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含义是(国有企业的含义是指)

企业生命论》连载二

国有企业的含义是(国有企业的含义是指)

企业生命论

《企业生命论》(连载)作者仁立墨人(笔名)(写于1990至1992年,1993年由《中国财政出版社出版》

第一篇 企业本质论

是什么力量使企业具有生命力?企业为什么会有兴衰?企业与非企业的

区别在哪里?这些一直是经济界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企业生命论就是企图

回答这些问题。企业的本质──是企业生命科学的基本命题。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企业千差万别,但为了保持持久的生命活力,它

们都面临着同样或相似的一些问题,而且都要用类似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本篇也不要期望会立即得到答案。企业生命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对所包含

的问题不能当即给以解答,何况现代企业的出现才只有150多年的历史,在人

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短短的一瞬间。科学乃是一种探讨,即一种寻求

答案的努力。本篇将重点讨论企业的涵义、主要特征以及人们对企业本质的

不同看法,从而揭示出企业的本质,发现企业生命力之所在,力争在企业学

研究上迈出小小的一步。

第一章 企业的本质

企业的本质问题,不仅是个难题,而且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是企

业学家们工作和思考的中心问题。弄不清这个问题,就不可能合理地把握企

业的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预见企业的未来。

企业的本质问题涉及的是对企业的根本认识。许多经济学家、企业学家

都从自己所处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理论研究发展的角度提出过对企业本

质的见解。由于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立场不同、理论背景不同其解释

也不尽相同。从这个意义来说,企业的本质问题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

问题,或者不夸张地说是一个常新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这样看:人们对企

业本质的探讨总是在不断发展,任何关于企业本质的学说都是时代的产物。

它既有时代的局限性,又有其一定的历史合理性。本章主要概括分析有关企

业本质的理论和学说,阐明笔者对企业本质的基本看法,并对企业的涵义给

出基本的规定,以引起学术界的争论。

一、企业本质的探讨

(一)西方经济学家对企业本质的不同看法

S  如导论所述,在西方经济学领域,由于新古典经济学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对企业本身的研究一直被忽视,这种理论将消费者和企业作为基本分析单位,

企业被假定为在市场和技术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实体,成为所谓的

“黑箱”。所以说新古典经济学已成为研究企业本质的理论障碍。直到本世

纪初,特别是在本世纪50年代末,人们才开始突破新古典理论的障碍,开始

对企业本质进行系统研究。

1、凡勃仑的观点。

较早谈到企业本质问题的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制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凡勃

仑(Thorstein veblen),他在《企业论》(1904年)一书中认为“企业的

动机是金钱利益,它的方法实质上是买和卖,它的目的和通常的结果是财富

的积累。谁要目的并不在于增加财产,他就不会参加企业,更不会在独立的

基础上经营企业。”(1)凡勃仑对企业本质的分析有几个重要观点是对后人

有启发意义的。企业的动机是金钱上的利益,这就暗含企业具有盈利性,

追求利润。由于凡勃仑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者,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自

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的时代,资本家追求金钱的利益和超额利润是赤裸裸

的;他指出了企业的基本活动是商品经济活动(买和卖)。这说明了企业

与非企业的主要区别;企业的目的和结果是财富的积累,这一点很重要,

阐明了企业存在的主要原因;企业的独立经营的性质,说明企业为了实现

上述目的,必须独立经营。凡勃仑基本上阐明了资本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存在

的原因。但是由于他站在制度学派立场上来分析企业,对企业还缺乏一个完

整的定义,尚未揭示出企业本质的深刻内涵。

2、巴纳德的观点。

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L.Barnard)在创建社会系统理

论过程中,曾对企业性质进行了研究,他在《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年)一

书中认为,构成现代工业社会的基本单位──企业是正式组织,只有正式组

织才能被看成是人类社会发生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和社会系统。虽然他也应

用了经济学的方法,但主要是应用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方法对正式组织

进行了考察。他把组织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

效力的系统。”为此,他关于组织的定义不仅适用于企业,而且适用于军事

的、宗教的、学术的以及其它各种类型的组织。在他创立的社会系统理论中S关于系统、信息系统、动机和激励、目的和意向等概念对于研究企业是相当

重要的。但是,仅把企业作为一种组织来考察,是很难分析出企业的本质所

在,并指出企业与非企业区别的,因而这种企业管理理论的贡献仅在于提醒

我们企业是一种协作系统,不仅是一种技术系统,而且是一种社会系统,不

能把企业单纯看作是经济组织。

3、科斯的观点。

在西方经济学界研究企业本质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导论中提到的科斯

(R.H.coose)了,他在《企业本质》一文中问道:牸H然生产可以由价格机制

调节,为什么要有企业组织存在呢?他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性质不同然

而又可在一定条件下相应替代的资源配制体制,“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

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

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2)因此,

“可以说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3)它以行政命令

取代价格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这就是企业的本质。科斯的突出贡

献在于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企业存在的本身是该理论假设的前提。新

古典经济学先假设企业的存在,再探讨企业的行为。至于企业为何存在,为

何有大有小,由什么决定企业的结构和边界,都不甚了了。科斯的交易成本

学说开辟了企业理论的研究领域,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统天下,企业的

“黑箱”被撬开了。科斯基本上把企业理解为一种与市场协调机制有相同职

能因而可以相之替代的行政协调机制。从而在企业与市场之间搭起了一座桥

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如果仅仅把替代价格机制看成企业的本质是不完全

的,暂且不说市场交易成本为零,企业仍有存在的必要。就是根据社会历史

发展和商品经济活动本身的规律来分析,也很难用替代价格机制和交易费用

来说明企业的本质。科斯的这种说法并没有错。可是用以解释企业本质还不

能令人满意。人们要问:交易费用的存在为什么可以作为企业的本质呢?价

格替代机制究竟是企业的一种什么特征?这种替代机制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表明:追求企业的本质,还需要在更深层次的背景上进行。

4、阿尔钦和德姆塞兹的观点。

在科斯之后,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阿尔钦(Alchian)和德姆塞兹(Demsetz)

(1972年)与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1979年)提出的另一种S企业定义。认为企业是生产要素间的一组契约(Aset of contracts among

factors of production),而每一要素由其自我利益所驱动。他们排斥古典

的企业模式,但却仍然采纳古典理论的经济行为假定,即认为企业代理人是

按其自身效用最大化原则行事的。这种把企业视为一组契约的观点是全新的。

事实上,企业被认为象一支球队,它的队员出于自身利益而行动,但意识到

他们的命运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在和其他球队竞争中他们球队的生存能力。这

一见解尚不够深刻。在古典理论中,作为企业化身的代理人是兼有管理者和

剩余风险承担在双重身份的企业家。尽管他的名称有时改革,例如,阿尔钦

和德姆塞兹称其为“雇主”──企业家依然在企业产权理论中扮演中心角色。

其后果是这一理论在解释大型现代公司时是失败的。在现代大公司里企业执

撑权由或多或少与企业股权所有者相分离的管理者掌握。(4)如果把企业看成

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观点成立,这实际上等于承认对科斯定义的否定。把企业

看成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观点,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于我们研究企业同外部以

及企业内部之间的关系,将企业看成是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契约关系所组成的

一个整体,探讨企业内外部的管理最优化是很有意义的。但如果把企业仅看

作这样一组关系,视作其本质就值得商榷了。这种定义虽然强调了契约关系

的确立,却忽视了契约关系的贯彻,这样就无所谓企业内外之分了。而科斯

定义却强调了企业内部的协调,忽视了企业内部协调与外部的市场的内在联

系。如果两者定义相互补充,则更能说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由此看来,企

业的本质仅用交易费用和契约观点很难说清楚。

5、钱德勒的观点。

另一位美国学者钱德勒(Alfred. chandler, Jr,)曾把现代企业定义为:

“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5)并且用系统的历

史材料证明了这一企业涵义,借以证明科斯的上述结论。从而认为:“现代

工商企业在协调经济活动和分配资源方面已取代了亚当·斯密的所谓市场力

量的看不见的手。”(6)正是这种管理的协调替代市场机制的协调导致现代企

业的存在,这与科斯的思想是一致的。钱德勒对企业理论探索具有重要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他指出了现代企业的两个重要标志,这就是经理阶层的形成

和内部单位多元化,而且也为我们探讨计划与市场结合提供了思路。可是企

业的本质内涵尚未触及到,只阐明了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隐藏于主要特征S后面的企业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不知晓。钱德勒的研究思路与所提供的历史

资料为我们进行下一篇企业进化论的研究打开了方便之门。

6、富永健一的观点。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富永健一在其主编的《经济社会学》(1974年)中对资

本主义企业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其中一些观点,对我们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他认为,资本主义企业是资本主义制度上的支柱,是以私有制为前提建立起

来的。企业是以所有者动机──投放资本的价值增殖──追求利润动机为主

要动力并为之自由开展行动的经济系统,或更大的经济系统的下属系统。企

业行动的最高亦即唯一目的,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即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他认为企业是构成市场系统的无数个点。他给出的企业定义是:在与特定的

企业环境──市场关联中,确定或者说被赋予企业目标──行动原则在企业

与市场环境之间,以可预测的环境变动范围为前提,进行商品交换的、特殊

的经济上的公开体制。(7)他对企业性质的分析尽管很繁琐,可至少告诉我们

这样几点:不同社会制度下企业有社会本质的差别;企业具有价值增殖的性

质;企业是一个经济系统;企业与市场关系极为密切;企业是一种公开体制。

但他的分析仍然没有概括出企业的根本性质,他是站在一定立场上分析资本

主义企业性质的。

7、其他观点。

在这里我们也有必要介绍一下K·E·博尔丁(K.E.Boulding)的观点,

他说过:“在经济学中,我们开始承认,企业不仅是谋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

体系,它又是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及政治的等诸方面的复合性社会机构。为

了建立科学的企业理论,必须考虑到所有这些方面。”(8)博尔丁是总结了几

十年来企业发展的事实提出的观点,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竞争时期,特别是

经过1929年的大危机后,为了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资本主义企业家愈

加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把企业作为社会机构来看待,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经

营方式上来。这种观点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麦克纳尔第(Panl J.Mcnulty)在总结西方一些有关企业性质和作用的

文献时,把企业的定义和本质归纳为如下一些观点。企业与市场一样是经济

活动的基本单位。它是产品质量的决定者;是交换过程的前提;是价格的调

整者;是有关产品或劳务质量信息的携带者;是市场运行的必要和相互补充S的部分。他认为企业存在的恰当解释是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的、构

成完整组织的和必要的部分。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研究企业的性质和作用具

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比如把企业放在与市场同等地位的观点,企业是信息

的携带者(载体),是构成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都对我们进行企

业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6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