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除开老年人,几乎所有人在微信里耗费的时间都不少。
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有没有新收的消息,晚上到点也要刷刷朋友圈再进入梦乡。
想了解他或她是个什么样的人?留心其微信社交习惯便大致可知晓。定格在手机上的聊天记录、常用表情包、朋友圈点赞评论、分组置顶等等,基本潜藏着现代人的诸多秘密,也无形中表明了一个人的社交情商。
为了弄清楚其中复杂的社交法则,甚至有人做过专门的问卷调查,从林林总总的数据中,分析出某类人的性格和情商。
想知道你在平时的微信社交上扮演着何种角色?不妨看下去,说不定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透过回收的问卷可知,一般情况下,主要有如下“人物”:
一直点赞评论、回复朋友圈却不回微信的狠人,有娴熟操作黄豆、网图表情包的老阴阳家,有吸赞多多的朋友圈顶流,还有手握多个微信账号,在各种身份间来回转换的”管理大师“……
没错,你、我、他都被研究了!
很多人都有微信小号,不同天地有不同的状态
为什么要创建小号?
还不是当下社会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在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接触到的人形形色色,场景也大不相同,各种群聊数不胜数,一不小心发错人或群,”社死“就在一瞬间。
为了避免不知道哪一秒会到来的尴尬,很多人便开通小号,来打造自己的”秘密花园“。
在这类人里面,男生比女生有更多小号,”社牛“比”社恐“更爱分身,他们偏向在小号里畅所欲言、放飞自我。
享受时时刻刻”想发什么就发什么“的快感和自由!
握住手机,苦等消息
某些人回消息是秒回,而有些人却是轮回,消息发过去直接石沉大海。
或许每个人时不时都存在守在手机前,苦苦等待对方聊天对话框+1的情况。
问卷数据表明,恋人是男女双方最在意的聊天对象,一旦消息发过去几分钟没反应,便立马坐不住,恨不得顺着网线冲到面前要个解释。
此外,通过观察发现,有这样一类人尤其瞩目——最怕领导和客户不回消息的“卑微打工人”,而其中以房地产从业者独占鳌头。广告策划和媒体人十分害怕甲方的“稍等一下”,金融与快消从业者遭不住老板的”突然消失“。
能做到不在意任何人微信的人,那得打着灯笼找,一切看淡的他们才是微信王者。
表情包里的世界你懂吗?
合理使用表情包,可谓是现在每个人的微信情商必修课。
作为一种区别于文字的象征符号,每个微信黄豆表情都有它与众不同的含义,用得好则讨人喜,反之则引起他人反感。
例如,同样是个微笑表情,中老年人用的好不自在,就是真正意义上表达善意的微笑,而落在年轻人眼里便是”死亡微笑“,让人毛骨悚然。
你是否害怕收到长语音?
什么微信消息比”哦“更讨厌”?
那必然是长语音,特别是长语音轰炸。如果是工作时间或特殊情况不能外放,再加上说的不清不楚,那真是连语音转文字都没辙了。一遍模模糊糊,两遍听个大概,三遍直接戴上痛苦面具。
再就是很多人耐得住寂寞却顶不住一句“在吗”,隔着屏幕都觉得“来者不善”。很多情形下无需试探,开门见山更容易挑开话题。
社牛们虽阅尽江湖,但也有让他们发慌的时刻。莫名其妙传来的“嗯、啊、喔”和意味深长的……都足以折磨他们。
最受欢迎朋友圈,自拍不是第一位
提到微信,自然绕不开朋友圈。
朋友圈才是真正的社交情商竞技场,有人发圈片刻点赞无数,有人心生欢喜准备却没人光顾。
这或许就是打开方式不对,其实大家最爱的朋友圈类型是旅游记录。
不论是小区里溜达还是外地出游,疫情严峻下只要带风景照即算旅行。
而男女性在点赞好友上又区别明显,男生偏向生活和事业,而女生喜好看朋友的自拍靓照、晒宠物晒娃。
这该死的虚荣心,不少人在意朋友圈点赞
每当发完一个圈,有的人便急不可耐地点开、退出、点开,手机开锁屏无数次,恨不得群发所有人都赶紧去点赞评论,有的人装作毫不在意却总是偷摸摸去瞟上一眼,也有人是真的不在意,发完就不管了,甚至直接朋友圈都不发了。
数据分析得知,在意点赞和不在乎点赞的人各占一半,比较在乎点赞数的人还是挺多的。
朋友圈人设,是否真的存在
社交大舞台,敢演你就来!
现实生活中的你,和朋友圈中打造的你差别有多大?
不难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人承认朋友圈和真实的自己存在一定差异。
有时候单纯的是为了美化自己,比如P个自拍、发发日常碎片等;有些情况下是身不由己,不得不把工作融入朋友圈。在不计其数的职业里,教育、金融、销售从业者的朋友圈往往充斥大量工作讯息,因为迫于公司宣传的需要。
单删好友相比已读不回,谁更令人心痛
心血来潮想给某人发个消息,映入眼帘的却是刺目的红色感叹号。
好家伙,这人把我删了,我还蒙在鼓里。这种场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体验过。
如果能够给微信新增一项功能,我想多数人会选择有”删除好友提醒“这一项,被删都不知道属实整得有点郁闷。
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值得引起重视。要是已读不回能看到,那我们的社交方式又会有哪些变化?
不少人抱有期待,这是动真格的吗,莫不是老板安排的间谍吧?
此外,也存在一些让人猝不及防的功能,比如造成不少人尴尬到抠脚趾头的”撤回、拍一拍、群发等“,这类情况平时也要小心细致才行。
由此可见,小小一个微信门道却不少,你有看见自己的缩影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6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