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鸿江:
展信愉快!
我知道你现在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于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跃跃欲试。在探索人生意义的旅途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与难题,无论怎样,都请你相信自己,勇敢的前进。惟愿你不辜负自己,不辜负这美好的人生。
你七岁的时候被砸断了两根手指,我那时觉得命运不公,世事无常,你现在太小还不明白社会的艰辛,我却是知道的,所以写这封信是想要等你能看懂文章的时候给予一些心灵慰藉,那么我会很欣慰。我建议你能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那将会让你以后的人生受益无穷。你所不明白的人生哲学都可以在阅读中找到你要的答案。我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找到了自我。
犹记得在大学的时候读过史铁生先生的《病隙碎笔》作品,非常欣赏尊崇史铁生先生的品格。他的作品有许多打动人心的力量,我记得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病隙”,虽是他残缺的身体,却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困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如何活出意义,怎样才算真正的自由……
书的扉页,是一张先生侧面的照片,他坐在轮椅上,目视前方,面带微笑,照片下方的一行字让我心底一颤: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好一个“笑看”!这一个“笑”,是对生活睿智的态度,对身体残缺乐观的精神,对世间安排笑纳接受的做法,是对信仰不懈的追求,对爱情无限的向往,对生与死的深度思考。
“我是谁?”“我在哪儿?”这样的哲学命题会引起每个人的思考,正如先生所说:“我”在一个个躯体里,在与他人的交流里,在对世界的思考与梦想里,在对一棵小草的察看和对神秘的猜想里,在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眺望,在终于不能不与神的交谈之中。
生命的意义在哪儿?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精神和灵魂是一回事吗?在书中,先生娓娓道来,在和你谈心,在和你商讨,让你明白:“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们使它有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意义”“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内向的建立”,作者所说的这种“内向的建立”,我想是一种心态,积极的进取,执著的追求,向往的光明,无私的奉献,乐观的态度。而对精神和灵魂的认识,则让人瞬间丰富起来,充盈起来,广阔起来,深厚起来。接受苦难,不用悔改,不用怨恨,从而走向精神的超越,这爱,才是人类唯一的救助。
苦难本身并不崇高,称颂的是受苦时不屈服于命运的心态,是这种精神。苦难带给人的永远是痛苦,但正是因为经受苦难的人从打击中站起来的很少,所以那些站起来的人才显得难能可贵。受苦不是必须的,但是面对苦难的态度是我们要思考的。简单来说这种态度其实是在修自己的心。
我个人觉得那些流传千古为人所传诵的文学作品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即是对众生的悲悯之心,声声不灭。这也是他们的信仰。
还记得你刚入小学时我对你说过的话吗?读书是一件极苦极乐之事,苦的是你要行年如一日的坚持,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不曾停歇;乐的是你可以从中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古到今,知道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道理,汲取精神养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历史中的许多故人虽早已离我们远去,这肉身化了,但那在肉身中栖居的思想、情感和心绪必定还在。一如现在,一如那个暖春,有位爱书人在读着这些思想、情感和心绪,并因此受其熏陶,受其感染,受其心灵的启迪。
凝望它时外面景色正好,天空太阳正晴。
愿
万物皆酷,慢慢长大。
你的小姑姑
2022年8月15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20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