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建立起来后,过不了多久就沉寂下去,最后导致社群成员退出,最终成为死群。这样的情况肯定是运营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我这里总结了9个方法,保持社群的活跃度。
- 分享
- 讨论
- 打卡
- 红包
- 福利
- 表情包
- 建立联系
- 线下交流
- 机器人
下面就针对上面这些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
1.分享
一个社群的建立一定是因为这群人之间有同好,所谓“同好”,是对某种事物的共同认可或行为。我们为了什么而聚到一起?最重要的是一起做什么。围绕这个同好保持定期的内容分享,是一个可以让社群持续活跃的方式之一。
例:学生家长群,同好有:孩子成绩提升/孩子身心健康/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的课余生活分享/如何兼顾工作和孩子的陪伴……
游戏社群,同好有:如何快速提升等级/稀有角色怎么能提高抽中概率/账号买卖的正规渠道/你的角色性格是什么/每个角色的优劣势/游戏中的进攻策略……
职业类社群,同好有:工作技巧/如何向上管理/涨薪攻略/所在岗位的晋升途径/如何与领导良好沟通/行业干货/提升工作效率的软件……
每个类型的社群都有很多同好,并且同好不是固定的,随着社群成员的增加,内容的丰富,同好也会延伸,能分享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
2.讨论
群分享一般是一对多,由一个主角主导输出,其他人学习。还有一种形式是群讨论,这种形式主要是找一个话题,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进来,通过相互的讨论获得高质量的输出。
在群讨论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1)组织者
一般来说社群运营就是群讨论的组织者,也有可能是社群内运营安排的托,不论怎么既然你安排了一次群讨论一定会有一个组织者,组织者需要提出一个好的话题,并且对于这个话题组织者有自己的想法,至于这个话题的选择,也可以参照上文说的“同好”。
(2)配合人
需要协助组织者做一些细小的琐事,并且还需及时回应,活跃气氛,带动整个社群的讨论。
(3)话题
- 话题不能太大、太沉重,要简单、易讨论,让人可以随时参与。
- 话题设计要有情景感、参与感,如果是大家都经历过的事情,那么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就会增加。
- 结合热点话题,自带热度引起讨论
- 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动讨论
(4)对本次讨论的总结
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才能不断进步。例如:
- 整场分享很成功,这是为什么?
- 气氛冷清了,又是为什么?
- 应该怎么去改进?
总结完之后,发到管理组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方面让大家提意见,另一方面通过这个总结的过程可以看到自己的优势或不足,为下一次的主持积累经验。
3.打卡
在社群中打卡代表一种态度,代表这件事的重要程度,代表执行的认真程度,这也就决定了这个事情的结果。在社群中打卡有助于养成好习惯,因为打卡就是在培养另一种习惯而克服坏习惯。习惯的培养和克服有它自身的规律,打卡是一种有效地养成好习惯的方式。
(1)打卡规则的设置
1??押金制
设置加入门槛,例如,押金100元并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退还押金,否则流入奖金池,奖励给打卡优秀者。21天内需要达到以下要求。
① 完成所报项目19天以上(扣1.5分及以下)。
② 输出阶段的文字总结(如读后感、成果分享,字数不限、形式不限)。
③ 按规定格式完成一次微博或朋友圈分享,并截图发回群。
这个玩法现在很多社群中都在用,例如报名课程,坚持打卡一个月即可返还学费。
2??淘汰制
例如
① 打卡至少18天以上(扣3分及以下)才有机会留在打卡群。
② 态度很重要,鼓励坚持哪怕一点点。【缺席】扣1.5分、【群内请假】扣1分、【子项未完成】扣 0.5分。
③ 有机会弥补:主动报名群执勤,为大家服务或对打卡群有重大贡献者(如制作高水平视频、大平台推广)会酌情加分。
规则是严肃的,但也提供了合理利用规则休息的机会;哪怕努力完成一个小项目,也能挽回 0.5分,有心坚持的人并不难走到最后。这个打卡群的21天全勤率,迄今保持在60%以上,打卡多轮的元老人物可以达到 95%。被淘汰的人,需要接受的“惩罚”是象征性的:“强制轮休”一轮,隔月可以重新报名再参加,如图

3??监督制
因为大家的打卡内容都是可视化的,所以互动交往的动机会更强烈
4??激励制
生活中能连续坚持21天的人并不多,这种方式甚至可能不被他人理解,觉得没事儿为什么要虐自己呢?因此这份坚持对有些人来说,是意义重大的,这些人是不希望随波逐流,有很大的成就动机,想在生命中刻下努力烙印的人。打卡结束后进行颁奖,对能够持续坚持下去的成员送出礼品以示激励。
4.红包
红的效果貌似是最好的,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去发红包,红包只有发在适当的时机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要不然就是一个红包砸下去一点水花都没有。发红包的目的一般有以下几个。
(1)活跃气氛
比如节假日,群里聊得非常开心的时候,发个红包活跃一下气氛。
(2)新人报道
这也是一种发红包的方式,新人入群,发个红包给老群员当见面礼,激活气氛的同时顺利完成自我介绍,一下子让很多人记住。
(3)激活群员
如发通知,求投票,激活一下很久没有说话的群,也可以用红包。
(4)宣布喜讯
如股票翻红了,公司上市了,项目完成了,业绩考核目标达成了,公众号粉丝量过10万了……发个红包感谢支持。
(5)打赏个人
在群里发定向红包或者群红包,单独或群体打赏因为某件事做过贡献的人或朋友,这是让大家看到激励效应。
(6)发小广告
有些群很活跃,也和你的产品定位相吻合,想发个小广告,又怕大家反感,只能靠发红包换来大家同意,或者要请群中的朋友们助攻。
如何玩转红包我这边有3条建议
(1)不能任性
发红包不能太任性,得有个理由。过于频繁的发红包不仅不会起到好的活跃效果,还会让红包的激活效应下降。
(2)要么够多,要么够大
既然是激活气氛,红包就需要适当设置金额,一般的事情,金额不要太高,主要是让大家尽量都有份。
(3)定向发红包
如果社群内有人做了特别有利于社群发展的事情,可以在群内定向发一个红包给ta,一来可以给予激励,二来也可以让社群其他成员看到,调动大家多去做一些有利于社群发展的事情。
5.福利
(1)实物类
(2)学习类
在知识付费或培训群里,做任务可免费获得为期一个月的运营入门课程。
(3)虚拟类
有些福利不是实际的商品或钱财,而是在自己社群体系下的某一些规则,常见的有积分、优惠券等。
如“结构思考力”社群的“打卡群”采用的学分制,通过大家的参与程度获取不同的积分,通过累积分数的不同获得不同的奖惩,如图所示。

6.表情包
社群是基于网络连接,大家素昧平生,怎么证明你是某个社群的人?你和社群内部的人有没有对得上的“暗号”?
这种信息被称为社群中的“亚文化”,我们认为形成大家高度共识的亚文化的社群会更有生命力。现在有一样东西在网络上传达亚文化非常有效,叫“表情包”,这是一个趋势。
所有的圈子一旦形成亚文化,就应该考虑主动做自己小圈子的表情包。秋叶PPT社群也有内部的表情包。用秋叶老师表情打造的表情包,如图。

7.建立联系
社群的质量应该用什么来评估?换句话说活跃的社群是什么样的?很多老板对运营的要求是希望社群能每天都热热闹闹的,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发言,这是检验社群是否活跃的金标准吗?如果一个社群总是有人聊天,一但在做活动的时候参与的人就寥寥无几,那这不是一个活跃的社群。真正活跃的社群应该是看社群有多少转化。如何保证用户在社群中的转化呢?就是与用户建立联系。
做到交叉覆盖
要做到与用户建立联系,就必须建立社交关系的“交叉覆盖”。什么叫“交叉覆盖”?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你往往拥有他的手机号码、QQ号、微信、邮件……各种联系方式,甚至找不到他还可以通过其朋友找出他在哪里。
创造连接
秋叶PPT团队鼓励微博、微信订阅者变成网易云课堂学员,然后又通过微博交作业,微信朋友圈晒作业,加老师个人微信号,加老师答疑QQ群,每周五做群分享,一起来玩“群殴PPT”或“一页纸PPT大赛”活动,鼓励学员之间互相加微信好友,关注核心老师的公众号,而且争取都形成每周、每季、每年都有稳定的活动……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的意义是什么呢?
创造秋叶团队和学员之间不断丰富连接的维度,社群成员之间连接的维度越多,在不同的平台都能有相关的信息轰炸,成员对于信息错过的概率就越小,参与度也就相应提升,社群产生火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8.线下交流
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最有效的方式,不是网上聊天,是见面。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线下的见面聊天总是要比线上来得实在,与其在线上聊10次,不如见面聊一次。
好的社群都已经不再满足线上运营,都在慢慢从线上走到线下,只有在线下面对面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交叉多维的联系才会建立起来。
线下的聚会一般分为如下3种
(1)核心群大型聚会
例如社群成员每年在某一城市集中聚会一次,组织线下聚会,要先确定人数,然后协调时间,还要策划如何让大家的聚会更有趣、有价值。
(2)核心团队小范围聚会
基于小区域几个人小聚,能聊的东西比较多,也不会见外,一起吃吃饭,随便聊随便玩,很适合小分舵。
(3)核心+其他社群成员聚会
这种看社群的组织模式,如吴晓波各地的读书会可能每月或每周都有活动,规模越大,越复杂。
好的社群已经开始在线下建俱乐部。有了线上到线下的连接,这背后的商业转换就更有可能了。
线下聚会比较花费时间、精力,需要准备的事情也比较多,所以举办的频率不用太高,一年一两次就好。
9.机器人
机器人可以做到社群的自运营,机器人有很多有趣的小游戏,群成员可以自行与机器人互动,这样就不需要群主经常去维护社群。

抽签小游戏

猜电影小游戏
还有猜谜语、成语接龙等好玩的游戏,社群内安排一个机器人可以时刻听候成员的差遣。
一个社群想要延长生命周期,以上9种方法需要融入到不同的社群活动中,打通线上线下通道。本篇文章利用休息碎片时间码字找资料,全文371字,耗时2天。码字不易,如果对你有用希望点赞收藏反复观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2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