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is is米娜姑娘,想成为你的宝藏头条号~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味道,远行的人称之为“舌尖上的家乡”。比如武汉人的一天,从走过武汉长江大桥吃碗热干面开始;而山西人的一天,从一碗热气腾腾羊杂割开始。
对山西人来说,羊杂割不仅是一种小吃,更是一种情怀,是山西独有的烟火气,是山西人最深处的乡愁。

01 名字由来
“羊杂割”名字的得来,与忽必烈的母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故事要从元朝说起,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来到中原。路经曲沃县(山西南部)时,忽必烈的母亲庄圣太后染上了疾病,迟迟不见好。
几番波折下,当地的名医许国桢将太后治痊愈了。随后,许国桢成为忽必烈母亲最喜欢的御医。
“一人受宠,全家荣光”是古代社会默认的定律。许御医受太后赏识后,许御医的母亲韩氏也跟着儿子一起侍奉太后。
韩氏擅长做饭,平时喜欢研究美食。有一次,韩氏见蒙古人吃羊肉只吃肉,把羊下水全部丢弃。她觉得十分可惜,便将羊下水拾回来,洗干净,用大锅煮沸,然后配上大葱、辣椒。这碗独创的美味,连太后品尝后都赞誉不止。
忽必烈母亲庄圣太后大喜,赐此食物名字为“羊杂酪”。从此“羊杂酪”广为流传,逐渐成为民间风味小吃。
02 做法
羊杂割具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滋脾养胃、益气调元、温经活络、滋补虚损等诸多功效。

步骤一:煮熟。将煮羊肉的汤,和羊杂(头,腿,内脏)留下。将羊头和羊腿上的肉撕碎,羊杂部分切成西丝。
步骤二:去血水。把羊肉开水里稍微煮一下,然后换水,放入葱、姜、蒜、料酒把羊肉煮熟。
步骤三:用羊汤熬制羊杂碎,加入泡好的粉条。然后出锅,放调味料(按着自己喜好添加醋、辣椒)。
羊杂割在山西的不同地区叫法不同,吃法也略有不同。大概从南到北,分三类,曲沃、太原、大同。
南边的曲沃杂割,汤色为乳白色,讲究熬成原汁原汤。制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对汤四步工艺。
中部地区太原的羊杂割,配料齐全,滋味更甚。无论是熬煮还是对汤时,均会加入葱、姜、香菜、圆粉条。满满一碗,白绿红相间,色泽诱人,香气扑鼻。
相比之下,北方大同的杂割的吃法和制法就显得粗犷了。他们通常架一口大锅置于火上,连汤带料一锅烩煮。就像炖烩菜一般,一个锅即可盛下全部食材。

03 去哪吃
关于最正宗的羊杂割,小编只想说:没有正宗不正宗的,适合自己的口味才是最好的。一个人的口味代表不了芸芸众生,万千口味才表示我中华餐饮博大精深。
就像我,觉得爸爸在家自己做的羊杂割,就比较好吃,而且也特别干净。所以小编觉得,去老字号,有时候不如去一户本地人家里,尝一尝地道的百姓味道。
在太原比较著名的羊杂割店有“鼓楼羊杂割”,“洪老五羊汤馆”,“郝刚刚羊杂”……
从店主在鼓楼出摊专卖羊杂割算起,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在太原市,就有8家郝刚刚羊杂的连锁店。

这些知名的羊杂店,一年四季门口都排着长龙,生意兴隆,羊肉味整日飘香。
未来,希望山西人把羊杂割这个地方特色美食,做成像热干面一样家喻户晓的畅销品。让山西人,无论去哪,都能尝到正宗的家乡味道。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山西人,我希望用我的绵薄文字,书写山西的味道,让更多人认识山西的美,感受山西的进步,学习那辉煌灿烂又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心]往期精彩:
??[飞吻]我是本地作者@米娜姑娘
?你的[赞]就是老乡更新最大的动力!祝愿山西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知名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