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着银行卡里日益缩水的数字
1 今年有点惨,工作不稳定
今年真是祸不单行,不光工资骤降还面临裁员,失业了还不好找工作,我跟前就有这样一个朋友,好不容易有个面试机会,还没来得及去老板就被隔离了。几个月找不到工作,要求越降越低甚至考虑去开滴滴或者学人家去做自媒体短视频。
不知道最近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想通过副业挣钱,听说学拍视频好,又听说声音录制也不错,天天看别人写文章能赚到钱而蠢蠢欲动。
这些我都经历过,东一榔头西一棒,几年下来,啥都不精啥都没干成,本职工作也停滞不前。学费交了不少,可有啥成就呢。断断续续看着一起学习的同学取得的成绩,自己在一边暗暗着急。

都是失败的经验
2 找到原因了,是想要的太多
几年下来成功的经验几乎没有,可失败的经验倒是很丰富,我总结了下主要就是一个问题:没有主攻一个点,老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点在《从0到1》这本书中有所感悟,作者在书中说到幂次法则,他投资了Facebook,并担任董事,还为十几家科技创新公司提供早期资金。在他看来,创业之所以能每次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符合幂次法则。
什么是幂次法则呢,简单来说就是投资就应该去投成功的项目,这并不是他有预见性,而是投资人拿他的资源去全力帮助这个公司,那么就投一个成一个。
看到这里,我反思了下,这不就是我想做兼职没能成功的原因吗?啥都想做,啥都没做成。

专攻一点最好
3 总结的经验,抓住一点就好
我们总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风险,就像这几年因为疫情,工作不稳定,房贷车贷倒是很稳定的要还,当我们把精力分散开来,想做很多事情来分担这个风险,却发现很累很烦很没成就。
樊登老师在讲这本书时举了个例子:比如我们为了赚钱,去做兼职,打几份工,然后能挣到1万元,但我们知道这并不能长久,因为分散的精力,导致你并不能把每件事都做好。
书中写到:与其精力分散的投资,不如维持一个点,在这个点上下功夫,把它做好。也比过分散的点分散的精力和时间。
而分散精力更适合你短期内非常缺钱,要满足日常生活。当你不那么的需要钱时,你要开始考虑:我要做什么,能保证我接下来几十年的生活。这时你就要主攻一个点,去突破它。

找到你一直想做下去的事情
4 只跟自己比,按自己的节奏走
就像我想找一个兼职,要求是喜欢,能赚钱,能长久。在经过学理财,学写作,学配音,学剪辑视频后,我决定了我要学习写作,网上天天有人晒写作收益,我看了很羡慕也很佩服,羡慕他们赚到钱,佩服他们的坚持。
我报过汤小小老师的写作课,有些惭愧,3年了课还没听完,有些听完了但没坚持写,我记得汤老师在一次直播课上说过,写作坚持3个月就有成果,半年就收益稳定,坚持3年就堪比本职工作,或者已经就是一份稳定的本职工作了。
最短的3个月我没坚持,眼看着同时期的同学晒收益,晒上稿,我从焦虑到痛恨自己再到现在的心态平和,一句话概括安慰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我们要跟以前的自己比,不是天天盯着别人。
这就是挖一口井和同时挖几口井的区别吧,前者越挖越深,越深越快看到水;后者没挖出水就再重新挖一口,结果可想而知。

赵这4个方法开始做吧
5 给你提供4个方法步骤照做
曾仕强教授说过:学历史是要学它的失败经验。同理看了我的失败经验,你也可以找点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你如果跟我一样,想找兼职,不知道做啥,看看下面的方法:
1. 把你想要做的兼职都尝试一下,其实3个月就能试出来你喜欢干啥了,360行行行出状元,你看其实哪个行业都有优秀的能挣到钱,找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才能坚持下来;
2. 不要看别人的进度,我报班学习时,有的同学有经验有的没有,有的进步快,有的放弃了,你会发现,大家起点都不同,那进度怎么会一致呢,盲目焦虑除了让你烦躁不安,止步不前并没有其他作用;
3.开始做的时候订立的目标一定要小,小到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比如,我想日更微头条,人家说每天3条最好,我照做,结果只坚持了1天。
是我的意志力不行吗,很明显,我做不到。为了不让我对自己失望,我直接就放弃了,不写了。
隔了几个月,我又重新拾起微头条,每天只更新一条,瞬间轻松了很多。其实我自己是喜欢看书听书,想从书评开始写起。但是,我现在还做不到坚持写文章,所以只能从短小的微头条开始。

走着走着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4. 开始做了后,你会发现,为了日更,你就要输入,自然而然看书听课写笔记就跟上了。有时候,思来想去的权衡利弊,不如直接开始,这是我花钱买的教训,希望也能帮助到你。
写到最后:如果你想做点啥,那就从今天开始吧, 放弃那么简单,多没有挑战力。就算不知道做啥,也可以读读书听听课,现在多方便,在家就能听到大咖们讲课,从我们不知道的角度了解这个世界,想想就很有趣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2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