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项目名称,红色旅游项目书?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2019年,丽水提出“红绿”融合发展新理念,一手传承革命历史之“红”,一手托举生态发展经济之“绿”,不断探索红色资源向绿色高质量发展价值转化的新路径。

“红绿”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为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奠定了基础,也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美好未来绘就了崭新蓝图。如今,丽水已创成44个红色示范乡镇、135个红色示范村,成功推出一批“红色文化+经典文创”“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红色文化+健康养生”等特色发展范例,打响了“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区域品牌。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长存。在持续擦亮革命底色、不断凝聚精神共识、汇聚形成强大伟力的进程中,革命老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和潜力被不断激发,红色资源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一个个“红旅”融合的振兴故事,正生动演绎着革命老区在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中勇于先行示范的新时代“兵法”。

传承红色基因 革命精神照亮奋进之路

入伏以来,气温不断攀升。和天气一样火热的,是云和县安溪畲族乡黄家地村老党员讲述革命故事的热情。

瞻仰老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古枫树下听党课、参观红军宿营旧址……昔日僻静的黄家地村,如今因一件件实物、一个个遗迹、一张张老照片而变得热闹非凡,一批批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和游客纷至沓来,在这个曾留下革命先烈英勇足迹的村落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黄家地村的老党旗,历经了70多年岁月的洗礼。1948年,云和、景宁一带农村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制作党旗被提上议程,而当时的黄家地村正被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笼罩着。为了制作党旗,云景区委成员无畏生死、历经艰险,秘密缝制了一面宽约75厘米、长约123厘米的党旗。云和解放后,老党员柳恒章一直将党旗带在身边,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移交给堂弟柳伟明保管。柳伟明接过党旗后,一直用心守护,并在党旗指引下不断汲取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处境的艰险、物质的贫乏,和精神上的富足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精神力量激起了处州儿女自强不息、艰苦拼搏的顽强斗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同样持续发挥着巨大作用。2019年6月底,黄家地村深挖红色旅游资源,推出“战斗黄家地·忠勇严山村”初心研学线体验活动,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组织参观者面对老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在古枫树下听党课、参观畲族革命故事馆和红军宿营旧址、重走红军路……

青山忠骨,万千热血。这些在红色热土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吸引了无数党员干部,也使原本寂静的小山村彻底“火”了,村集体经济因此增收逾20万元。

同样因“旗”而红的,还有遂昌泉湖寺。作为浙西南革命老区第一个党支部的旧址所在地,有着66年党龄的朱宗鹤每天清晨都会在这里举行一个人的升旗仪式。20年的忠诚和坚守,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也使泉湖寺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从红色历史中汲取跨越时空的力量。

最好的保护是利用。把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走实走深,就能创新激活绿水青山。如今,丽水打造了针对学生群体的红色研学路线103条,针对干部群体的革命遗址红色体验点533处,全域成为“就地学党史”的生动教材。

精耕文化资源 红色旅游红遍浙西南

巍巍浙西南,红色基因代代传。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如今的革命老区“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莲都区雅溪镇岱后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是中共丽水县委旧址所在地。老校舍、老课桌、大通铺……一进村,就能感受到上个世纪特有的年代感。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如何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做好“红+绿”融合文章实现村富民强,一直是雅溪镇的重点课题。

依托“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块金字招牌,岱后村启动红色党建教育基地建设,并将其列为“消薄”项目。随着县委旧址完成修缮、闲置校舍全面盘活,地处偏远的小山村变得人流如织,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超过了6万元。今年,前来村里参观的党团组织和群众络绎不绝,暑假期间,不少中小学生军事夏令营也在这里开展,孩子们重走红军路、重吃红军饭,穿越历史烟云,亲身感受红色力量。

岱后村是丽水通过精耕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带动村民致富的一颗“闪闪红星”,而像这样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丽水还有很多。

走进庆元县黄田镇崔上村,沿途可见纪念碑、红心亭、革命馆、驻地旧址、党史之路、红军徒步道等“红色印记”,它们在绿水青山的掩映中述说着峥嵘岁月里的红色故事。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崔上根据地就是闽北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北红军在闽浙边重要的活动区,抗日先遣队、挺进师都在此留下足迹。在解放战争时期,崔上村更是闽浙赣省委下属之一的中共闽浙边地委驻地。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红色资源如何带动当地发展?去年3月,黄田镇通过“双招双引”与市文旅公司签下3000万元的“红旅”项目,打造集遗迹缅怀、研学活动、拓展训练、红色体验、休闲疗养等多功能融合的庆元“井冈山”(崔上红)红色研学基地,并联动中济、陈边、龙济等多地以点串线,建设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红色主题民宿、灰树花博物馆等多类型项目,共创“红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如今,崔上村成为浙西南地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特色鲜明、载体丰富的新晋红色研学基地。广大干部群众在崔上红研学基地接受红色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熏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去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100多批近万人次,接踵而至的客人让村里的人气逐渐旺了起来,村集体和群众增收也有了新渠道。

整合多元业态 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条山路,一支车队,一排白墙黛瓦,欢笑声、鸟鸣声、流水声在遂昌云峰街道门阵村久久萦绕。

门阵村是革命老区,地处遂昌与金华、武义交界的大山深处,粟裕将军曾在此开辟游击根据地。过去,交通不便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年我们村好几个同龄人在县城读初中,因为山路遥远没有班车,每到周末就得步行4小时到镇里搭车去上学。到初三时,全村只剩我一个人还在坚持读书。”门阵村党支部书记张红梅说。

为方便村民出行,经粟裕父子两代33年接力关心,门阵村于2015年11月贯通了盘山公路,终结了村民到遂昌县城需驱车绕金华、龙游约150公里,或徒步翻越郑岗岭3个多小时的历史,被当地人称为“胜利之路”。三年后,围绕这条盘山公路的路况特点,遂昌推出了“华东天路”红色自驾越野线路,吸引了华东地区自驾游、越野爱好者前来挑战。在引擎的轰鸣中,这座红色山村被重新带入人们的视野,开启了红色旅游与极限运动的有机结合。

“车子停满了整个村子,从没见过这么多游客。”张红梅对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车友们竞技比赛,游客们瞻仰革命遗址,家家户户的农产品都销售一空”。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门阵村的红色资源被逐渐发掘,村民们吃上了红色旅游饭。据统计,仅2021年国庆期间,门阵村游客就超过了4500人次,同比增长125%,旅游收入达26万元,同比增长160%。

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带火了旅游市场,也带来了老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样在遂昌,王村口镇创新成立了浙西南培训中心,完成了由单一的红色文化传承向红色教育培训产业的升级。红色课堂讲授、红色体验传承、红色行军拉练和红色拓展训练……借鉴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模式,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成立之初就定位了“培训层次多样化、课程设计人性化、教师队伍多元化、运作模式市场化”四大办学特色,探索出一条红色培训的特色新路。

2019年,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王村口镇迎来更多的学员。“这样的体验式学习既让党员干部重温革命故事、感悟红色精神,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又能培养大家的吃苦耐劳精神。”培训中心导师程瑞文告诉记者。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蓬勃发展。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革命精神给予处州儿女更坚定的信念和无穷的力量,塑造一方红色热土的精神气质,也使革命老区展现新面貌、焕发新活力、实现新跨越。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7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