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说:“由服饰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兄弟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
服饰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它一方面反映了特定族群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服饰也是人类文化的外衣,服饰的发展通常反映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水平,承载着人们关于美的观念和对美的追求。

一般来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服饰,虽然随着民族间的交流与渗透,服饰也呈现着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但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作为这个民族的根,依旧是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的途径,是解读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这个民族得以自我区别自我确认的根据。

甘肃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蒙古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这些少数民族不但创造了本民族独特悠久的文化,在服饰民俗上也书写了辉煌灿烂的篇章。如带有历卜史与宗教气息的裕固族服饰,裕固族服饰雅而又高贵华丽的肃北雪山蒙古族服饰,轻便、实用的回族服饰等。各民族服饰五彩缤纷,各有特色。即便是同为我省的藏族,也因分布区域的不同在服饰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这些琳琅缤纷、色彩斑斓的服饰是甘肃境内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追求自身美的直接结果,也是各民族的标志和这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反映。裕固、东乡、保安族是我省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其中裕固族和保安族分别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这三个独有的少数民族中,东乡族和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裕固族信仰藏传佛教。

东乡族服饰
东乡族服饰的特点是大方整洁。东乡族传统服饰中,妇女一般上身穿带领圈、大襟的绣花衣服,袖口宽大并绣有花边,下身穿套裤,裤管滚两道绣花边。裤管后面开小叉,用丝带束裤脚。逢喜庆时,穿绣花裙子,这种绣花裙东乡语称之为“过美”,足蹬后跟高寸许的木底绣花鞋。不戴盖头只戴包头巾,发髻上插簪、钗等银饰,胸前亦佩戴银饰件。东乡族妇女的上衣还流行假袖,用数段各色布缝成,并在各段绣有花边。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和变化,他们的服饰也发生了变化。妇女一般都戴盖头,盖头上有黑、白、绿三种颜色。少女和新媳妇戴绿盖头;结婚一二年后成妇女戴黑色 盖头;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衣服也因年龄而有变化。老年和中年妇女均穿着青色或蓝色的衣服,青年妇女和少女可穿红着绿。

现在东乡族服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的,一般为大襟、长袖、长摆,外加齐膝长坎肩;另一种是新潮时装,管长头肥。东乡族男子传统服饰多为宽大的长袍,束腰带,腰带上挂有小刀、荷包、鼻烟壶和眼镜之类的用品和饰件。冬季多穿“一裹沿”羊皮袄,短者及膝,长者及踝。无论何种年龄均带白色、黑色平顶无沿号帽。中年人和老年人均喜穿直领对襟大皮袄,东乡语称之为“仲”。另外,东乡族男子足穿用牛皮制成的“罗蹄”,冬季喜戴耳套。年轻人则喜穿无袖无领绣花裹肚。
保安族服饰
保安族人民非常讲究服饰和衣着。保安族传统的服饰是妇女梳盘髻,戴盖头,上身穿宽袖花边的偏襟袄衫,下身穿花裤,足穿绣花布鞋袜和绣花鞋。男子喜戴绒礼帽,身穿改装加工了的藏袍,腰系红布腰带,下穿大裆裤,脚穿皮靴和牛皮“罗蹄”。

青年人讲究留胡须。现在保安族服饰基本上与回族一样,男子戴号帽,夏天穿白布汗衫,青布坎肩,蓝色或青色裤子,足穿圆口布鞋,腰带上佩挂一把保安腰刀。冬天穿斜襟或对襟棉袄,白格子羊皮袄。妇女喜戴花线织的帽子,丝绒盖头。衣服多为红、绿、紫色,结婚着绣花绸缎旗袍。姑娘们头戴线织带球形穗的花帽,身穿色彩鲜艳的衣、裤。

裕固族服饰
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裕固族服饰主要分布在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大河乡、皇城镇、康乐乡。2008年,裕固族服饰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裕固族服饰就其色彩、式样、装饰而言,千差万别、千姿百态,既符合风俗习惯、审美心态,也是生活情趣的体现。裕固族有十个部落,分东西两部,其服饰各有特色。裕固族服饰以妇女服饰为代表,分为东、西部裕固族服饰。这两种服饰大同小异,主要区别在于“颈领”和帽子。西部裕固族服饰吸收了蒙藏服饰文化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即裕固姑娘头饰珠宝流苏,戴圆形高顶毡帽,身穿大襟长袍,腰扎绸带,前胸披挂两条宝石和银饰镶嵌的腰带,足穿绣花鞋帮。东部妇女头戴尖顶裕固毡帽,身穿对襟长袍,腰扎绸带,前胸披挂两条镶嵌宝石的飘带,后背挂一条同样的银饰飘带,足穿绣花布靴。

裕固族男子服饰基本上运用了藏蒙袍服的元素,但在袖、领装饰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据说,清朝顺治年间,朝廷要求裕固族男子留长辫,穿黑色马褂,遭到裕固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爆发了反清斗争。清廷派太子太保大将军年羹尧带兵镇压,屠杀了不少人,将这一斗争镇压了下去。裕固族男子不得已留起了长辫、穿起了马褂,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49年前后。

男子下身穿单裤,冬季足穿用。 在制成的高腰尖易的皮“亢死”,毛袜。猎人狩猎时常穿自己用牛事缝制的皮窝子,再垫上毛或草,名巧舒适。在海子地区男子也穿手了制作的双鼻梁圆头高腰布靴,靴子上一般在青布上纳白线缀云字形图案。裕固族男子也戴礼帽。裕固族男女都穿高领、大襟有社的长袍。男子束红、蓝腰带,佩带腰刀、火镰、小佛等;

而妇女高领长袍下摆开衩,衣领、袖口、衣衩、襟边绣着花边。外套大红、桃红、翠绿、翠蓝色的缎子高领坎肩,系红、绿、蓝色腰带,配彩色手帕,脚穿长筒皮靴。冬季,男女皆戴狐皮风雪帽,穿高筒靴;夏秋戴圆筒平顶镶边的白毡帽或礼帽。妇女头戴喇叭形红缨帽或用茂茂草编织的帽子,喜欢佩戴耳环、翡翠或玉石手镯及银戒指等。
裕固族妇女的头饰颇富民族特色。当姑娘到了15岁时,要戴“萨达尔格”,意味着姑娘长大成人,可以婚配了。“萨达尔格”是在一块用红布做成的方形布牌上,缀以贝壳和各色珊瑚而成。裕固族男子头戴金边白毡帽,帽檐后边卷起,后高前低,呈扇面形。也有的帽檐镶黑边,帽顶正中有在蓝缎上用金线织成的圆形或八角形图案。

裕固族服饰是该民族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传承的生动写照,有许多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英雄崇拜等相关的禁忌和规范,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社会生活规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裕固族服饰中民族工艺和审美情趣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客观上符合生存环境,主观上满足了裕固族人追求美的心理需求,这种实用性和审美观在裕固族服饰制作的工艺水平上得以充分地表现,是裕固族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裕固族的主要信仰是藏传佛教,但仍保留很多原始萨满教的遗迹。也正是受这种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影响,使裕固族的服饰充分体现了这一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准和精神追求,反映了裕固族的特殊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也反映了裕固族质朴的民族性格、复杂的宗教信仰和多视角的审美情趣。

目前,裕固族服饰在制作、传承方面的代表性人物有柯璀玲、杨海燕、安月英。2008年,柯璀玲、杨海燕、安月英被甘肃省文化厅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尤其是柯璀玲不但多年从事裕固族服饰的制作,还收集、收藏、整理、研究裕固族传统服饰,积极培养传承人。2011年,柯璀玲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名录裕固族服饰的代表性传承人。
甘南藏族服饰
甘肃藏族由于族源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等原因,服饰风格多样。即使同在甘南州境内,在不同县区或者同一县区的不同乡镇的藏族群众在服饰上也各有千秋,形成色彩斑斓的服饰文化。2008年,甘南藏族服饰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生活在草原的牧民,身穿白羊皮袍,经济条件宽裕者穿缎面羊皮藏袍,右臂外露。藏袍领边饰以貂皮、下摆边饰水獭皮。饰边以宽为美。腰系绸带,足蹬牛皮藏靴。男子头戴狐皮帽;妇女喜戴白羊羔皮帽。男女服饰略同,男士较短,女士较长。在色彩上,男式服装颜色偏深,女式鲜亮。男女均佩戴珠宝项链,项链多玛瑙、珊瑚、绿松石、米蜡石、象牙佛珠等,一般男女均佩戴3至5串。

妇女喜戴金银镶宝石、做工精巧的藏式耳环,男子喜戴银制大环耳环。男子腰间佩戴藏式腰刀,以显示其男性美。妇女前胸后背披挂镶宝石饰挂,视经济情况,质量和数量多寡不同。妇女腰间常系一牛皮缀银镶宝石皮带,上挂奶钩,原为挤奶时挂奶桶用,现以银与珠镶成为装饰品。男女胸前长挂银制佛龛,内藏虎神佛或自尊信的佛像、神物。

生活在洮河、白龙江、白马河流域的藏族,为适应气候和农耕、狩猎等生产条件,其服饰接近中原地区,比较合体,多用棉、麻布和普鲁等布料。博峪藏族服饰主要是指生活在甘南州博峪地区的藏族服饰,博峪藏族妇女服装很有特色,一般为胸系肚兜,肚兜上部缝以数排小红珊瑚珠,下部为绣花图案。外穿对襟无领上衣,长近膝,外套坎肩,衣服 坎肩的边缘及袖口都用色布、花布或绣花装饰。腰系红或蓝黑色羊毛宽带,外系织锦带。穿色布长裤,腿上缠绑腿,脚穿绣花双鼻鞋。肚兜左侧系口弦琴和绣花针线包,右侧系白色手帕。头顶青布,用宽约3厘米的织锦带系于脑后。

舟曲藏族服饰喜以黑色羊绒续发,线长丈余有数百股,续发坠至脚后跟再缠回腰际,折两折后以坎肩包起掖入腰带。胸前戴一直径20厘米的镶有宝石、玛瑙或红珊瑚的银盘。耳坠银镶蓝宝石耳环,手黄银或玉镯。男子服装如牧区藏族,但用布料制作,以适应较热的气候。

生活在迭部的藏族,男子不喜欢戴帽,多以毛巾绕头。身着长衫,多以麻织品为主,扎红腰带,右臂外露。足穿牛皮底长靴,黑色长裤。裤筒较窄。但也有例外,腊子口一带的藏族男子穿大裤,短袄,缠腿。妇女戴圆简坪定高帽,身穿大襟长袍,里面穿贴身衬衣。有时长袍外套一件肥大坎肩,扎一条漂亮腰带。未婚女子梳2条辫,已婚女子梳3条辫,盘头、垂吊均可。有时并不严格,盘梳小辫、多辫,任其喜好。

八楞藏族妇女着无领对襟长衫,袖端饰10厘米左右宽绣花圈,腰际以下开三衩,前两片,后一片,边饰绣花或色、花布条。内穿肚兜,上部以红、黄色缎或绣几何图形装饰。穿长裤、钩鼻绣花布靴,靴带为织锦带,腰系红、黑或蓝色的羊毛宽带。头缠八尺青布头帕,两端向后作角状。长衫前两片一角别入腰带中。其余银饰同博峪藏族。男子着掩襟高领长衫,腰系绸带,头缠青布头巾,一端左耳部下垂少许,一端右上部稍露一角。亦喜戴毡礼帽。足蹬自制牛皮布勒靴。

文县白马藏族妇女头裹青或红布巾,身穿宽袖对襟无领绣花短衣,袖口、肩前、领口饰绣花或色布嵌花外套,系宽袖毛织短外套,背绣几何形图案。下穿由各种色布、花布制成的百褶长裙。足穿软腰绣花靴。头饰八片鱼骨圆片,中串彩线与发盘于额上。戴青布长头帕,也戴沙孕帽,腰系色布腰带。

欢迎关注更多精彩
多彩风情甘肃民俗
作者持续关注甘肃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目前,甘肃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33项,市州级名录项目1234项,县区级名录项目2422项。这说明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同构成了甘肃人民的骄傲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1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