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和冷饮,年轻人的夏日最爱。而喜茶作为人气茶饮品牌,几乎每个夏天都有跨界联名的动作。当传统形式的植入与硬广在新生代消费群体面前变得无力生硬时,一股联名热潮随之兴起。
如今,各大品牌都在尝试跨界混搭,寻找崭新的灵感碰撞。
喜茶的冰淇淋联名动作:
?? 2019年:喜茶×7喜 | 七夕限时“咸柠七冰淇淋”

?? 2020年:喜茶×可爱多 | 芝芝桃桃蜜桃味雪泥

?? 2021年:喜茶×酷冰 | 多肉葡萄冰棒


·喜茶的疯狂联名之路
据统计,喜茶四年间联名的次数接近80次,除了冰淇淋以外,喜茶的跨界范围还涉及到甜品、乐队、清洁剂、家电等。
喜茶×好利来

喜茶×五条人

喜茶×威猛先生

喜茶×九阳

喜茶的品牌联名多元化,其实是喜茶在不同行业分别聚焦的体现。喜茶作为如今茶饮行业的头部玩家,跨界联名不仅能带动自身成长,也能为合作品牌赋能,实现一举两得。
比如喜茶与九阳的联名,两者所处茶饮与家电不同领域行业,联名自然引足噱头。【喜茶】与【九阳】乍看之下似乎充满“冲突感”,而喜茶正是利用了这点“不和谐感”,增加营销内容和形式上的趣味性,开发新玩法,狠狠抓准当下年轻人的喜好。
喜茶与九阳联名的主题为【喜茶打烊后】,意在将喜茶从门店带回家,助更多消费者实现【在家也能做喜茶】的梦想,从而延伸了喜茶的消费场景,让“喜茶自由”的口号照进现实,同时宣扬九阳小家电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做到真正无阻进入消费者的心智。

后疫情时代,Z世代趋向于“宅生活”的懒系生态,年轻人对奶茶等美食充满热衷,并对于下厨怀着独特的态度。

九阳与喜茶围绕营业时间与空间之外的居家场景,为用户带来【在家做喜茶】的接力营业新玩法。联名以#喜茶打烊后#作为主线贯穿,刻意将大量的传播动作都放在22:00之后,即喜茶下班之时。而九阳推出喜茶营业时间之外的“喜茶食谱”,旨在为消费者打造“不限时快乐”。



在线上传播中,喜茶风趣味海报自不能少,此次传播采用喜茶最经典的粗线条画风,将九阳年轻、趣味的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合作款的打造中,喜茶与九阳的新奇组合制造出反差,打破了用户对九阳的固定认知。通过提取喜茶元素的潮趣设计,九阳结合本身轻巧、健康、暖科技的产品体验,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体验,产生记忆点,也让跨界相得益彰,效果加成。
九阳和喜茶的本次联动,可以看出九阳想要打破自身固有的“豆浆机”大众印象,通过与喜茶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强强联合,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仅靠联名和IP能够打造品牌吗?
疫情后,“茶饮经济”复苏更快,如今的奶茶消费群体越来越“认品牌”,茶饮企业越来越关注品牌形象的打造与理念传播。
茶饮行业的新特征可以说是各行各业的一个映射,在消费多元化的大潮下,仅仅在自身赛道上驰骋很有可能限制发展。联名营销对品牌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喜茶所打造的社会化营销法则,实际上是让“喜茶”成为一种IP形象及社交货币,从而持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如今IP授权甚至已经是喜茶的一项不容忽视的业务来源,据统计每年喜茶仅仅通过品牌授权每年可以获得上亿元的收入,使其品牌形象直接变现的一种商业模式。
品牌的IP化可以使其拥有长久的品牌生命力,如今喜茶在各大电商平台推出打造旗舰店,以售卖周边产品为主没品类涵盖美妆、服饰、生活三大类,作为IP衍生品,不断开拓用户触点。

然而,仅靠这些营销手段,就能够打造强大的品牌吗?
实际上,在真正的百年品牌当中,极少是通过不断联名来提升或保持品牌力的,并且联名对于品牌的打造也存在弊端:
1.联名营销对产品的溢价支撑不足。
品牌的成长需要不断拉升品牌的溢价能力,比如星巴克的猫爪杯、肯德基的可达鸭,在二手市场甚至被炒上四位数的价位。
而喜茶的联名营销更多的时候是在于“吸引热度”,仅作为一种常规的营销手段,提升的仅仅是品牌的传播力。
2.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预期
营销始终是一种手段,最终交到消费者手里的成品究竟如何才是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喜茶与阿迪达斯合作的【多肉葡萄运动鞋】就遭到网友诟病,“设计不走心”“款式太老”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的吐槽点。一次的负面热潮,消费者的每次抱怨,都是对品牌名誉的一次打击。

联名虽然可以上演一场又一场吸引眼球的炫目表演,但品牌更需要爱惜羽毛,控制联名的泛滥态势,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特点,找到更多无可替代的宣传策略,实现积极意义的营销曝光。
“最终决定品牌地位的是市场上品牌文化的个性,而不是产品之间微乎其微的差异。”——广告之父奥格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6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