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期,相关政策持续发力。
乡村振兴,当下面临两大痛点,一个是资金来源,另一个是产业落地。所以,乡村振兴是全社会的事情,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方协作,才有未来。
众所周知,乡村振兴的过程,一定需要多方力量介入,尤其是有“情怀”的社会资本下乡,助推产业发展,并给他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乡村振兴,今天的痛点是投入资金不足。但是,中央财政还是每年持续投入,只增不减,在于带动社会资本下乡的投资力度。
21日,财政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2022年,中央财政按照只增不减的原则,预算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1650亿元,同口径较2021年增加84.76亿元,增长5.4%,不仅体现了过渡期财政支持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要求,还进一步加力。

这其中,“三聚焦”之一:聚焦重点任务,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这给社会资本下乡、返乡下乡创业的朋友们,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资金,重点补助“联农带农富农”产业项目的落地发展,并更大力度撬动社会资本下乡,“促进”乡村发展。
乡村发展,产业挑大梁,还得扎实有序,聚焦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之“产业”不同于农业,在于一、二、三产融合。
乡村产业要姓“农”,要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三大乡村产业。
归结于此,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基于“联农带农富农”基础上,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实现。
“联农带农富农”项目,该如何发展呢?
首先,聚焦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选好落地项目。
站在“农业+”的基础上,把握好农业发展趋势,细化“大农业与小农业”生产落地场景,借力科技赋能,拓宽农业多种功能的可能性,搞活附加值。

大农业,以”主粮“为主,稻谷、小麦、玉米等,在主要产粮区域,因地制宜,规模化生产或适度规模化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同时,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整理低产农耕地,兴修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让农业生产能够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让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科技化,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发展。站在“大农业”的角度考虑,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平台,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比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联农带农富农”,稳就业,带增收,共致富。

小农业,以“五谷杂粮、瓜果蔬菜”为主,毕竟我国大多数区域,属于丘陵山区,土地细碎,多少分散,只能以“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为主,打破认知边界,立足“农业”,注重产业的叠加与整合,跨界融合,搞活附加值,提升农业价值链的延伸。当然,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触碰的前提下,一定要杜绝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扼守住红线,再把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有效融合,衍生出“农文旅、农商旅、农康旅”三大方向,有效弥补市场空间,从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效率创新重塑农业未来的可能性,扩宽农业的多种功能,提升种地的溢价能力,让小农经济,走向更优质的发展道路。小农业,需要有小载体,做足乡村特色产业,挖掘乡村多元化价值,可以选择的项目,比如: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家庭农场等等。这样,既带动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又实现了“联农带农富农”。

其次,有效组织农民,集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发展整体推进。
村“两委”领办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本下乡与之合作,发展适合本村的特色产业,集中力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努力做大蛋糕、降低风险,推动“联农带农富农”项目在本村落地生根,让每一个村民共享乡村振兴发展的成果。
最后,做好顶层设计,创新“联农带农富农”机制。
很多地方,资本下乡必遭抵触,关键在可能与农民争利,损害农民利益,或者骗补跑路。其实,这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有两面性,需要政府相关政策和相关约束机制,比如已经颁布施行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来平衡各方利益及关系,能够达到多赢,各展其能,共同促进乡村发展。这不,前期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从而保障农民的利益。
之前,我们也提过“四共”驱动模式:共划、共建、共创、共享,有效实现联农带农富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资本下乡,不管投资开发,任何涉农项目,一定要与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等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下去,既实现了“联农带农富农”,有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更促进了共同富裕进一步实现。
总之,“联农带农富农”项目能否落地,走好这三步,才有可能争取到补助资金。同时,也要知道,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更重要是落好项目、落准项目,会严把项目入库质量,真金白银会用到实处,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农民充分受益。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 – 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领域,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来关注“唯美乡村” 微信公众平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66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