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项目式教学法案例说明,pbl项目式教学法案例绘本?

pbl项目式教学法案例说明,pbl项目式教学法案例绘本?

当教师的人,恐怕都有过把《教学勇气》捧在手上的经历。?

这本书写于1996到1997年间,迄今25年。对于一本在业内极具影响的著作来说,25年当然不算长。相反,它的生命力可能还处在幼儿时期,还将影响更多从事教师职业的年轻人。

读完《教学勇气》,留在我脑子里的印迹,大概是这两点。

第一点:《教学勇气》中提出的概念:共同体。

不知道是翻译,还是别的原因,共同体这个名词,在中文世界里有些捉摸不透。 共同体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因此在不同的人而言,就有了不同的解释。

在我看来,共同体是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的一个东西。它可以是某个学科,某个教学方式,还可以是某种共同情感。

作者帕尔默认为,教学不应该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等同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也不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一旦学生‘当家作主’,就难以对学生个体或集体批谬指误。”

帕尔默把“共同体”抛在我们面前,力图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平衡,这倒符合中国的中庸之道,也否定了前人非黑即白的思维。

一堂课,如果老师是主体,只顾自己“表演”,忽视学生的参与,必然不是一场成功的教学。反过来,把学生当作课堂主体,由学生主导课堂,则像是把一艘在蓝色大海中航行的白船,交给一群第一次出海的水手掌舵,其危险可想而知。

共同体是在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寻求妥协,既不让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也不听凭学生想哪做哪。

帕尔默笔下的共同体,与PBL项目式学习有相通之处。

PBL项目式课堂,从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问题出发,由准备充分的教师带领学生解决这个真实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探究知识,理解知识,同时,师生定期反思、评估项目、学生,甚至老师的工作态度、成果,最后产出一个可以接受公众检验的项目成果。

听起来复杂,但是如果把项目式教学类比为师生共同演出一场的戏剧,就不难理解。

在项目式教学里,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导演与演员共同确定演出剧目,导演预设演出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提前为演员提供脚手架,帮助演员克服记台词、如何表演等诸多困难。在导演的统领下,演员有足够的发挥余地,他们揣摩如何演好角色,甚至可能逸出导演安排,创造新的台词。

PBL项目式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究竟谁占主体的尴尬。

pbl项目式教学法案例说明,pbl项目式教学法案例绘本?

但项目式教学也只是共同体的其中一种。

在书中,作者提到一个例子。有的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互动,但也是一名好老师,贯彻了共同体。这是因为这位老师把自己的课堂上成了一场“思想剧”。在剧中,老师化身历史中伟大人物,一人分饰多角,对话,辩论,坐在台下的学生则恍如在看伟人交谈,乐于其中。

这也是作者所提倡的共同体。

由此涉及留在我脑中的第二个印迹:

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是让教师成为好教师的底层逻辑。

即便作者本人这样经验丰富的教育者,也时刻面临着把课上砸的恐惧。

克服这种恐惧,教师要意识到:教学是一种自我认同,一种自我完善。

教师永远不可能上好每一堂课,正如每个人都会犯错。

在这个意义上,教学就是一场西西费斯式的壮举,一个自我修行的过程。

pbl项目式教学法案例说明,pbl项目式教学法案例绘本?

不仅于此。

教学是一种自我认同,一种自我完善,还意味着,一个好教师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的不二路径。

这就与心理学相关了。

简单来说,一个人只有做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作者曾经问过学生,他们遇到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在学生的叙述中,好老师并没有统一标准。这些好老师,“有些老师口若悬河,有些老师寡言少语;有些老师照本授课,有些老师自出机杼;有些老师和颜悦色,有些老师疾言厉色…”

但是这些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他们都在教师这个职业上找到了自我。

当老师更多地了解了自我,就能“学到展现而排掩饰自己个性特点的各种教学技巧,由此产生优质教学。”

如何找到自我,作者提出两条途径:

一是遇到唤醒我们的导师;

二是选中我们的学科。

作者在书中一再提醒,在这找寻自我的过程中,我们有可能会丢失教学勇气,丧失教学权威,但这不是一个人遇到的问题,是每一个想要在教师这个职业上取得自我认同,都会面临的问题。

因此,当你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迷惘,有了犹豫,那么,是时候点亮台灯,坐在书桌旁,手拿铅笔,阅读这本《教学勇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76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