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大门敞开,打 我们坚决奉陪。”
这个女人身着笔挺得体的西装,妆发干练又不失面容和蔼,双唇轻启却说着最霸气最一针见血的话。
这个让“漂亮国”闻风丧胆的女人就是我们中国外交官华春莹。都说巾帼不让须眉,华春莹如此女性的风姿便很能体现我国传统风范。

图1
而能和华春莹这种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媲美的女性,恐怕只有俄罗斯外交官玛利亚.扎哈罗娃。这位堪称俄罗斯国宝级的外交官扎哈罗娃脚踢漂亮国阴谋,嘴怼外媒有意挑衅的记者。
让不少网友都直呼过瘾。不仅如此身为俄罗斯人的扎哈罗娃却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情缘。
这个被誉为普京得力干将的女性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又是为何对远在千里的中国产生情愫呢?

图2
犀利大胆刚柔并济
最近几天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战役闹得沸沸扬扬,而作为实力更加强劲的“核弹”国毫无疑问俄罗斯则面临着更多的讥讽和抹黑。
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矛盾已经初见端倪时,英美两国的外媒便开始大肆造谣称俄罗斯会在二月十六日便入侵乌克兰,意图挑起战争扰乱世界和平,使全世界陷入恐慌。
说到这明眼人其实都看到出来,这样的离谱发言就是蓄意抹黑俄罗斯,而这场战役中看似是两个国家的纷争,其实深扒就是几个西方国家暗中勾结意图借刀杀人。
而大战一事并不仅仅存在于相互厮杀的战场上,更是藏匿在暗流涌动的战场上。

图3
前者拼的是国家实力后者则拼的是国家气度。很显然这些莫须有的奇葩言论,根本无法影响到俄罗斯,反而是二月十六“入侵日”到来的当天俄罗斯外交官扎哈罗娃霸气回怼了西方媒体:
“在2021年六月英国的一艘军舰已经入侵俄罗斯领海,我感觉伦敦也可能会入侵我们莫斯科,英国是不是也想引起世界恐慌扰乱世界和平?
如果没有也请英国拿出不会入侵我们莫斯科的证据。以及不会攻击其他任何人的证据。”
这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让英国媒体顿时哑口无言。
然而扎哈罗娃并没有善罢甘休不久后又发出声明:

图4
“这已经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强调了,我们莫斯科从来没有攻击或者打算攻击任何人,反而是英国一直在咄咄逼人,作为一个文明国家,英国应该对俄国进攻乌克兰这样的谣言进行道歉。”
其实这已不是英美国第一次蓄意针对俄罗斯了,早在2018年英俄双面特工在英国意外中毒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英国又控诉俄罗斯心狠手辣暗杀双面特工,要求俄罗斯在一天之内给出合理解释,否则将会制裁俄罗斯。
但俄罗斯丝毫不在怕的,反而扎哈罗娃用犀利的语言回怼了英国:“俄罗斯不会回应英国什么所谓的最后通牒,但对英国想要制裁我们俄罗斯的说法我们不会不管。”
并且扎哈罗娃还一针见血地警告了这些西方国家的小九九:
“任何一个国家都别妄想威胁一个核弹强国。”

图5
扎哈罗娃霸气回怼的事件还比比皆是,短短几句话就将对方怼得无地自容堪称一代枭雄,这样面容精致却犀利果敢的女人实在让人实在佩服不已。
第二故乡中国
别看扎哈罗娃金发碧眼行事作风颇有“战斗民族”的血性,但这样的扎哈罗娃却能说上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算得上半个“中国妞”。
因为扎哈罗娃的父亲是一位东方学家、中国语言文学家,还曾担任过俄罗斯驻华秘书。扎哈罗娃父亲的工作性质注定了扎哈罗娃要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为了方便扎哈罗娃的父亲工作,在扎哈罗娃六岁时全家便举家迁居中国北京,在北京胡同巷子长大的扎哈罗娃不仅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北京话,还染上了北京人豪爽大气的性子。

图6
这让喝着豆汁吃着老北京炸酱面长大的扎哈罗娃深深地热爱上了中国。
直到面临升学扎哈罗娃才不得不辞别了北京回到了莫斯科,不过好笑的是,这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在参加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考试时因为成绩平平,差点要与此大学擦肩而过,却不曾想因为出色的中文扎哈罗娃最终被学院破格录取。
这是扎哈罗娃第一次吃到了中国话带给自己的“福利”。然而中国话带给扎哈罗娃的福利远不止这些。
1998年从学校毕业的扎哈罗娃因为极度热爱中国文化便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工作——成为一名外交官。虽然这个职业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真正进入外交部实习时才会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
2000年初,俄罗斯外交部工资还是十分微薄的,位于实习期的扎哈罗娃工资更是少得可怜,一个月拿到的薪水甚至只够自己勉强果腹。

图7
为此天生坚毅倔强的扎哈罗娃开始另辟蹊径趁工作之余赚些外快。
而那时中国已经开始蓬勃发展,随着人们物质水平提高经济宽裕出国旅游的也越来越多,而作为中国邻国的俄罗斯每年自然是吸引的成千上万的人到此旅行。
那时的旅游业还并未像现在这般发达,旅游社也没有像现在这般遍地开花。
为此看到市场的扎哈罗娃又吃中国话带给自己的第二次红利——当导游。
工作闲余扎哈罗娃便带着中国游客游玩俄罗斯的风光人文,在此期间扎哈罗娃不仅解了缺钱的燃眉之急,更是结识许多有意思的中国朋友。
职业方向仍有遗憾
虽然如今的扎哈罗娃叱咤俄罗斯外交部,但在扎哈罗娃进入外交部后也依旧会懊恼当初的选择。
其实外交官一职并不是扎哈罗娃对未来职业的第一选择,在扎哈罗娃心中依旧有一个中国梦,为此扎哈罗娃也准备像向父亲之前的工作一样,成为一名汉学家,去继续研究品味中国悠然醇厚的历史底蕴。

图8
但命运仿佛给扎哈罗娃开了一个荒谬的玩笑,在上大学期间扎哈罗娃便已经做好了当汉学家的职业规划。
大学期间扎哈罗娃就参与了数不胜数关于中国的研究课程,全心全意为未来做准备,就在扎哈罗娃向着自己的中国梦一点点靠近时,临近毕业的她又迎来现实重重的一击——找不到相关工作。
为此扎哈罗娃只得被迫将职业计划转向了外交官,毕竟这是她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能接触到中国的职业了。
或许天生伶牙俐齿生性聪慧的扎哈罗娃天生就是吃外交官这碗饭的人,在入职外交部后扎哈罗娃便被调任到外交部新闻部进行任职,因为工作能力突出短短几年内扎哈罗娃又被提拔为媒体业务监测处长。
而在担任媒体业务监测处长期间又被上级发掘出了扎哈罗娃卓越的外交天赋,而扎哈罗娃也不负众望在2005年飞往纽约,担任了俄罗斯驻联合国常设代表处发言人。

图9
在纽约的那几年扎哈罗娃的出色成就,也让俄罗斯更加开始注意这个精干聪慧的女人。
为此俄罗斯在2008年便将扎哈罗娃召回让其担任了外交部新闻局副局长,2015年扎哈罗娃又被正式任命为外交新闻部主任,成为了这个职位上唯一一位女性主任。
那时的扎哈罗娃便时常陪着外交部部长出席各大外交场合。
干练精明又不缺犀利的语言让许多国家都开始注意这个长着天使面容的女人。
作为外交部首位女性发言人,有人咋舌她的晋升速度之快,也有人讥讽她人生路顺利得太过蹊跷。
当然对于这些无所谓的评价扎哈罗娃从来不置于理会,作为一位女性在和同级男性竞争时多多少少总会获得些不公正的待遇,但扎哈罗娃依旧照单全收一笑而过用自己的努力打脸多少看她笑话的人,然而这一步步晋升的道路有多艰辛,恐怕只有扎哈罗娃自己清楚。

图10
独特的外交风格
扎哈罗娃上任外交部新闻局局长时,才年仅四十岁左右。
在回忆历届新闻部主任的年龄,扎哈罗娃相比起来还有些“青涩”。
但年轻就意味着新的活力和新的思路。利用近些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扎哈罗娃一改之前外交部严肃庄重的风格,将软外交做到了极致。
扎哈罗娃曾说过:“我们将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传递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时代在进步也在改变,我们也会将传统方式和新技术手段结合来传递信息。”
为此扎哈罗娃在网上开通了个人脸书账号,用来发布各项国家决策,公众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家局势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方式让之前发布会、新闻会死板沉闷的方式达到了质的升华,并且还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民意贴近民心。

图11
不仅如此扎哈罗娃还在脸书上发布了不少关于自己的生活日常,让不少觉得外交新闻部官方遥远的民众们更加了解国家官方,一则扎哈罗娃在俄罗斯东盟会上热情跳舞的视频,更是让其吸粉无数。
热爱中国
当然扎哈罗娃的脸书账号也是自己外交的“第二战场”,热爱中国的扎哈罗娃逢年过节便会在社交账号上祝福中国人民们节日快乐,让扎哈罗娃深深吸了一波国人好感。
其实扎哈罗娃不仅仅只做了这些,中国这些年的迅速发展也引起了不少西方国家的忌惮,在外交时树大招风的中国总免不了被西方国家明里暗里的嘲讽和针对,而面对这些不公平的现象扎哈罗娃总是仗义出手为中国鸣不平。
2020年举行的慕尼黑会议上,不少西方国家因为忌惮中国迅速崛起后庞大的实力,所以美国和英国的外交官便轮番上台讽刺抹黑中国具有“威胁性”。

图12
并且还拿当时新冠疫情来小题大做企图将新冠定义为“中国病”,却对中国控制疫情的速度和政策闭口不谈,可谓是无耻至极。
然而时隔不久扎哈罗娃就在一档访谈节目里调侃美国和英国外交的恬不知耻。
面对镜头扎哈罗娃戏称:“这次慕尼黑会议攻击的主题不再是俄罗斯了,让我们还有些不习惯。”
扎哈罗娃仅仅用一句话便挑开了西方一些国家无中生有肆意抹黑的恶劣行径。
并且扎哈罗娃还在节目上郑重解释:“虽然此次攻击的对象不再是俄罗斯,但西方国家却将矛头指向了盟国中国。
这些西方国家不仅不正确的评价中国,反而为了个人利益,开始肆意造谣和抹黑中国,还将中国形容为二十一世纪令人最不安的挑战者,这样的会议让人参与起来又难过又惊讶。”
这样的发言也让扎哈罗娃赢得了中国网友一致的点赞。

图13
结语
虽然都说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但在我看来扎哈罗娃对中国的支持和友善不仅仅是为了维护两国友谊做的表面功夫,更多的还有出于自己的私心。
就像扎哈罗娃说的:“不了解一个国家便对其肆意抹黑,这是一件十分可耻的事。”而之所以说扎哈罗娃维护中国更多出于“私心”,是因为生长在中国的扎哈罗娃非常明白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因此扎哈罗娃才会对那些谣言为中国鸣不平。
而拥有扎哈罗娃这样的外交官俄罗斯是何其幸运,中国又是何其幸运。当然我们中国也是人才辈出,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这样的“明眼人”出现,世界也会越来越了解中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3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