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区别800字(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区别是什么)

殖民主义的根本动力是为了获取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在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问题便一直存在,并在根本上推动资本主义对世界的塑造。但事实上,抛开意识形态问题,资本主义只是将供需问题核心化,具像化;而在整个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进程中,供需问题始终存在,并一直在社会塑造方面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其根本原因在于,供需是根植在人性欲望上的社会化互动问题,甚至在动物性层面,也具有强大的进化推动意义,只不过在动物性层面供需双方一面是既定的自然所有,一面是有限的生存所求。而资本主义却将这种极不饱和的平衡催化成极端丰富的无序供给和难以琢磨的复杂需求,当然它带来了超越想象和不容否定的繁荣,但也埋下了不可估量的祸根,福祸相依,这是客观发展的事实,无所谓赞扬或批判,但如今到了不得不反思并加以应对的时刻了。

从平衡的角度来讲,供给侧繁荣和需求侧繁荣缺一不可,最好是双向互动,以达到稳定的繁荣增长状态;但操作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怎样实现这种稳定状态各方的观点和做法是不一致的。

亚当·斯密把一切交给看不见的手,自由主义看上去更像是经济领域的自然主义,自然界的神奇力量可以将原始世界的一切整合成稳定的平衡态,而自由主义也相信经济也拥有这种神秘的自然力量,只要给资本自由,供需就能平衡。

凯恩斯则像是一个坐在天平前不断拨弄砝码的小孩儿,小心地找到一个平衡态并不断调整以维持这种平衡;当然,这就是政府干预作为“有形的手”,对并不理性的市场做出必要的调控,以人为维持平衡。

苏式计划经济则颇似一个饱学严谨的老账房,又十分的有些固执,喜欢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当然最主要的就是被设计出的供需平衡;从主观能动性的理论角度来讲,这种计划当然是可控性最高的,但现实的复杂性远超设计所能及。

苏联解体后,世界在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共同作用下艰难发育,在不断推向新繁荣的过程中,供需结构与关系被不断调整;尤其是金融资本被放大之后,西方世界自认为是找到了跳出供需困局,却可坐享利益的新模式,开始从更高的金融维度操控供需利益,利益脱离供需实体,供应链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这不仅加速了资本主义理论支撑丧失与运行系统失控的速度,也埋下了西方眼中的当前中国同西方矛盾的根源。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空心化,掏空了供给侧;同时,西方消费主义经济的信贷超前性,掏空了需求侧,由此,百年叠加,共同筑成了西方国家当前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双危机,也影响着整个非西方世界的供需平衡;更在西方金融资本的扰动下,让世界一次次丧失有效进行供需平衡整合的机会。

那么,我们中国呢?能独善其身吗?当然不能。

当今中国,作为世界上工业生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基础设施最发达的经济体,无疑是全球供给侧的主要力量,甚至是核心力量。可以说,在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可能完全离开中国的材料、商品或服务供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承接西方国家供应链转移的工作完成的是相当出色的,虽然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屈辱,但结果无疑是让中国站在了世界供应链的中心舞台。

并且得益于中国政府对金融的有效管控,金融掏空实体的现象在中国并没有大规模地产生,反而在一些重要行业起到了支撑性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不仅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在经济发展与储蓄习惯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目前仍保有世界最庞大的消费力量;虽然同美国因无限量化宽松所创造的无限消费能力相比,中国的需求侧力量仍不足够强劲,但体制化优势却可以让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有序输出大宗消费需求,这方面是我们的比较优势。

说完优势,我们再来看看问题。

资本主义理论支撑的丧失与运行系统的失控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中国早已融入世界。资本主义问题的传导使得其上层金融活动产生动荡与混乱,对中国的外资利用与资本进出产生了同样动荡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也早已融入到世界的整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供给侧建设从来不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更是对标全球需求侧情况,在市场自发与政府引导的双重作用下,建成满足全球的供给侧体量与结构。西方世界的“双危机”,将中国的供给侧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再叠加近些年的疫情影响,中美矛盾,乌克兰冲突等因素,中国的供给侧问题将越发严重。

与西方的供给侧空心化不同,中国的供给侧则牵动着巨大的机会成本、沉默成本与社会就业。一旦发生问题,则不仅意味着过去几十年积累的财富被吞噬,更是对社会就业,进而对国内需求侧力量的重大打击。

这便是中国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双危机。

中国与西方共同面临的“双危机”因成因与表现不同,本可以共同合作,相互化解,但因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恶意挑动,导致中国同整个西方世界的合作步履维艰,长远看来,我们不能寄希望与单纯通过与他人合作共赢来解决问题,而是必须在维护合作的同时另辟道路,用自身的力量来协调自身的发展问题。

所以近年来,从淘汰落后产能,到供给侧调整改革,再到供给侧结构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早已认识到并开始着手应对供给侧的现实危机。将供给侧改革作为解决“双危机”的突破口和根本方式;用技术革新,产业升级,标准统一等方式来夯实我国在全球供给侧的地位,并提高供给侧的利润,反哺需求侧的实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基本的思维脉络,全球性的供需侧“双危机”正在愈演愈烈,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理论支撑的丧失与运行系统的失控,而中国不能独善其身,但我们的问题又有自己的个性化特征;所以我国在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手段是技术革新与整合优化,那么需求侧我们的应对思路又是什么呢?

我们将在第三章继续探求。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6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