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商CTO被裁,损失3000万!没事别想不开去互联网公司

我的朋友E总,之前是某BAT大厂中层,对标阿里P9级别,去年离职后空降到某垂直电商上市公司CTO,可惜好景不长,上个月被裁员了。

E总跟我说,他算了算,之前大厂的股票加上垂直电商公司的股票,这一年里他总共损失了3000万,现在工作也找不到,只能赋闲在家。E总感慨道:这两年,没事别想不开去互联网公司

不过你也不用同情他,这么说吧,能够亏3000万的人,也不是什么普通人,人家身家至少上亿了,同情个毛啊。

但是,E总发出的感慨不无道理。曾几何时,只要加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就能够领高薪、拿期权,实现财富自由改变命运。E总就是吃到这一波红利的人,加上房产增值的红利,一下就实现了阶层跃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下互联网公司的惨淡经营:腾讯阿里纷纷裁员、中小互联网公司大幅缩减编制、中概股跌幅超80%以上……

人们不免要问:原本风光无限的互联网行业,经过10几年的发展,怎么就不堪成这个鸟样了呢?

K哥分析下来,主要有5个方面的原因:

某电商CTO被裁,损失3000万!没事别想不开去互联网公司

1)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

分析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绕不开经济环境,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到2019年人均GDP正式突破1万美元大关,这是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在经济学上叫做“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的意思是,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始终徘徊在4000~12000美元之间无法突破,一旦突破就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跌入这一陷阱的国家,经济就容易出现大的波动或陷入停滞。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马来西亚、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智利等等。

也有少数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比如我们熟悉的日本和韩国。日本花了12年,韩国则用了8年才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

有这个基本认知就够了,知道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就不深入讨论了。

2)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这个数据什么意思呢?就是该上网的人已经都上得差不多了,其实用不着看数据,你只要观察一下远在家乡的长辈们用手机在干啥?基本都在“拼XX”、转发各种惊悚标题的公众号文章、刷“抖X”,人手一部手机是标配。甚至许多人不只一部手机,像K哥就有4部手机,当然了,我因为做自媒体的缘故,情况比较特殊。

再加上出生人口数量已经连续5年下降,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消失了。这就意味着新用户增长放缓甚至停滞,互联网公司只能在存量用户里竞争,这是非常惨烈的。许多公司纷纷选择出海,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国内环境已经卷得太利害了。

3)互联网公司业务增长乏力

根据腾讯2021年Q3财报,微信MAU是12.6亿,虽然仍然有增长,相比两三年前,已经放缓很多。

也就是说在新客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要实现业务大幅增长,只能开辟新业务,找到“第二曲线”。那么你再看看BAT这几年,有什么大的创新吗?

除了“直播电商”,可能都乏善可陈吧,但是直播电商这个风口赛道的前景也是令人担忧的。号称直播界“四大天王”的李佳琦薇娅辛巴罗永浩,其中的两位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封杀,一位在还完6亿之后即将回归科技界,只剩李佳琦唱独角戏。要知道,一个行业的繁荣,并不是靠几个人能撑起来的。

创新乏力,是所有互联网巨头眼下面临的窘境。

4)国际机构做空中概股

逐利的资本早就盯上了中概股,自从成功做空瑞幸咖啡”之后,就像闻见血腥的鲨鱼一样,国际资本疯狂地做空中概股,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体中概股一路下滑,许多公司的市值跌了80%以上。

资金雄厚的大厂会选择回购购票,更多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只能缩减成本,先确保自己能活下来,资本市场上的钱已经没那么好拿了。

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投资市场的热情降到了冰点,许多初创企业融不到钱,进一步制约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5)行业新规的影响

近两年,有关部门陆续出台针对K12、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规范,导致许多业务开展不规范、营收结构不合理的公司纷纷出现经营问题。

这些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然了,这就是个发展的必经过程,也没什么好说的。

以上,我们分析了互联网行业发展受阻的5个原因。也许你会问,知道这些对我又有什么帮助?这不是制造焦虑吗?

正好相反,只有知道了真相才不会焦虑。

下面聊聊三个建议,希望能够给互联网行业的朋友们一些启发:

某电商CTO被裁,损失3000万!没事别想不开去互联网公司

1)去核心业务部门

如果你打算在互联网行业发展,并且看好目前的公司,就想办法去核心业务部门,如果你已经在核心业务部门就老老实实呆着。因为核心部门是公司的战略方向,资源都会往这个部门倾斜,升职加薪的机会多,不容易被裁员。

哪些是核心部门呢?就是主营业务所在部门,比如阿里的淘宝、天猫,腾讯的微信、游戏等等。

2)开展一门副业

如果你身在互联网大厂,因为一些原因,你工作不是那么忙,有空闲时间,那么我建议你开展一门副业。

因为在大厂不忙,意味着你并不在核心部门,或者你是公司元老,公司念旧情给你个闲职养着,这种情况就不要浪费这么好的机会,疯狂搞副业吧。

这部分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上一篇文章《如何用副业搞垮一个打工人?》。

3)转换行业

如果你想离开互联网行业,仍然有许多很有前景的行业供你选择:

一、to B软件企业。这几年随着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市场呈现井喷的发展态势,需要大量产品、开发、运营、销售人才,这类软件企业包括:SaaS、AI、大数据、低代码、企业管理软件等等。

如果你有企业软件方面的经验和兴趣,不妨考虑下去 to B型软件企业。

二、“新制造”企业。阿里“五新战略”之一就有“新制造”,以犀牛制造为代表的新制造企业备受资本青睐,许多地方政府也把“新制造”也作为产业升级的重点抓手。

这类企业对软件、算法、大数据处理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量大,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大疆等等

三、“新技术基建“企业。继“华为”、“中兴”、“大疆”等企业遭受美国制裁以来,“卡脖子”的技术备受关注。这也推动了一批“新技术基建”公司的崛起,“软件国产化”的发展趋势之下,资本以及政府对于这个领域都加大了投入。

比如: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芯片、区块链等等领域,也将大有可为。如果你在这些领域有所积累,不妨看看这些方面的机会。

四、 “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所有的企业都值得用数字化重新做一遍,这已经不是一句口号了,而是所有传统行业的共识。

包括制造、物流、销售等产业上下游,都在用数字化进行产业升级、模型升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重新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些企业里,具有互联网行业背景的各类人才,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海尔、美的、三一重工格力等等企业,都是互联网人才不错的去处。

最后,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努力提升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本。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那些转错的弯,那些夜晚的孤独,那些滴下的汗水,都会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作者简介
Mr.K,头条号“技术领导力” 作者,从一名普通程序员逆袭成为独角兽公司技术高管。出版过多本畅销书,做过多家大厂CTO。分享:行业趋势、职场经验、团队管理、商业通识等话题。

关注我,看更多职场、个人成长干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20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