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在中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普及,每个学校都鼓励教师采用课程教学平台,展开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甚至在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中也得到广泛使用。有些院校同时采用了好几款公司提供的教学平台,在支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落地。
课程教学平台能做什么?
课程教学平台能够展开课前、课中、课后各种教学环节的线上教学,能够支持各种教学活动,包含但不限于头脑风暴、问答、举手、讨论等类型。同时,支持多种形式的点名、签到,支持投屏、分组、项目化、模块化等教学形式,支持收发作业、批改作业、测验等考察形式,能够对接学校智慧教室的相关应用,能够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学习进行各种维度的数据分析,能够支持随堂评价与反馈。当然,现在有些教学平台还增加了直播、腾讯会议等功能。

示例:课程教学平台支撑项目化教学
职业院校采用“课程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
(1)缺少对多种教学形式的有效支撑、学习效果无法即时获知
项目化、模块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目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大部分课程教学平台无法高效的支撑。尤其一个项目教学如果有几个老师来执行教学,前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后面接任的教师是无法有效衔接的,这样就无法开展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
(2)目前大部分教学平台更多是课堂工具,没有考虑过目标导向、成果导向
传统教学平台缺少一体化设计,包含前期的设计、到资源建设、课堂实施、评价、以及动态的持续改进。工具性质的教学平台,对老师没有约束,可以脱离课程学习目标,也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多在课堂互动、作业、考试成绩方面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3)多平台使用,导致数据分析等无法实现
一个学校如果同时使用多个教学平台,每个教学平台的数据格式规范、字段等不统一,导致了整体的数据分析、资源整合等无法实现,学校不能一体化分析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细节情况。
“课程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中制度缺失
信息化教学会改变很多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与习惯,前期刚刚使用的时候,工作量还非常大,需要把原来线下的东西转移到线上,另外采用信息化教学中会把教与学的过程、数据留痕,导致了很多教师不适应。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制度来配套,比如在认定工作量上以平台流程的数据为准等,信息化教学很难有效落地推广。
(想深入了解对上述新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各类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的相关配套制度,请联系作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2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