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独立品牌?
——拉不到投资。
我们是设计师品牌?
——除了外观什么都没有。
我们是小众品牌?
——没人买。
我们是新锐品牌?
——一般人看不懂的设计。
我们是独立设计品牌?
——私人小作坊。
我们品牌投了很多广告?
——每一瓶酒都得交几十上百的广告费。
我们是手工打造?
——买不起大型设备。
我们的品牌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买了个垮了很久的品牌。
我们品牌是限量发售?
——预计也就能卖出去这么多。
我们的品牌具有收藏价值?
——买了以后也卖不出去。
我们的品牌具有升值空间?
——现在跌得很厉害。
我们是十大品牌?
——交钱拿了个牌匾。
我们品牌和中国最大电商平台展开合作?
——淘宝开了个店。
我们品牌和中国最专业电商平台有合作?
——京东开了个店。
我们品牌一直致力于拉进与客户间的距离?
——在微信线上摆摊。
我们品牌追求极致性价比?
——拼多多开了个店。
笔者本人是不建议品牌做这种介绍方式的,重点在于介绍品牌的不同理念,介绍产品的差异化,一个是企业口号一个广告语,二者相辅相成,主副配合。
拿白酒来说,创建了几十年的品牌也不是茅台五粮液的对手,说是初创品牌(二次创业)又有一定的体量摆在那里,这个时候主打差异化认知,提炼出让消费者提起兴趣愿意品鉴、尝试购买的痛点,同时也觉得品牌在品质、价格、情怀等方面做得还是合理的,增加品牌好感和复购、推荐。
酒企上万家,品牌十几万个,香型都有12大类,又有老八大,十七大名酒,有没落贵族,也有后起之秀,有传统渠道扎实稳进,也有电商和社群新秀,消费者没法去记住那么多的品牌,更多的品牌、价格、口感也并不是他们的首选,那差异化、精准化就是品牌要走的漫漫长路。
这几年以来,酱酒热,各路资本和酒商也都热情似火,有些品牌也在这股酱酒热里把品牌玩过火了,透支得非常严重。接连涨价、价格倒挂、套现抛售、降质提价、模式套路、上市计划、历史故事、品牌价值,等等,让酱酒让茅台镇的名声毁誉参半。在建设“大酱酒产业”上,从酒厂到地方积极无限,就连从来没有出产过一滴酱酒的贵州边缘县城都在布局酱酒产业了。
过去两年来,酒厂四处请代言人,明星卖酒的直播也被做烂了,“大疫”时期,很多酒厂何去何从是没有主方向的。“后疫情”因为经济的原因也不会有报复性消费,哪天万一封城有饭吃有医院进才是根本,老百姓也已经不再把资本家崇拜得叫爸爸,“共同富裕”的主旋律其实也应该让酒厂醒醒,这盘棋的力量是强大的,是伟大的。
“消费升级”成了无良商家的敛财手段,换个包装,降质提价,又遇疫情,中间商不好过,其实酒厂也犯难,你要上市,市不上你啊,你要资本,资本也冷静了。强调品牌价值,就要找大咖来站台背书,就要反复讲老掉牙的故事,更要一直讲资本市场。
在津津乐道的各种品牌光环介绍下,最后留下的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和一地鸡毛,同时也值得好高骛远的角去反思。

更多精彩和思考,请关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2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