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号航空母舰是二战中美军战斗资历最深,功勋最为卓著的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参与了包括中途岛战役、东所罗门群岛海战、圣克鲁斯群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菲律宾海海战、莱特湾海战在内的几乎全部重要的海上决战。

△ 打满全场的企业号(Enterprise)
旧日本帝国曾三次单方面宣布企业号被击沉,但最后均被证伪,因此企业号又被称为“幸运E”、“灰色幽灵”

△ 企业号模型
企业号(Enterprise)的英文直译为“进取”。翻译家翻译成中文时,取企盼成立伟大功业之意,雅译成“企业”二字,以前有人讹误作“公司”,实属理解错误。
主要参数和舰体
舰长 |
252.2米 |
|
舰宽 |
34.8米 |
|
吃水深度 |
6.6米(标准);8.5米(满载) |
|
全舰高度 |
43.6米 |
|
标准排水量 |
21336公吨 |
|
满载排水量 |
32574公吨 |
|
航速 |
32.5 节,测试最大航速33.65 节 |
|
续航力 |
12000-12500海里/15节 |
|
舰员编制 |
通常2217-2700人 |
|
动力系统 |
120000匹马力 |
|
弹射器 |
2台H2-1弹射器 16.76米距离内可将4989.51千克物体加速至117.48千米/小时 |

△ 企业号的舰体结构示意图
企业号舰桥部分共有5层,主甲板以下大体分为5~7层,整体采用开放式的机库,最多能够搭载96架舰载机。

△ 舯部舰体结构
企业号主甲板装甲厚1.5英寸(3.81 厘米),火控中心装甲厚4.0英寸(10.2 厘米),水线装甲厚4.8英寸(12.2 厘米);
舰侧装设2.5-4英寸装甲带,以抵挡6英寸火炮;
水下设置3层鱼雷防水壁,配合装甲带防止鱼雷攻击;

△ 船艉

△ 船艏

△ 舰桥
飞行甲板
不同于现代航母,二战中各国的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都是木质结构的(现代航母一般是一层30~50mm厚的高强钢,上涂耐火涂料)。
就美日而言,通常采用柚木作为甲板原料。究其原因,除了战列舰时代就已经流传的海军传统外,从实用角度看,这种材料相对轻便,非常耐腐蚀,隔热绝缘性良好,更重要的是,战损时便于快速抢修。

△ 飞行甲板
舰载机
企业号可以最多可以搭载96架舰载机,但一般配置为72架,其中:
战斗机:34架(31架F6F地狱猫, 3架F4U海盗)
俯冲轰炸机:23架(SBD无畏式或SB2C地狱俯冲者)
鱼雷轰炸机:15架(TBF复仇者);

△ 舰载机
防空武器
二战期间美军几乎所有舰艇都采用了相同的远、中、近程防空武器,这些二战中最优秀的防空炮为美军舰艇构筑了绵密的火力网。
企业号主要装备的防空炮有:
- 8座单联装127mm/38倍径高平两用炮
(这种单装或者双联装的高平两用炮一门价格顶得上两架战斗机,并且生产量巨大,据称总造价甚至超过了曼哈顿工程的总花费)
- 16座40mm/56倍径博福斯高射炮(其中4联装11座,双联装5座)
- 50座20mm/70倍径厄利孔机关炮(单装,二战末期最高峰时曾装载超过50门)

△ MK40型单装127mm高平两用炮

MK32型 双联装127mm高平两用炮(双联装在航母上不多见,但广泛出现于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

△ 40mm4联装博福斯高射炮

△ 20mm厄利孔高射炮
雷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同于大众认知的德意志科技世界第一,英美的综合科技水平要比德国要高得多,特别是在发动机、电子技术等领域。
企业号装载了多部雷达,主要有SC-2, SK, SM, Mk12/22等多种型号,这些早期雷达虽然在探测距离、效果和故障率等方面远远不如现代雷达,但也远非对手能比。

△ 企业号安装的早期雷达
现代之所以许多国人认为德国科技领先英美,主要是对二战的陌生加上地摊文学作品对德国的神化。
最典型的是霍顿兄弟的229飞翼,这种飞翼无法正常起飞,比美国诺斯罗普飞翼要差许多,战后霍顿兄弟的技术也不被诺罗普斯看好,却被许多人奉为B2幽灵轰炸机的鼻祖。

△ 德、美两国飞翼机
舷梯、水密门和救生艇

△ 系艇杆(用于人员上下)
(除了舷梯外,战时在海上作业时主要通过系艇杆上的软梯接驳交通艇以实现交通往来)

△ 船舱水密门

△ 救生艇和救生艇舱
关注我,与您分享有趣的历史细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5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