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快递员正在查看包裹地址及联系人等信息。
“5元红包待领取”“扫码抽手机”“扫码领补贴”……随着“618”电商年中大促来袭,近期市民迎来包裹签收高峰,很多市民发现,拿到手的快递包裹上经常出现各种“福利”。
扫码后真能领到红包、奖品吗?记者6月13日采访发现,扫码后出现的很多是变相广告,这些广告往往会诱导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
扫完二维码显示的多是变相广告
在一家快递驿站内,记者发现,不少快递包裹的面单上印有二维码。二维码旁印有“扫码抽大米”“扫码返现8.8元”“先别拆,扫码领100元现金红包”“5元红包待领取”等各种吸引人的文字。
真有这样的好事吗?记者连续扫描了几个不同快递公司包裹上的二维码,虽然每次弹出的界面不同,但多数都会跳转至“幸运转盘”的抽奖环节,奖品设置有“话费”“随机红包”“幸运福袋”等。进入抽奖环节,抽中的奖品均为“话费”和流量卡,且需要先关注某微信公众号、充值会员后才能领取。
有一个宣称可以“免费领红包”的二维码,打开后则直接跳转至某App下载页面,需要不断邀请好友助力、购买指定商品,才能获取抽奖机会。
只有一家快递公司的包裹较为特殊,记者扫描面单上的二维码跳出来的是一个公益基金捐赠的界面。
犹如包裹上的“牛皮癣”
“这其实就是广告吧,跟城市小招贴、‘牛皮癣’的性质差不多,挺让人反感的。”市民张静经常网购,收到包裹后扫过上面的二维码,她认为这种伪装成商家送“福利”的广告很容易误导收件人。
更让收件人不放心的是,福利难领到不说,还可能把个人信息泄露了。在采访中,有扫描过二维码的用户表示,填写完姓名、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后,接到过各种推销电话。
快递面单上的广告是谁投放的?记者咨询了多位快递员和驿站工作人员,他们都表示并不清楚广告来源,发货时,在打单系统上填完收发人的具体信息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快递面单,快递面单上会随机出现不同的广告二维码。
律师认为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快递费是我自己掏的,快递包裹上的面单却成为了商家的广告栏,有一种被侵犯权益的感觉。”经常网购的市民吴迪这样认为。
6月13日,辽宁申扬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雷表示,包裹商品是消费者自己购买的,快递费也是包含在购物费用里面的,就连包装商品的包装盒、包装袋的成本,最终也都是由消费者买单。快递面单广告是一种点对点投递给消费者的商业性信息,没有经过消费者同意,在快递面单上打广告,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权,侵扰了消费者生活的安宁,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对于快递面单上的“牛皮癣”,建议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并加强对此类广告的辨识能力,确保自身信息安全。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建立广告内容审查机制,加强对广告内容审查。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洋/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5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