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2449天
01
在昨天的单仁行,我们给大家讲了“客户让渡价值”的概念和应用。
既然客户购买行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那么这种主动的“期望价值”就可以被引导和影响,任何好的结果都是被设计出来的。

如何通过影响客户对价值的感知,让他觉得“物有所值”,这就是营销的工作。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一点展开,聊聊“如何以客户让渡价值为基础,构建我们的营销模型”。
02
构建营销模型的第一步:发现和选择价值。
客户不是为了产品、服务买单,而是为了他“感知”到的价值而买单。
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客户为什么要来你这“感知”价值?
因为他遇到了“问题”,靠他自己解决不了,所以他才找到了我们。
那我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就很明显了: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价值。

所以,我们讲3C模型作为营销模型中的一种方式,它有3级:顾客(Customer),正是讲的这一点:
了解你的顾客,分析他的“问题”,也就是痛点在哪,这叫“发现价值”。
3C的另一级,对手(Competitor),讲的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秘密在于如何“扬长避短”。
在同一个品类的市场中,客户的痛点其实有很多,这个市场中的玩家,或多或少的都能帮他们解决一些。
但如果只能解决一些,就意味着客户在你这感知到的价值不高。
另外,如果我们能解决的问题都差不多,那对客户的感知来说,你就没有什么特别的。
所以,问题来到了3C的最后一级,企业自己(Corporation)。
作为企业,我就要去思考,对不同的顾客,他的哪些价值是最强烈的?
我选择哪一类顾客作为我的目标客户?哪一类顾客是存在着长尾需求还可以补充?我有没有可能针对性给一个解决方案?

回答这些问题,你就是在“选择价值”。
上面以3C为基础构建的营销模型,是“定位理论”的一部分基础,也是我们构建营销模型的第一步。
03
构建营销模型的第二步,是“创造和实现价值”。
第一个重点,我们创造什么价值?
在客户让渡价值的理论中,客户对产品价值的感知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核心利益——就是我买这个产品本身拿来做什么用的,比如现在天气冷了,我要去买羽绒服,你别管什么牌子,好不好看,你先说你是不是保暖。
因为“取暖”这是我的核心利益。

第二层、形式利益——满足了核心利益之后,我就会考虑到产品的外在,比如说你这件羽绒服虽然穿着暖和,但是不好看,品牌不能给我提供形象价值,那我就会犹豫,要不再多看看别人?
如果品牌形象好,那我可能就会直接买单了,比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用华为MATE系列的旗舰机,就是给人一种“支持国货的成功商务人士”的印象,同样是手机,华为就具备了这样的形式利益。
第三层、附加利益——附送的额外服务,比如说看我们单仁行的文章,除了可以收获到不同企业的经营知识,还能添加我们的社群去交流、咨询,参与社群活动,观看视频、直播,这都是你们去了解、学习单仁行的附加利益。

这三个层次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讲,是从上到下比例依次递减,它们三者共同构成了产品本身的价值。
但是,对于顾客来说,对产品价值的感知,是从上到下依次增强的。
营销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上创造价值。
第二个重点,营销如何创造价值?
因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业务特征,我主要强调一点:拓展核心利益。
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可能很单一,很普通,但它带给顾客的核心利益是可以拓展的,也就是定位理论中的“发现新的痛点”。

农夫山泉和怡宝占据了饮用水的绝大多数份额,那么,这个市场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呢?
并不是,比如说可以快速补充能量的“电解质水”。
其实,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运动强度还没有达到需要补充电解质的程度,但这个概念被提出后,饮用水的核心价值边界就被拓宽了。
想要赚取超额利润,就需要发现这种“差异化”的价值。

差异化就需要不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服务。
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虽然不是为了营销而工作,但让消费者“感知”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是营销要完成的任务。
04
第三个重点:营销如何让顾客感知到价值?
企业的行为离不开销售,即使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科技公司,他们也需要销售。
所以,了解我们要卖什么,是营销帮助顾客感知价值的第一要点。

我举个例子,请问大家有多少人吃过鳄梨这种水果?
我猜吃过的人应该不多,甚至都没听过。
但如果我这么问,有多少人吃过牛油果呢?
可能就有不少朋友回答吃过了。
其实,鳄梨和牛油果是同一种东西。
正是因为营销的存在,让企业意识到鳄梨的卖点就是像“牛油”一样的果肉,所以,第一件事就是给这玩意改个名字,叫“牛油果”,很明确的让顾客知道你要卖的价值在哪里。
第二,就是知道你要卖给谁。

婴儿护肤品的买家是婴儿吗?宠物用品的消费者是宠物吗?化妆品礼盒的消费者是女性吗?
搞清楚卖给谁,才能想明白他们想要什么价值。
第三,知道在哪里卖。
在哪里卖,指的就是渠道。
不同的渠道,意味着不同的玩法,玩法的不同,归根到底是消费者画像不一样。
拼多多的用户图什么?
便宜,所以你只需要在产品组合和价格上做文章,质量什么的,过得去就行,人家有心理预期。
那线下店该营销什么呢?肯定不是便宜,因为到这来的都知道不会比网上便宜。
你应该营销你的服务品质,你的门店场景,这才是用户的期望所在。
第四,知道卖多少。
为什么小瓶装的酒是100ml?
因为买小瓶,大多为一个人独酌,100ml是人微醺的平均水平,不能太多了。
一瓶卖100ml,既没花太多钱,还喝的刚刚好,这时候顾客感知到的价值是最大的。
05
最后,咱们来谈谈构建营销模型的第三步,传播和沟通价值。

在之前的单仁行,我们其实讲了很多次,在这个流量红利耗尽,任何平台都不能垄断流量的时代,最好、最高效的价值传播途径,当然就是以短视频直播为主,多平台为辅的全域营销。
我们还可以拓展思考一下,为什么以顾客让渡价值为基础的营销模式,最后一步是落在传播和沟通呢?

因为顾客让渡价值的理论核心,其实还是两个字:感受。
营销所要做的,是尽可能用更小的成本,触达更多的顾客,最大化他们能感受的价值。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进入视播时代之后,营销方式的进化。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从电视购物到直播带货,这两者在形式上区别大吗?
好像没有,都是在屏幕上看主播给你现场演示。
但为什么直播带货就能迸发出成千上万倍的能量,一举改变整个电商生态呢?
因为作为一项营销模式来说,电视购物并没有让顾客感受到比在线下商店更多的价值。
而且,由于信息的不透明,靠打电话订购、售后各个环节的信任缺失,还会让顾客觉得不安全,再加上平台方电视台可不会保障顾客的利益,所以,顾客的让渡价值非但没有明显的提升,可能还有所下降。
但是,直播带货靠着更先进的技术实现了顾客和销售的即时在线沟通,平台的品控保障和双方信息的双向透明,在顾客感受价值方面基本上追平了线下购物。
甚至靠手指滑动,就能快速浏览不同的商品,还省去了线下购物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所以,因为客户让渡价值的提高,这两种形式上类似的营销模式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因为所处行业的不同特征,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会有所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企业离得开营销,离得开让“客户价值最大化”的营销模式设计。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21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