中,在重复操作的过程中口传心授。数百年来整个造纸技 艺还是和原先的一样,其传承了古老的技艺与文化,所以 说构皮造纸是遗留至今的造纸术的活化石。

临沧傣族构皮手工造纸技艺在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 项目之后,传承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项目传承人对 这项技艺的传承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孟定芒团的玉 勐嘎申报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 人,永康忙石寨的周小三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出现,使得家庭传 承的传统模式有所突破。主管单位对非遗传承工作也很重 视,每年都给传承人定目标、下任务,每年也举办不少于 两期的专项培训活动,以便让群众更好地传承好、保护好 构皮造纸这样一个古老的技艺。

信仰与文化传承贯穿始终

临沧傣族手工造纸虽然效率不高,但一直存在。因为 其具有不可替代的民族性、区域性、历史性等特征。根深 蒂固的傣族文化源远流长,而这种纸比较耐腐蚀,保存 的时间非常长,所以这种纸用在抄佛经上就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另一方面,构皮手工造纸是传承文化非常好的载体。 构皮手工造纸作为文字传播的载体,让整个傣族社会加深 了对这一传统技艺与文化的认同观念。这种纸要有人做, 故事要有人写,它就能继续发展下去了。构皮造纸手工技 艺的传承,进一步增强了傣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特别是 2006年,它被国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当地傣 族人民更深切地认识到它是民族的传承文化,要继承好, 要世世代代相传。

忙石寨和芒团村手工造纸在活态传承中创新发展的比较

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 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 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临沧傣族手工造纸就具有非常明显 的活态传承的特点。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 越来越向往,这一古老技艺如何在活态传承中更好地创新 发展,是当前这类非遗技艺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临沧,忙石寨和芒团村的手工造纸都被认定为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工艺流程也一样,社会文化环境也 相同。两地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提升产品的品牌、 规范一定的规格标准等。但近些年发展下来,忙石寨离芒 团村还是有一些差距,分析其原因如下。

创新意识敏锐度不同

随着时代发展,两地手工造纸的使用领域也在不断扩 张。因临沧是普洱茶叶的主产地,当前最大量的使用是在 普洱茶的包装上。除此之外,书写书法、制造花纸也在逐 步拓展中。但在使用领域的拓展中,忙石寨规模与品种都 没有芒团村突出。通过和传承人徒弟金爱红的交谈,笔者 了解到,芒团村的创新走在了前面,宣传也更为到位。芒 团村的艾影在2012年就对手工白棉纸尝试过进行深加工, 开发新型纸产品。在缅甸户板看到当地人在白绵纸上嵌入 鲜花后,就尝试做花纸,还尝试着把白绵纸做成笔记本、记事簿、扇子、灯笼、茶盒等产品,并在村文化产品超市 中展销。而忙石寨2017年才去芒团村学习花纸的制作。

对原材料来源长期规划不同

两地傣族手工纸当前都面临本地原材料不足的问题, 由于构树的效益没有种香蕉、橡胶等的效益好,所以一般 老百姓不种构树。忙石寨一直从班卡乡的骂榴寨外购,芒 团村主要是从缅甸的佤邦获取原料。但芒团村近些年已经 开始规划原料基地,原料基地的构树若顺利长成,芒团村 将比忙石更能打破原材料瓶颈,更具规模优势,同时还能 避免原材料价格波动。

宣传力度不同

在创新纸品方面,忙石寨宣传没有芒团村那么好,销 路也没有那边好。忙石寨也拍了几部微电影,也一直把忙 石寨构皮手工造纸技艺当作旅游的参观项目予以推广,但 旅游基础还较为薄弱,知名度还不高。而每年到芒团村旅 游的游客要多于忙石寨,游客们来到芒团村,看到传承人 用纯手工制造出一张又一张、一捆又一捆的白棉纸,一个 个吃惊得合不拢嘴,又称奇又称赞又惊艳,也带动了当地 文旅融合发展。

产品价格有所差异

芒团村的手工纸由于宣传更好,知名度更高,价格也 就更高一些,尤其是在绘画、花纸等手工纸的创新领域。 但这也使得一些消费者开始到忙石寨购买相关产品进行替 代,这给忙石寨带来了潜在的机遇。

当前从事傣族手工构皮造纸的家庭,收入因人而异, 多的多至数万元,少的也有几千元。因此,类似手工造纸 这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大有天地,可以更好地直面 现代需求,在活态传承保护中更好地实现文化价值,造福 人民。

结论和启示

第一,通过对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芒团村、永德县永 康镇忙石寨两个村寨的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传承与保护的学 习了解,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不是一种 僵化死板的保护,应该是一种“活态传承”,应该呈现出 传统文化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由单一的自然传 承向多元的社会化传承过渡。

第二,有市场需要的技能,其生产才能源源不断。非 遗技能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在满足人民需求的同时,非 遗项目进一步实现了良性发展。手工纸的耐久性好、强度 大、吸水性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国外,手工纸的应 用是很广泛的,如泰国清迈把手工纸应用于封面的包装, 从而增加了书籍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甚至拓展到各种 艺术领域,如做请柬、月历、礼品等,有一种古老质朴 的文化品味。这也说明临沧傣族手工用纸还有很大的开 拓空间。

第三,在现代市场背景下,一方面绝不可以因为科技 的迅速发展,就放弃对傣族手工造纸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要根据现有的条件和环境,吸纳时代元素,对产品进行创 新,使其适应市场需求,在发展中对傣族手工造纸工艺进 行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要避免破坏核心技艺。手工技 艺体现了非遗的独特性,这个是根本,不能丢弃。同时, 创新产品的生命力需要社会文化基础,富含文化意义的手 工技艺及文化物品会更有灵魂和生气。

第四,傣族手工造纸的“活态传承”,必须了解、 利用新业态,有针对性地探索、创新模式。创新营销模 式——培训人员可以应用“互联网+”等新型宣传方式,使 受众在分享民族文化体验、审美感受的同时,客观上起到 宣传推广的效果。创新创作模式——可以通过研讨会、技 能培训会、博览会的形式交流、启发相关工作人员,激发 他们创作的热情和灵感。此外,注重融合发展,将手工造 纸技艺转化为文化生产力,结合民族村寨具有特色的村容 村貌、田园生活,进一步发展体验旅游。

第五,对手工造纸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应该在工具、原 料、生产者、政府、市场的共同作用下进行,不能忽略文 化在手工技术中的传承。具体到临沧傣族手工造纸中,构 树原材料的来源需要长远规划;政府要做好非遗传承良好 环境的构建,如非遗项目传承人认定和考核的科学性,相 关利益方的协调;市场要能对融合了文化和非遗技艺的产 品作出反应,这能够体现文化附加值。就像临沧傣族手工 纸在普洱茶包装上更多用于中高端产品。

最后,笔者呼吁对于傣族手工造纸这类根植于人们的 生活、有市场需求的非遗技艺,人们的关注点应从如何保 护单一具体的非遗项目,延伸至如何推动其活态保护和传 承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从而发挥出更大的社会 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秉伦,方晓阳,樊嘉禄.造纸与印刷(中国传统工艺全 集)(精)[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 [2]居云飞.论临沧孟定芒团手工造纸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1):113-115.

[3]张洁.中外手工造纸技术研究的述评与前瞻[J].重庆师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104-112.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6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