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投产比是什么意思_怎么算盈利,拼多多的投产比是什么意思_?

书名:人间修炼指南

作者:半佛仙人

一、概述

人间到处都是坑,稍有不慎就会让你的人生陷入崩塌。所以学会简单快捷地保护自己,比一切都重要!本书是半佛仙人的力作,作者用接近生活的表达,讲出了内卷时代下的突围之路。

二、摘记

◆ 自序

>> 作为一个风控从业者,我的世界观的基石之一是做每件事情都有代价;之二是总有外在风险需要防范;之三是我不犯错,最后就会赢。

>> 没有什么豪迈的故事,也没有张扬的情感,就是希望你的生活不要因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走向一个乱七八糟的方向。

>> 当然,也不是说不可以赌啦,人生有时候的有些场景确实需要勇敢一些,但前提是你已经预判到了后果,并且觉得可以承担。

>> 要赌,就自己赌,不要劝人赌,这是一个基本的道德,也是风险管理的准则。

◆ 第一章 人间不需要值得,但生活需要

>> “不丧失自己生活的主动权,不以外界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 你不是废物,你只是还没有激活天赋

>> 好老师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有天赋的学生,这其实也是很多顶级中学的核心运作思路,也就是所谓的掐尖,把全市乃至全省特牛的学生都收过来,然后打造招牌。

>> 边牧可以成为牧羊犬。经过训练的边牧能用一个眼神就让羊群移动或者旋转起来。

>> 这些天赋就像智齿,终其一生都不一定会长出来,即使长出来了也有可能埋伏在牙龈里,不光看不见,派不上用场,还有可能带给你折磨。

>> “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环境”,决定你的天赋能不能被激发出来,激发出来以后又能否派上用场。

>> 我不是没有努力过或拼命过,但正因为直面了天才,所以我才更明白在绝对的天赋面前玩命是没有意义的,我就是不擅长一些东西。

>> 所谓的有天赋,我觉得就是别人做这件事情很难、很痛苦,你做这件事情很快乐。

>> 科学证明了你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有天赋,所以如果某件事情你就是做不好,那不一定是你的错,也不是你这个人不够好,只是基因在作祟。

与此同时,科学还证明了你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没有天赋,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足够多,而一个人的基因又足够丰富,所以绝对意义上一无是处的人也是不存在的。

>> 天赋没有出现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场合,那就等于零,甚至有可能是负数。

>> 但我们总是下意识地把天赋放一放、等一等,想在一切稳定下来以后再尝试自己的天赋。但那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曾经的天赋已经消磨殆尽。

>> 老年人困于寿限,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触摸天赋的极限。

>> 天赋只是种子,而种子是有保质期的,也是有生根发芽的必需条件的。

>> 人生的荒谬之处就在于,也许你是一株喜水植物的种子,上天却把你撒在了一片戈壁或沙漠里。

>> 不确定的天赋,终将被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固定成确定的人生。

>> 所以不要放弃,朋友。

你不是废物,你只是还没有激活天赋。

不要沮丧,你永远有你的世界宝藏。

◆ 年轻人到底要不要买房

>>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只是一个目的和成本的问题,一个人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只需要牢牢抓住自己的目的,然后评估综合成本和收益就可以了,不要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纠结。

>> 我给出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如果这是你的第一套房,且买得起,买就可以了。

>> 年轻人面对自己的第一套房,只需要考虑买不买得起,而不是买不买。

>> 因为第一套房是不具备金融投机属性的,你对于这套房子的需求是学区,是户口,是对这个城市的归属感,是自己能够在这座城市落下脚、安下心,为了美好的未来去奋斗。

◆ 留学救不了内卷

>> 留学本身就是一种卷。

>> 对于这些家庭而言,留学不过是把卷的学习压力转变成经济压力,再把这种经济压力从子女身上转移到父母身上

>> 当你不卷的时候,常常是因为有人在替你卷。

>> 一对比,国内就是天堂。放假回国一趟,死乞白赖不肯走,抱着他爹大腿说资本主义根本不行,小龙虾和烧烤摊才是永恒的正义。

>> 英国热门是因为其硕士只要读一年半

>> 留学生最差的就是性价比。

>> 是人强,不是留学强。留学跟个人因素相比,还是个人因素占比更大一些。

>> 卷的本质是什么?是资源有限,是分配机制有限,但每个人的欲望无限。

◆ 享受无聊,给生活留一些空白

>> 我不是玩App,我是在被App玩。

>> 看一部全程无尿点的电影固然很爽,但一部全是尿点的电影,其实才是最轻松的,因为你可以掌控它。

>> 无聊的本质,就是你对自己时间和生活的掌控,而我们最缺的,恰恰是这种掌控。

>>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是你可以随意无聊,也可以随意刺激,没有人逼你,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掌控你的时间。

>> 为什么生活会很累?因为你必须带有目的性。

>> 为什么我们现在跟人交流的时候,即使是在现实生活中,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时刻盯着手机?难道我们就不能把手机关掉几个小时,跟朋友随便聊聊吗?相比起精心构造的短视频,这种闲聊的信息密度很小,可能就是闲扯几句话,也非常无聊。这会让人感觉到一种恐慌。我在担心自己脱轨。担心自己变得没用。但这种恐慌性的信息摄取,其实是不必要的。我们并不需要去那么着急地摄入外界的信息,固然这些信息很有趣,但当它们开始让我们变得焦虑,变得神经衰弱的时候,它们就不再有意义。

>> 我们是为了获得快乐,才希望有趣的,而不是为了有趣而有趣。

>> 但现在我们的笑点越来越高,哭点却越来越低。

>> 无聊不是生活的归宿,有趣也不是。

生活根本就没有归宿,只有一个个中转站。

>> 那时你才能意识到,你真正追寻的不是有趣或者无聊,而是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本心的自己。

>>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 用利益思维选择学校和专业

>> 大学和专业选择的核心思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围绕就业和赚钱,一定要面向这两个目的来做,其他东西都是虚的,你得想清楚你的生活。

>> 上大学只是体验生活,毕竟“钞能力”才是真正的魔法。

>> 第一条,围绕家庭优势来选择专业。

>> 有资源不用是一种浪费

>> 大家一定要认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性,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只看结果,而不看你是靠什么达成结果的

>> 如果你家里人只是普通地深耕某个行业,一家人都是做铁路的,都是做电力的,都是做教师的,都是做律师的,都是做金融的,那你选择类似的专业可以得到非常专业的指点,而且是不带有利益算计的毫无保留的指点,这对于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就是开挂。

>> 第二条,盘点完家庭资源后,要考虑学校的地域性。

>> 第三条,不要盲目追逐热门专业,多听专业人士意见,排雷天坑专业。

>> 然后我们看看近几年被吹上天的行业是什么。程序员、大数据、人工智能

>> 报专业的时候,可以考虑热门专业,但也要警惕过热的专业。

>> 例如你问我学金融怎么样,我会明确告诉你家里没钱、没资源,自己又不是顶级学霸,那不要学金融,学了之后大概率是当销售的命,除非你卖保险,不然靠合法手段赚大钱是挺难的。不是学了金融才有钱,而是有钱人喜欢让自己孩子学金融,金融可以合法把家里的优势资源变现。

>> 里面疯狂夸行业好的不一定是真的,在上面说行业不好的显然可信度更高。

>> 第四条,不要依据个人热爱来选择专业,爱好归爱好,工作归工作。

>> 很多人告诉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本身没错,但问题在于这个老师只带你入门,可不保证带你赚钱。

>> 对所有行业的浪漫幻想本质源于对行业的无知。

>> 靠着所谓热爱头脑一热选专业,最后的结果就是热爱没了,专业也没了,只收获了一堆被社会毒打后的瘀青。

>> 对这些人,我更不建议把热爱当作工作。因为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不计较功利的,而工作是非常功利的。

>> 谋生的职业,需要的是专业精神,并且需要功利地看待,而热爱是没有功利性的,这是不可避免的矛盾,无法解决。

>> 第五条,考虑专业兼容性。

>> 你需要给自己最大的选择权。

>> 什么叫选择权?

>>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想当白领,都不想一毕业就直接去卖煎饼馃子

因为一个坐办公室的白领,随时可以选择去做一个卖煎饼馃子的,他有选择权。

>> 专业不一定要是你所热爱的,但一定要是有选择权的。

>> 很多工作是没有门槛的,这就代表着选这类专业的收益太低了,反正什么专业都能做,何必专门去学。

>> 万金油专业,从来不是一个好词,你懂吗?

>> 在选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向下兼容性,尽量选择有门槛的专业,这样一是就业有优势,二是给自己留了转其他行业的后路。

>> 让自己有的选,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 第六条,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不要只看当前一步,要多看几步。

>> 如果打心眼里决定考研读研,那么好学校就更重要,因为很多单位看研究生的时候,也看第一学历的。

>> 如果还没想好要不要去读研,那么好就业的专业就更重要。

>> 实习经历大于专业比赛大于学习成绩。

>> 一定要在还没有出现危机的时候未雨绸缪,真正的聪明人是让坏事不要发生,而不是发生了之后怎么办。

>> 工作的目的就是赚钱,赚钱的目的是让自己有选择权。

>> 我不是教你放弃,我是教你如何正确地不放弃。

◆ 第二章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职业

◆ 职场薪资倒挂的背后,是利益最大化

>>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 如果一个东西听起来违背常理或者直觉,但又非常流行,那么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这东西确实有用,而且好用。

>> 一家公司追求的一定是利益最大化,不管公司做出什么决策,都是要实现这个效果的。

>> 薪酬不平等,恰恰是公司管理者利益最大化的具象体现

>> 在现实职场中,很多管理者权力扩大,是靠自己管理人数的增加来实现的。下属越多,管理者的权力就越大。

>> 很多管理者的核心生存逻辑不是创造价值,而是不出错,不惹麻烦,默默等待对手出错。

>> 而申请一个高薪岗位只要差不多符合市场定价就可以了。

>> 管理者最怕的不是错,而是弱。

>> 他们不是有十年经验,他们是两年的经验用了十年。

>> 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情况,我认为都只有一种策略。那就是当你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两年的时候,如果工资涨幅没有达到你的预期或者说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让你觉得没有成长,未来可能也没有变现空间,那么就该考虑动了。

>> 记住,即使被别的公司拒绝了,也尽量向面试官或者HR诚恳请教自己被拒绝的原因,多数人在没有利害关系的前提下是愿意和你分享一些看法的,这些看法都有利于你完善自我。

>> 不要频繁请假,要记得保护好自己面试这件事儿,省得被现在公司的老板发现,那你就左右为难了。

>> 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谈钱。

>> 所谓职业规划,说白了就是看赚短期的钱还是赚长期的钱,归根结底重点还是在赚钱。

>> 没有财富自由,就没有思想自由,所以我认为各位追求钱是非常正当的事情,我自己也是这样的。

◆ 搞钱没问题,但只盯着钱就比较蠢

>> 我这本书里全是毒打。请做好生理准备。

>> 钱的总数是单价×时间,不能光看单价,也要看时间。

>> 为了做长期收益,愿意在短期赔钱。

>> 当你选择一个工作的时候,你先问问自己:三年之后这份工作能带给你什么?你的三年工作经验能在市场上换多少钱?

>> 只要有的选,就一定要仔细调查自己备选公司的状况,钱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但钱绝对不是唯一标准。

>> 你知道为什么大公司那些年薪百万的中层管理者面对创业公司动辄三倍的工资诱惑,大部分不考虑吗?

>> 就算创业公司以后做好了,自己作为元老,老板到底是李世民还是朱元璋,谁知道?

>> 在有必胜策略的情况下,赌是愚蠢的。

>> 社会水很深,警惕钓鱼。

>> 在和资本搏斗的过程中,“韭菜”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资产问题,而是信息问题。

>> 别一看见搞钱就想冲冲冲。

>> 先锁定自己想要前进的方向,把这个方向上的信息都搞透,在局部地区获得信息优势,让自己能反过来占资本的便宜。

>> 在人生的岔路上总是将判断交给他人,随波逐流地活着,这样的傻瓜无可救药。

◆ 为何有的职业后期不给力

>> 追求利润,追求性价比,这才是企业永远的行动纲领。

>> 及早放弃幻想,不要相信公司是家,给自己准备第二条路才是王道。

>> 老师、医生这样的典型后期职业

>> 刚需不一定能产生溢价,但一定非常稳定。

>> 很多互联网小公司其实就指着几个项目吃饭,一个项目完了以后未必还能有开发下一个的机会,不节约成本说不定明天就倒闭了。

>> 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为自己考虑。

>> 而从实际情况来讲,程序员反而是特别容易培养的低门槛行业。

>> 名医强在能够把一个患疑难重症的患者治好,而不在于同时治多少个病人。

>> 名师同时教的学生越多,效果同样会越差,一对一教学才是效率最高的,而这对体力的要求并不高。

>> 菜越新越鲜,酒越陈越香

>> 大后期职业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这些行业都是发展得相对成熟的千年行业。

>> 这些职业不能速成,也很难低成本重复,他们的工作经历,本身就是一种难以复制的资源。

>> 这个道理其实适用于任何一个职业,甚至任何一个个体——你吃下的资源越多,要替代你的成本就越大,你就越有价值。

>> 也许你做不到让别人非你不可,但是你可以试着让自己变得一旦离开,别人就会损失惨重。

>> 很多互联网从业者并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占了职业的便宜,还以为这辈子都能拥有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收入水平,于是养成了把后半辈子的钱也一起花掉的消费习惯。

>> 他以为自己的人生是一柱擎天,但其实只是抛物线。

>>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多吃资源,增加个人价值,提高企业的替代成本。

>> 最后,保持嗅觉,持续学习,因为以上这些其实都不是关键,即使做到最好,也人算不如天算。

>> 保持学习和进步的习惯,则可以让你在前路不通的时候有机会找到新的出路。

>> 我的建议是,要知道自己的职业是前期职业,所以要趁年轻的时候多存钱,降低物欲,增加抗风险能力。

>> 也不要急着让家人全职在家,不管怎样也要有个双保险在。

>> 我们不能决定命运要用怎样的姿势对我们下手,但我们至少可以在人生的大后期到来之前,挣扎得不遗余力。

◆ 录音笔精神是职场最后的尊严

>> 至于你说当人,资本都不当人,怎么可能给员工好聚好散的机会。

>> 要想体面地离职,方法很简单,别把老板当傻子,别让自己当傻子。自己离职工作做得体面,公司做得不体面的时候还要帮公司做得体面。自己做得体面很简单,工作做好交接,提前安排好后续,不要带情绪,什么都好说。体面人应该是利益最大化的,不说话,不撕×,站着把职离了。

>> 在离职这件事情上,要学会做每件事都要假设最坏的结果,绝不相信任何人的任何一句话,这就是录音笔精神。

>> 公司需要保证因为保密协议找不到工作的离职员工的基本生活,也就是公司要花钱养着离职员工。大家开动脑筋想一下,就你们自家那离职成本都想控制的福报公司给得起这个钱?

>> 离职协议不审批?不好意思,写个离职协议,签个名发过去,30天自动生效,不管什么事,自动离职。

>> 有价值的人,才有体面的资格。

>> 资本的逻辑是利用我们更多的时间,我们大多数人的逻辑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单位时间价值。

>> 比如用更少的时间换同样的钱,变相地提升自己的单位时间价值。

这种方法我称为对资本的反向利用。

>> 第二,你和对方谈话的录音是不违法的,不需要提前告知对方也是能用的,不能用的录音是指你在老板办公室装个窃听器的那种。

>> 你自己参与其中,作为谈话其中一方的录音,不违法,可以用。再次强调,不能是偷录别人的对话,你自己和别人对话,是OK的,可以不告知,不违法,可以用。

>> 也不只是职场啊,涉及借钱这种利益问题,也可以录音。

>> 你怕什么?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 世界会变好,很多事情也会变好,但这需要时间。而我们是活在当下的,所以简单快捷地保护自己比一切都重要。

◆ 第三章 只要不犯错,躺着都能赢

>> “保证自己不犯错、不踩坑,你就赢过了90%的人。”

◆ 投资理财防坑指南

>> 投资理财防坑指南

>> 防坑这件事情,重点永远是在事前,而不是事后。

>> 第一,投资理财的元规则是用自己用不到的钱来投资。

>> 什么叫用不到的钱?就是亏了只是心疼疼,但不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实质影响的钱。

>> 假如有笔钱要拿来买房、结婚、当小孩学费,有明确用途,不能承担任何损失,那你就老老实实放在银行,顶多投个余额宝之类的产品,千万别想不开去某些神奇的理财产品里滚一圈。这是元规则。

>> 毕竟只要你足够穷,没有骗局可以骗你。

>> 第二,投资理财的核心三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 现金流才是企业的生命,而盈利往往只是脂肪,多点少点哪怕赔点都无关痛痒,但是现金流不能断。

>> 三要素中最不重要的是盈利性,因为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只要资金安全,只要资金灵活,那么赚多赚少不影响大局。

>> 控制贪婪,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一课,不局限于投资。

>> 第三,投资要风险分摊,不要纠结于单一标的。

>> 第四,不要去投自己看不懂的东西。

>> 还有一些人在自己的领域有一些成就,于是就自以为在别的领域也很牛,这更愚蠢。

>> 第五,投资就投资,不要去加杠杆

>> 一分钱非得办十分事,这就叫加杠杆。

>> 杠杆了就代表你不能输,但是投资场上哪有不会输的人呢?否则那就不叫投资,叫抢钱。

>> 别总是拿某个人的成功案例来说事儿,这是幸存者偏差。你要知道,每一个成功案例背后,都有无数的失败案例,不要总被小概率事件晃瞎了眼。

>> 第六,不要盲目相信高回报率的东西,要想想对方怎么赚钱,多想想自己凭什么拿这么高的收益。

>> 收益和风险是对等的,高收益背后必然是高风险。

>> 第七,不要轻易去学专业人士的操作。

>> 你赔钱了,哭到坟头蹦迪;高手赔钱了,可能只会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

>> 第八,没有人是靠理财致富的,普通人想要生活过得好,还是要看努力和攒钱。

>> 与其沉迷于研究投资理财,还不如把时间、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上,你能从升职加薪里收获的回报是远远高于你纠结那多一个点少一个点的收益的。

>> 第九,不犯错比激进更重要,熬死对手也是一种优秀的策略。

>> 理财的意义之一,是为了制止盲目亏损,而非一夜暴富。

>> 第十,如果要犯错,那就趁着年轻犯错。

>> 投资这件事情,真的没什么大秘密,无非就是克制贪欲,控制风险,分散投资标的,然后慢慢试错,找到让自己舒适的平衡点就可以了。

>> 好好工作,老老实实攒钱,把一切交给时间,这比什么都靠谱。

◆ 为什么我从来不教人赚钱

>> 绝大多数普通人,就是没有机会赚大钱的,别瞎想了,先把自己当下的日子过好就不错了。

>> 赚钱的行业,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 第一种,门槛极高,特别吃资源:有资源,就有钱;没有资源,就没钱。所谓的资源,可以是资金资源,可以是关系资源。

>> 第二种,行业存在先发优势。

>> 第三种,存在信息不对称。

>> 哦,对了,现在还多出了第四种,那就是各种玄学教人发财的东西,利用人们对于成功和发财的渴望来发财。

>> 既然提巴菲特,那就不得不提他的老师,价值投资大师格雷厄姆老师了。

>> 顺道再说一句,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案的主犯麦道夫,另一个身份是纳斯达克缔造者之一,被称为纳斯达克之父。

>> 第三个,我自己是做风险管理的,我可以很明确、很明确地告诉你,很多时候你只要保证自己不犯错、不踩坑,你就已经赢了一大半。

>> 近两年你只要不碰股票,你就已经战胜了80%的人。

>> 成功是和周围人比较才产生的。

>> 你什么都不做,别人一顿操作把自己玩死了,你也可以叫作成功。

◆ 基金不是财富密码

>> 第一,谁告诉你基金的风险一定比股票低了?

>> 2007年银行和地产还是香饽饽;2009年有色金属化身高达直冲宇宙;2012年和今天一样,医药类、白酒类、消费类疯涨,当时有个很知名的股神叫林园,提出了喝酒吃药概念,表示片仔癀和茅台再涨三十年。

>>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获得什么,就会失去什么。就像你获得了钱,自然就会失去烦恼。

>> 第三,明星基金经理确实优秀,但千万不要迷信。

>> 曹老师的名头其实要比朱老师更大,叫作价值一哥,专做价值投资。但是近三年,曹老师的表现都比较拉胯。

>> 金融行业里的“过去表现不代表未来”这句话,不是废话,而是血的教训。

>> 蔡老师算是个例外,毕竟他已经活成段子了,我甚至怀疑买他代理的基金的人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快乐。

>> 基金公司靠管理费赚钱,规模越大,管理费收得越多。

>> 别管你最终赚不赚,你买进来的时候,基金公司都赚了。

>> 第五,不要把基金当股票炒,做好长期被虐的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

>> 买基金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生活更好,你天天看着数字上蹿下跳的,这多尴尬?

>> 三、基金尽可能不要天天看,不然上蹿下跳你基本上很难拿得住,要么追涨杀跌,要么频繁操作,要么疯狂补仓。

>> 人只要能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就好了。

◆ 财富自由的诅咒

>> 很多有钱人最大的美德就是不乱花钱。

>>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如果不需要付出劳动,靠投资或者收租之类的躺着也能赚到的钱,就足以满足自身需求,那他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 只要我没有任何世俗的欲望,世俗的镰刀就割不到我。

>> 在基本的生存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在法律的界限内,你的欲望有多低,你就有多自由。

>> 财富自由的本质,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 欲望和能力的平衡

>> 单日最大亏损的Bill Hwang

>> 他唯一的兴趣,就是把这个数字游戏玩下去,而且杠杆越加越高,最后就爆仓了。

>> 有钱人看钱只是一串数字,这个话说得没错,但是还有下半句。看着这串数字增长,也是会上瘾的。

>> 说白了,人只要活着,就需要找刺激。

>> 而钱的游戏,就是最刺激的。

>> 因为人会本能地追求刺激,所以永远没有真正的财富自由。

>> 这就是所谓“财富自由”的最终答案:财富永无自由。

>> 有人被贫穷诅咒着,也有人被财富诅咒着。

>> 他们只是活着的时候没把钱花完而已。

他们从来没有拥有钱,只是这些钱的这一代保管者而已。

死生无常,而资本恒常。

如是而已。

◆ 暴富就是大风刮来的

>> 不要迷信大佬们包装出来的励志故事,要看他们的第一桶金。

>> 许多强调自己多牛多努力的大佬,只要你去认真地扒一下他们人生的过往经历,你会发现其实早在投胎那一刻,他们就已经完成了自身资本的原始积累,投胎就是第一阵风。

>> 真正白手起家的大佬不多,数来数去也就是刘强东雷军这种平民出身一步一步爬上顶层的普通人勉强算是。 但即便是东哥,依然少不了前女友;即便是雷军老师,依然少不了求伯君的赏识。

>> 命运差、信息差以及资源差,所谓暴富密码不过如此。

>> 胜利从来都有两条路,一条是你干掉了所有人,一条是你啥都没做,别人作死了。

◆ 配资一时爽,全家火葬场

>> 场外配资是违法的。

民宿投资利弊

>> 民宿投资者对于自己的状态,有一个传神的描述:开民宿只有两天开心,开业的第一天和成功转手的那一天,其他时候都很痛苦。

>> 简单来说,外行别瞎想着跨界创业,贸然跨界的后果,基本都是破产。

>> 第一,运营成本和难度较高。

>> 第二,地理位置和房租成本难以权衡。

>> 第三,民宿装修是一个巨坑。

>> 第四,各种乱七八糟的手续让你上天。

>> 第五,人员管理问题。

>> 第六,服务能力问题。

>> 第七,人员安全问题。

>> 在进入一个自己不懂的行业前,入行打工半年有助于快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毕竟对于任何行业的浪漫幻想,本质上都源于对这个行业的无知。

◆ 第四章 用商业思维破解爱情迷局

>> “幸福是目的,策略是手段。”

◆ 为何大学恋爱难以长久

>> 很多人结婚并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时间到了,不得不结婚,凑合就凑合了。

>> 第一,最本质的原因是,大家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怎么可能长久呢?

>> 第二,基于第一点,可以衍生出来,因为大家只是因为小概率被筛选到一起的,所以其实大家的选择自由度是很低的。

>> 在人和人之间还没有表现出过大的差距的时候找对象,这本身就是刮刮乐行为,玩的就是一个随机数。

>> 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另一半在未来是一飞冲天还是原地修仙。

>> 但爱情的本质是交易,冲动只能一时,不匹配终究不能一世。

>> 第三,社会的高烈度战场以及极度的现实,会让人出现预期落空。

>> 你发现自己喜欢的并不是那个人,而是曾经他身上发出的光。

>> 人只会看到更优秀的人,这是本能。

>> 现实就是情侣分手,不需要看上别人,只需要看不上你就可以了。

>> 不够优秀就没有选择权,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 关于婚姻的风险评估

>> 因为感情主观性太强,没法定量定性

>> 婚姻法只有跟财产和抚养权有关的内容

>> 婚姻与恋爱不同,婚姻的成本太高了,离婚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尤其是牵涉了财产和小孩的婚姻,复杂到头秃。

>> 中国裁判文书网

>> 面对婚姻,就是要有做交易的心态,要有明确的等价交换以及条件匹配度的概念。

>> 评估婚姻的第一步,是正确认识你自己。

>> 任何价值不对等的交易背后,都有各种隐形陷阱和看不见的代价。

>> 如何评估自己条件好?很简单,评估自己身上的利他属性

>> 有钱,有车,有房,长得漂亮,年轻,工作稳定,身体超棒,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家人,等等等等,这些东西能让对方爽,才叫利他属性,才叫条件好。

>> 至于什么热爱摄影,热爱生活,热爱烘焙,热爱美食,热爱旅游,热爱艺术,潮流时尚,这些东西算哪门子条件好,这是自己爽,是利己属性。

>> 老老实实,把自己所有可能的、能为对方提供价值的条件都罗列下来,然后有针对性地评估对方身上有利于自己的条件,一条一条地罗列下来,然后画线比较。

>> 聪明的男孩子追逐事业和金钱,聪明的女孩子不仅追逐事业,还钻研打扮和锻炼,这些从本质上都是属于打造自己的利他属性。

>> 别人眼中的你,才是你真实的价值。

>> 评估婚姻的第二步,是陌生人筛选。

>> 而且从概率上讲,经济条件相当的人,能在三观上相对一致的可能性会越高

>> 对于工作很多年的人来说,学历就不重要了

>> 评估婚姻第三步,筛选主观因素,排雷。

>> 我教给你的,是主观Say No(不认同)的东西,也就是某些明确的坑,一旦出现,婚也别结了

>> 人类唯一能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任何教训。

>> 这些条件中有如下任何一条,都建议直接分手,不分男女。

>> 第一,异性关系不清不楚,存在暧昧不清的行为

>> 第二,涉及负面爱好,尤其是经典的老三样。

>> 第三,暴力倾向。

>> 第四,双标严重

>> 第五,有心理缺陷,心理脆弱

>> 因为我觉得钱很重要,但并不是否决一个人的条件,钱没有可以再赚,但是很多人品和性格缺点是永远也弥补不了的。

>> 但是结婚不行,结婚一定要先小人,后君子。

>> 不要去想着凑合,更不要想着以后会好。

>> 那么如何试探出这些问题呢?很简单,同居。

>> 评估婚姻第四步,同居。

>> 一起生活至少一年,以确认能否容忍对方的各种习惯,保证双方的充分磨合。

>> 只有在你觉得这人已经可以托付了,才开启同居。

>> 还有一种说法是,婚前同居伤风败俗。所以你是觉得那点旧风俗比你的人生更重要,对吧?

>> 在这个点上切记,千万不要勉强自己,该拒绝就是要拒绝,不要把分手就能止损的事情搞到离婚才能解决。

>> 而且,不管是恋爱,还是旅游,还是同居,避孕措施一定、一定、一定要做好。

不是说什么伤风败俗,而是让你拥有拒绝的选择权。

>> 一旦怀孕,不管对男方还是对女方,都等于提前终结了自己的选择权

>> 评估婚姻第五步,双方家庭的摩擦率计算。

>> 结婚就和做生意一样,先小人,后君子,才是办事的态度。

>> 结婚,夫妻和双方家庭合得来才是最重要的。

>> 合得来是最大的门槛,尤其是双方家庭的合得来。

>> 婚姻中所谓的家庭摩擦率,更多的是反映双方家庭的互相尊重度。

>> 距离越远,因为原生家庭差异影响夫妻关系的可能性就越低,家庭摩擦率就越低。

>> 至于所谓的彩礼习俗争执,房子加谁的名字,表面上看起来是钱的问题,但底层说穿了就是双方家庭三观无法达成一致,总有一方要占便宜。

>> 婚姻最重要的是夫妻双方,以及双方家庭的互相尊重。

>> 地理位置、家庭条件、家庭三观,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 结婚,就是打仗。

你是在为你自己的幸福来战斗。

>> 爱情是非常脆弱的,为了保护爱情,你需要用尽全力去计算,去维护,去付出。

你连这点计算都不敢算,你凭什么保护爱情?你有什么资格保护爱情?

>> 你可以自己主动去扩大交际圈,增大筛选基数,去和不同的异性接触,只要你是在明确自身需求和条件的前提下去主动接触,最终找到合适的配偶的可能性是不低的。

>> 爱情不会从天而降,有时候还是要主动一点去追逐,哪怕失败了呢。

>> 而且吧,如果这种关乎自己一生幸福的事情都不敢放开去追逐、去拼搏,那我有理由怀疑,你其实对你自己的人生无所谓。

>> 婚姻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爱情只是人生的奢侈品。

>> 混,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努力一下,哪怕证明了自己确实很菜,也能死得明白点,不是吗?

◆ 彩礼问题的核心矛盾与现实

>> 婚姻本质上是两个家庭协商注资出一个新家庭的生意。

>> 一方出××元彩礼,一方出××元嫁妆,首付一人一半,双方把钱都给小两口,双方家庭以母公司入股的形式注资,这时候大家往往不太会有矛盾,出了旗鼓相当的钱,自然就没有问题了。

>> 婚姻从来只能产生问题,不能解决问题。

>> 第二个矛盾,是男女地位的矛盾。

>> 为什么这个社会很多人提剩女,但很少人提剩男?不是剩男不存在,而是因为很少有人在意金钱和能力不够的男人。

>> 因为女人最多可以当男人用,但是男人可以当牛马用啊。

>> 所以说到男女歧视,这个世界要歧视是都歧视,只不过针对男女歧视的点不同。

>> 对于男人而言,婚姻对他的束缚是低的;对女人而言,婚姻的束缚是巨高的。

>> 我不是说男人的青春不值钱,而是一段婚姻结束的时候,女人确实是吃了更多亏,不管是性别,还是生育,还是职业,还是社会舆论,所以她们以及背后的家庭想要婚前拿补偿,也就是彩礼。

>> 一切不可理喻,归根究底是来自自己没有在其中获得利益。

>> 第三个矛盾,小家庭关系和大家庭关系的矛盾。

>> 彩礼就是第一个真正的考验。

>> 你把小家当成一切的前提一定是对方也要把小家当成一切,一旦对方不当人,那么你就满盘皆输。

>> 免费的东西,大家不会珍惜

>> 地域冲突是无解的

>> 什么样的人最难说服?认为自己没错的人最难说服。更何况,你还真不能说他们谁对谁错,只能说就此别过。

◆ 分手也是一个技术活儿

>> 好好的生意,不要搞得像爱情一样。

>> 谈恋爱本来就是不理性的,我们很难单纯地让各位痴男怨女套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因此我们更多的是采用一种折中的方式,那就是“风险最小化”。

>> 我们不说坑别人,我们只说保护自己。

>> 爱从来都是有条件的,是相互尊重的。

>> 传统三件套,出轨、暴力、黄赌毒

>> 我们首先最应该排斥的就是在恋爱中完整运用“理性人”概念,给自己做到收益最大化的人。

>> 实质上,那些所谓的妈宝只是在关乎切身利益的时候,用他妈做了一个挡箭牌,挡住了全部的不利因素

>> 排除渣男、渣女和妈宝后,恭喜你,你遇到的虽然不一定是什么好菜,但起码吃了也死不了人。

>> 如果说婚姻是两人组队对抗风险的经济学,恋爱就是一门基于荷尔蒙和多巴胺的纯玄学。

>> 我们对于恋爱分手的保底要求是,可以无益,但不能有害。

>> 当维持一段勉强的恋爱比分手的代价要高得多时,就应该分手。

>> 评估恋爱价值的第一步,是成本收益衡量模型。首先,我们要将各种主观参数进行客观量化,明确对你而言重要的参数,弱化不重要的指标。

>> 比如在大部分感情中,“承诺”和“情话”就是最不重要的参考因素。

>> 比如我们把“陪伴”“成长”“忠诚”“愉悦感”“快乐”“尊重”“经济利益”“生活便利”“被爱的感觉”“自信心”这些能给你带来愉悦感或者实际收益的东西称为“幸福指数”,归入收益。

而把“浪费时间”“经济支出”“不必要的精力消耗”“打击感”“争吵的痛苦”“无效沟通”“恶意揣测”这些给你带来负面效果,需要耗费时间、精力及经济支出的东西称为“痛苦指数”,归入成本。

>> 你可以骗所有人,但自我评估的时候,不能自己骗自己,反正这个打分也不会对外,对吧?

>> 评估恋爱价值的第二步,是恋爱投产比的横向对比。

>> 你个人的付出与收获的对比

>> 投产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ROI。

>> 100天的付出,50的收益。

算下来ROI是0.5,而我们的最低要求是ROI达到1。

>> 如果这场恋爱的ROI大于1,但是对比单身状态跟其他恋爱状态,其ROI小于这两者的ROI的话,也建议终止。

>> 对收益的追求,应该越来越大;对风险的追求,应该是越来越小。

>> 评估恋爱价值第三步,是判断恋爱中的“供需平衡”。

>> 双方共同付出,共同收获,以“时间”“精力”“陪伴”等作为交换等价物,各取所需。

这个平衡不一定是1∶1的绝对平衡,而是一个总体对等的动态平衡。

>> 不论你投产比再高,在这段恋爱里获得了再多的幸福感,只要付出的成本远高于市场均价,依然是损失。

>> 从某种程度来说,作比渣更可怕,因为渣只是要钱,作可能要命。

>> 典型的表现比如“安全感”,对伴侣的要求是:不许喝酒,不许和朋友出去玩,不许微信里有异性存在。

>> 不管你认或不认,恋爱的本质是一场情感交易,原本可以是正和博弈,但总有人喜欢把它玩成零和博弈。

>> 当单一商品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会引起其他商品价格的竞争性增长,导致增加消费者支出成本。

>> 当商品价格普遍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商品会过剩。

>> 评估恋爱价值的第四步,是预判分手成本。

>> 分手是一次性的交易,要快、准、狠。

>> 分手就像离职,不要轻易地把“离职”两个字挂在嘴边,用作要挟加工资的手段。

>> 说分就分,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别人。

>> 爱情就是奢侈品,绝大多数人就是一辈子找不到真爱的。

>> 对自己负责也是一种负责,甚至可以说,对自己负责是最基本的责任心。

>> “情啊,爱啊,都是少不更事,但少不更事也不是什么坏事。”

◆ 做全职太太有可能自毁人生

>> 对于要不要做全职太太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眼中非常简单直接,那就是不要。

>> 尽可能不要成为全职太太,这不是为了家庭,是为了你自己。

>> 我们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是全职太太。很多女性朋友只是不去公司工作,但自己在家是有事情做的,天天忙得要死,并且这些事情可以提供稳定的收入,让自己可以经济独立,那就不叫全职太太,这叫自由职业者。

>> 我所指的全职太太是说那种纯粹围绕着家庭、照顾家人的人,这样的全职人生很容易崩塌。

>> 第一,没有财权独立,没法获得尊重。

>> 一个成年人不应该相信誓言的,要么立协议公证,要么听过就忘了吧。

>> 这就像你会宠爱你家的猫,但宠物永远是宠物,你会宠爱,但不会尊重。

>> 当你失去财权自由,所有进项都依赖另一半的时候,“尊重”这个东西,就已经不存在了。

>> 当你财权不独立的时候,你永远得不到尊重,而婚姻最重要的是夫妻互相尊重。

>> 永远不要把自己人生的主动权寄托在别人身上。

>> 第二,没有经历奋斗,没有成长,就没有平等。

>> 人类这种生物,从来只会尊重势均力敌或者更强的对手。

>> 只要你还在工作,还在社会厮杀,哪怕钱不多,他都会尊重你,因为你也是社会的战斗者,这与绝对的金钱关系不大,与成长有关。

>> 过去的他怎么可能替将来的他许诺呢?人是会变的呀。

>> 第三,全职太太的价值难以被社会广泛认可。

>> 婚姻需要维护,需要交易思维,只有平等,只有尊重,只有相互体谅,才有长久的婚姻。

>> 第四,没有奋斗经历,没有战斗力。

>> 你不工作,不被社会直接毒打磨炼,没有财权,你永远保持不了独立人格。

>> 第五,大量全职太太都后悔了,所以她们开始热衷于副业。

>> 少年苦不叫苦,老来苦才真叫苦。

>> 最后,我想给各位一个忠告,不管男人女人,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里,这个世界不会有任何人对你负责,你只能靠自己。

◆ 第五章 聪明人都能避开的思维陷阱

>> “世上本没有送命题,懂了就是送分题。”

◆ 奶茶店加盟中的猫腻

>> 一个看起来很美,但是让无数人赔得大裤衩都随风飘扬的行业。

>> 加盟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思考自己加盟的牌子是不是合法的,是不是有特许加盟备案的,能否有官方核验,会不会装完×就跑。

>> 一个外行不知道的事情是,国内起码有七位数的各种加盟品牌,但是有特许备案的只有四位数,90%以上的各种加盟品牌是没有备案的裸奔状态。

>> 关于特许经营信息,直接在政府机关网站就可以查到。网址给大家了:http://txjy.syggs.mofcom.gov.cn/,注意gov的政府标识。

>> 大家都知道,在使用某些搜索引擎的时候,排名靠前的往往是那些花钱做投放的山寨。

>> 很典型的鹿角巷,一共才百来家店,但是假店有数千家,你能喝到的绝大多数鹿角巷都不是鹿角巷。

>> 做生意需要的是独立做出一切决定,并且为之承担风险。坦率地说,大多数连吃个午饭都得纠结半小时的人,只适合老老实实上班。

>> 问题1:你对于你要加盟的行业了解多少?有没有在该行业打过工?

>> 问题2:你在开店当地有资源吗?

>> 开店最重要的三要素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店铺位置决定90%的生意,

>> 为什么很多加盟店活不过三个月就要转让?因为房租一般是押一付三,第一个周期结束后

>> 问题3:你真的知道这些加盟是赚钱还是不赚钱吗?

>> 一般加盟方都是给你看一下样板店、标杆店,这些店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 你要看的,不是他们带你去的那些店,而是他们不带你去的店,而且要多看几家不同的店,要多和店主聊天,听他诉苦。

>> 更专业一点的,你选定几家店,天天盯着饭点和周末的客流潮汐,然后简单估算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商品交易总额)。

>> 我以前做尽职调查的时候,可以看店看半个月,然后随机进一家店直接抽出当天的小票来核对。

>> 问题4:你到底有多少钱可以烧光不心疼?

>> 问题5:你真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会把赚钱的东西原原本本地送给你吗?

>> 第一坑:加盟费。

>> 一个九成以上玩家连备案都没有的行业,人家坑人才是最专业的。

>> 第二坑:店铺选址。

>> 很多品牌其实根本不懂选店铺位置,只会选人流量大的地方,而且对店的面积有要求。

>> 第三坑:店铺装修吸血。

>> 可拉倒吧,都是嘴上说得好听,其实就是想在装修上坑你一笔。如果你拿着他们的设计图和标准,自己找队伍装修,起码省一半的钱。

>> 第四坑:在原材料上朝你胸口开一枪。

>> 第五坑:压货是你创业路上自杀的上吊绳。

>> 原材料卖得贵就算了,很多品牌还要求进货量,一次要进货N多,基本就是把加盟商当作接盘侠来出货。

>> 第六坑:失控的同品牌加盟以及激烈的同业竞争。

>> 第七坑:让你扛不住的各类活动以及互联网营销。

>> 第八坑:金融产品榨干你最后一滴血。

>> 只要你有心,有一万种方法让你成为最绿的“韭菜”。

>> 第九坑:传销一样的散播手段,韭菜渣也能拿来炒鸡蛋。

>> 这时候你想退加盟费,退各种费用,都晚了,别说没门了,窗户都给你用合金封死。

◆ 嗷嗷待宰的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六个钱包

>> 这里说的不是学生的钱,而是学生背后的“钱包们”。当一个学生还不上钱的时候,最后买单的往往是他们的家庭。

>> 人傻、钱多、虚荣、胆小,这四个关键特质成了学生贷业务模式的核心逻辑,除了缺德,都很完美。

>> 现在严打学生贷,大多数都是不敢明着去搞什么专门的学生贷了

>> 很多学生兼职在搞消费分期推广,往往就是一个注册多少钱,一个下款多少钱这样子。很多学生为了多赚点钱,把自己的同学拉下了水。他们只会说帮兄弟姐妹完成一个兼职指标,不会说这东西有可能会上征信,有可能后面会让你出问题。

>> 年轻人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儿不丢人。

◆ App隐私泄露下的数据暗网

>> 在各种传言中,最恐怖的就是手机通过录音在监控我们。好消息是,监控录音是一个谣言,大家可以放心,不存在的。坏消息是,现实情况比录音要高级多了。

>> 只不过这个方法不是通过录音监控,而是通过特定关键词唤醒,不管你说了什么,只听你说了什么重点。

>> 第一个出卖你的是手机系统。

>> 第二个出卖你的是手机输入法。

>> 第三个出卖你的是SDK。最流行的SDK是推送类SDK。

>> 当你收到广告的时候,你甚至可以去尝试分析到底是哪个出卖了你,这才是真正的苦中作乐。

>> 第四个出卖你的,才是手机App的信息收集。最常用的是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系列数据。

>> 第五个出卖你的,才是所谓的浏览记录、搜索记录,让你有明确的感知,这是最表层的东西。

◆ 当网红比读书简单?笑死我了

>> 网红的生命周期是非常短的,绝大多数红不过三年,短视频时代甚至红不过三个月,甚至可以短到一两个视频爆火之后就悄无声息。

>> 这个时代根本不存在有才华不被人发现,因为出圈的渠道太多了

>> 网红那么难,那么吃形象、身材,那么吃天赋,那么吃运气,那么小概率,我们再看读书,你会发现,读书简直是最好的路。

>> 读书在目前,就是性价比最高、成功率最高、上限最高、难度最低、风险最低、成本最低、最透明、最纯粹的事情。

>> 老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话糙理不糙,一二三看天,四看祖先,你能做的只有五——读书,读书,读书。

◆ 关于赚钱的秘密与真相

>> 那些手把手教你财富自由的老师,最后都是靠着教你发财然后自己发财的。讲白了,不过是通过给你提供情绪价值,从你手里换钱。

>> 强调一遍,读书、学习以及自我提升都很好,但这些道理和赚钱是两码事。

>> 做任何事情,都存在一个指向性。只有把这件事的指向性和你的目的统一,你做这件事情才能达到目的。

>> 懂了吗?学习和提升自我不是不重要,但和赚钱不是一回事儿。

>> 赚钱是一门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艺术

>>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你要非得提升格局,你去北京随便找个出租车师傅,人家一开口就能让你感受一下什么叫格局。

>> 再说一遍,赚钱是一门技术,技术就是“无他,唯手熟尔”。

>> 第一步,你要知道赚钱的原理是什么,凭什么很多没有你优秀的人能赚到钱。答案只有一个:需求。

>> 答案是任何产品都不能讨好所有人,只要讨好肯掏钱的人就好了。

>> 这个“需求”不一定是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情绪需求也是需求。

>> 卖课的其实就是拿着物质来说话,勾引你的情绪需求。

>> 什么叫天坑专业?就是即便人家认你的本事,你做的东西确实也特别难,大家也觉得很有意义,但这个行业就是不赚钱,也给不起钱,你再努力,行业本身的工资限制就在这里了,甲方还欠着公司一堆钱没给呢。

>> 赚钱的本质是满足付款者的需求,以及自己的努力要冲着需求来了。

>> 这时候我们进入第二步——如何发现需求,以及第三步——如何满足需求。

>> 第二步是找到对你有效的信息,抹平你的信息差。第三步是包装你的信息,给对方制造信息差。

>> 那要怎么做?答案特别特别简单:执行力。也就是——做。

>> 大家面临的问题从来不是想得不够多,而是想得太多了,做得不够多。

>> 赚钱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做,你首先得去做,去试错,而不是去学习。

>> 你只有在做了之后发现了一堆根本想不到的问题,这时候你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 任何学习都不如实践得到的道理管用,或者说实践才是最好的学习。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践,你连问出正确的问题都做不到。

>> 问对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素质,一个笼统的问题只能得到没用的答案;一个优秀的问题,只需要对方稍加点拨,你就可以脱胎换骨。而让你先少想多做,就是让你去找到优秀的问题的过程。

>> 只要你开始做,一边做,一边收集信息,就够了。

>> 还有第四步:收益与风险评估。

>> 正确的策略是,先最低成本地跑起来。你要做兼职,就先做起来。

>> 如果是做生意,那么要控制这次生意的总投入不能超过一个数,超过了还没有找到最稳定的盈利模式,就果断止损,保留现金的火种。

>> 因为我会控制投入。并且我也很明确地告诉大家,开店失败带给我的财富远大于损失。因为我深刻理解到了,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怎么和房东搞好关系,以及如何跟合伙人相处以及管理员工。

>> 当你开过店之后,对于做视频内容这点项目进度和人员安排,你简直就跟玩一样。

>> 如果你说:我想做生意或创业,但是一点钱都没有,怎么办?那就去这个行业打工,卖身去获得信息。

>> 你想达到一个目的,一定要做和这个目的指向性一致的事情,然后疯狂地执行,快速试错,并且在做的过程中,控制成本,多实践,多迭代。同时,控制风险,别做短时间成本超出自己承受力的事情。

◆ 不要迷信金融行业

>> 如果你不是顶级学霸,或者是家里特别有钱、特别有资源,那你还是不要考虑金融专业了,有限的分数如果换一个专业的话,说不定都可以上更好一点的大学。

>> 金融行业是赚钱的,这个没问题。但行业赚钱和你赚钱是两码事儿,朋友。

>> 钱都是留给那些有钱有势有资源的人的。

>> 可以说,是典型的5%的人拉高了95%的人的平均工资。

>> 你要看的是,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普通的金融从业者的待遇,那才是你以后的待遇。

>> 卖保险的,天天朋友圈狂轰滥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搞传销的。证券拉人开户的,天天各种股神附体,指点江山就数他们最懂市场。银行求人办卡存款卖理财办ETC的,整天脸上堆满了假笑,手上抓满了米面粮油。这些才是占行业99%的存在。他们也是正儿八经的金融从业者。

>> 很多机构开始大量降低标准招聘基层员工,然后招进来之后先让员工自己买一堆产品,然后发动员工拉着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买一堆产品,价值榨干之后就可以把员工干掉了。金融行业就是这么赤裸裸,只要能赚钱,只要能完成业绩,什么事情都可以做。

>> 而且吧,其实你去做这样的工作,根本都不需要你是学金融专业的,实际上基层金融工作者学啥专业的都有,金融机构也不在乎,反正干的是销售的活儿,也用不着你学金融。

>> 过去三十年,的确有很多白手起家的金融人才,但那是时代的机遇。现在,金融机构的中高层,在99%的情况下是看资源,而1%的情况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攀上了有资源者的高枝。

>> 如何进入投行,成为大牛?

>> 顶级机构的核心岗位只需要两种人。

>> 第一种,有资源的,入职就能带着项目进来的。

>> 他们收入高不是因为金融牛,是因为他们本身就牛,不管干什么,有资源的都牛。

>> 第二种,能干活儿的,要求特别能吃苦,特别聪明,专业性特别强,能够帮助机构把二代们的资源变成钱。

>> 这其实就是大多数人梦想中的金融工作。

>>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当中间商的人挺适合做金融的,不仅操作具有想象力、执行力强,最重要的是道德感弱,真的是完美的金融苦力。

>> 做金融,想要钱就不能太要脸,任何离钱近的行业,都是水很深的。

>> 有朋友问CFA对于进入投行有没有帮助,只能说各种CFA培训机构把这个证都快夸上天了,实际上没那么有用。

>> CFA其实就是代表你大概有金融硕士的知识储备,不代表你能靠这个找到工作。

>> 但是金融工作需要你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吃学历,因为高考证明了你的学习能力。

>> 国内当前开设的金融类和经济类专业主要偏研究类和学术类的,并没有真正的生产力。

>> 如果你就是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但是学习成绩又不是特别顶尖,人也不是特别活泛的,真的不建议学金融。

>> 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应该报考的是能掌握一门手艺拿来就能入职的专业,这才比较现实。

>> 计算机要比金融靠谱多了。

>> 实际上在金融圈混得好的,基本都是资源牛或者人牛,而不是靠学金融牛的。

>> 金融思维本质上就是完整的控制风险、资源调配、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思维。这东西不是能被教出来的,是要靠实践,要被社会毒打打出来的。

◆ 如何科学理解智商税

>> 消费不等同于一定是智商税,实际上智商税是一个“动态”且“相对”的概念,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智商税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

>> 我把智商税的判定分为四层,分别是目的、成本、因果、心态。这四层是环环相扣的,我称之为“花钱灵魂四问”。

>> 一问自己花钱后是否达到了目的。

二问达到目的消耗了多少成本,占自己资产的多少。

三问达到目的和花钱之间是否存在因果,有没有可能达到目的不用花钱。

四问自己是否获得了长期的心理满足,花钱爽了吗。

◆ 健身房为何频频跑路

>> 在我看来,健身房跑路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为什么这么说?

>> 第一,健身本身是反人性的,绝大多数人无法长期健身。

>> 因为人性就是贪嗔痴懒馋。惰性是刻在人基因里的东西,葛优躺才是人类最通用的广播体操。任何违背让人贪嗔痴懒馋的东西,都注定是难以维持的。

>> 一次、两次、三次还行,时间久了,你身体里那个代表人性的死胖子就会抗议,质问你:活着已经这么惨了,干吗不对自己好一点呢?

>> 天天吃鸡胸肉和草内心难道不委屈吗?

>> 间歇性打鸡血,持续性混吃等死才是人类的最爱。

>> 重点在于毅力不在于方法。

>> 健身房存在的土壤是什么?

>> 首先是要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健身是非常烧钱的一件事情,健身房的年卡普遍都不便宜,私教的价格更是上天,各种蛋白粉以及补剂的价格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要掂量一下的。

>> 其次是要有足够的时间。

>> 足够有钱,足够有闲,足够大的包容度,这些是健身房存在的土壤。目前这片土壤,是非常贫瘠的。

>> 可以看出虽然健身是大众的需求,但健身房不是。健身房是极为小众的需求,有时间、有钱、有毅力光顾健身房的人,只是少数中的少数。

>> 你们以为小罐茶是在卖茶叶吗?他们本质卖的是礼品界的一般等价物,所以才能活得不错。

>> 一家公司没有利润不一定死,但是没有现金流则一定会死,利润只是公司的脂肪,现金流才是公司的血液。

>> 先说为什么理发店、美容院、牙科医院这种预付卡模式会支撑得比较久。因为客单价高,因为消耗这些预付款很轻松。

>> 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就是健身房的成本与盈利。

>> 开一家健身房的投入成本是非常高的,一个合格的健身房,要租很大的门面,这就是巨大的租金成本,而且健身房都得开在综合体或者商圈或者白领辐射区,不然根本没人来,而这些地方的租金普遍非常“感人”。

>> 尤其是有一次突然停电,我以为闹鬼了,发出了女孩一样的尖叫,然后几个保安以为有人耍流氓,冲进来掏出防暴棍就把我按在地上打了一顿。

>> 除了租金成本,健身房的装修费用巨高,那些商用的健身器材是什么价格大家可以自己上网搜一下,一台跑步机动辄上万,装满一屋子的器材,这个费用是很夸张的。而且不同于普通店铺的消耗,健身房的设备都是“电老虎”,提供沐浴和游泳池的健身房,还是一个“水耗子”,健身房都是商用水电计价,再算上员工工资,运营成本很高。

>> 健身房想赚钱,靠卖卡是不行的,必须是靠卖私教课。

>> 两大乱象:一个是为了卖课无所不用其极,一个是一开始就冲着跑路来的。

>> 所以健身房行业有个比较有趣的说法,开业半年以内的健身房要小心,开业五年以上的健身房要小心,开始卖终身卡的也要小心。

三、其他

>> 毕竟学习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快乐,如果直接失去了快乐,那还弄个啥。

>> 但是成功学,本质上是因果颠倒的一门学科。正常的因果是因为所以,成功学是所以因为。

end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0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