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一百万在中国是什么水平,年入千万在中国算什么水平?

这几天,随着全国各地高考成绩纷纷出炉,填报志愿工作也已陆续展开,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绝大多数考生的欢喜,都是因为有望考取心仪的学校和专业。而对于极少数“考霸”来说,他们的欢喜则来自于“刷分”所带来的高额回报。据上游新闻报道,近日,广东茂名青鸟实验学校考生全某某在今年高考中以694分的成绩获得茂名市第一名。随后有网友爆料,该考生2020年在湛江市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时,就考上北大并被录取,却主动放弃;2020年12月,全某某又出现在河北衡水中学实验学校的官微推文中。目前,全某某已经累计拿到200万奖金。

像全某某一样视高分如探囊取物的考生,绝对是凤毛麟角,难怪有人说他是“凭本事赚钱”。但是,每一个大学录取名额都极其可贵,如果这个名额给了另一个考生,说不定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连续三次参加高考并放弃录取机会,如果确认是以牟利为目的,那么这伤害的不仅仅是三名其他考生的利益,还有高考制度本身的公平公正。对于全某某自己来说,也透支了自己的信用,耽误了美好前程,这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绝对是得不偿失。

给予高分考生各种奖励,已经是不少中学用以吸引优质生源、鼓励考生高水平发挥的重要手段。青鸟实验学校、湛江北大附属实验学校都属于民办学校,近几年,一些民办学校采取物质奖励手段吸引成绩优异的考生到该校复读,如考上“清北”等名校,就支付相应奖励;第二年,另一民办校又“租用”这名考生去复读,如此周而复始。考生以此牟利,学校以此宣传,打造所谓“名校”品牌。

考生获利,学校获名,这表面看起来是“双赢”。但问题的本质在于,无论你是“学霸”还是“学神”,无论你是什么级别的重点中学、明星学校,都没有资格把严肃的高考当作“名利场”。“职业考霸”每年能顺利地以不同学籍参考,也折射出我们的制度设计还不够完善。如果还不亡羊补牢,放任这些“考霸”年复一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无疑将持续加剧高考“内卷”,为“高分崇拜”推波助澜,伤害更多考生权益。“考霸”实际上只是“棋子”,地方和学校为追逐“高分”罔顾高考公平、鼓动高分考生复读,才是症结所在,而“考霸”最终也会成为受害者。

高考是无数学子的圆梦舞台,这个舞台必须公平、干净。那些正当的复读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但对于一些以畸高奖励吸引高分复读考生的学校,对于那些只为拿高额奖励的“考霸”,必须“零容忍”。有关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严格管理考生学籍,规范复读行为,彻底禁止学校靠“租用”高分考生“刷升学率”的行为,彻底禁止高分考生靠高考能拿百万奖金的乱象,守住公平底线。

从长远上看,我们还要共同推动根治“高分崇拜”,将高考与“名利”彻底剥离,打破“分数=财富”的等式,这样才能让考生回归到追逐梦想的初心,让学校回归到教书育人的初心,让高考回归到公平选才的初心。

特约评论员 吴迪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0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