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均为什么要杀70岁老太太(李广均枪毙现场图片)

李广均为什么要杀70岁老太太(李广均枪毙现场图片)

  1941年10月,日寇侵华军总司令畑俊六纠集5万余人对沂蒙山根据地进行大“扫荡”。1941年11月3日夜,日军突击队,由蒙阴费县长途奔袭我驻马牧池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4日,日军在偷袭山东纵队司令部失败后,便把目标转向张庄以北留田地区。11月4日,我一一五师师部和山东分局由一个特务营护送,从滨海地区北上,沂蒙山区与山东纵队联合组织反“扫荡”的统一指挥机关,当行至留田村时被纠集在这一带的敌人重重包围。

  当时,罗荣桓率第一一五师师部驻在留田村,同住在这里的还有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和党校人员共3000余人。由于我军的战斗部队只有第一一五师一个特务营和山东分局的一个特务连。在数十倍于我的敌人面前,能不能粉碎“铁壁合围”,保证领导机关安全转移,成为当时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形势十分严峻。

  5日下午,在留田村附近钮家沟的一间草屋里,罗荣桓主持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朱瑞、萧华、陈士榘与刚从滨海回来的陈光,以及司令部政治部各部门的负责干部和师特务营的营长、教导员参加了会议。此时,各路敌人已将留田一带重重包围起来,最近的一路离留田村只有七八里路。会议主要研究突围方案。罗荣桓与大家围在地图前面,研究突围的方向。有的主张向东突围,返回滨海根据地;有的主张分散突围,以保存实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敌人越来越近。在大家议论纷纷、举棋不定的时候,罗荣桓提出了向南突围的意见。与会人员都愣住了,会场中出现了片刻的宁静。谁也没有想到身经百战、富有战斗经验的罗荣桓会提出这个意见。因为敌人的指挥部就设在留田南面的临沂城里。为什么要向临沂方向突围呢?罗荣桓开始分析这个看似错误却蕴含智慧的意见。他首先分析了当前敌人的态势:东面沂河、沭河和台(儿庄)潍(县)公路都被敌人严密地封锁着,而且敌人预料到八路军可能由沂蒙滨海区转移,已经秘密地在两河之间集结了重兵,封锁了每个渡口,如果东去滨海区,正钻入敌人布下的口袋。北面的敌人正疯狂地向南压来,北面的沂鲁山区为国民党军控制,那一带的敌情无法掌握。而且山东纵队刚刚对国民党军搞的摩擦进行了反击,北上有可能会受到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双面夹击。西面,是临沂通向蒙阴的公路,过去虽然大部分为八路军控制,现在已成为敌人的封锁线。即使能越过此路进入蒙山,那里也必定是敌人合击的目标。而南面,虽是敌人的指挥部,但是,敌人正集中兵力向沂蒙山区合围,临沂一带成为敌人的后方,必定空虚;而且敌人也不会估计到八路军敢于向他们的指挥部所在地临沂方向突围。罗荣桓的意见是:直下正南,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后,再转向西北进入蒙山前,这个位置比较机动。罗荣桓的分析合情合理,这个意见很快得到与会人员的赞同。会议当即决定:向南突围,并将突围人员分成前后梯队。前梯队由师司令部、特务营组成,随师首长行动,配合山东纵队第一旅坚持沂蒙山区斗争。后梯队由山东分局、师政治部、后勤部、省战工会机关,以及两个警卫排组成,共1500余人,突围后转移到鲁南山区活动。

  会后,罗荣桓把特务营营长陈士法等叫到地图前面,向他们指明了敌人封锁线的位置和部队突围的路线。等特务营的干部把每个经过的地点和交代的任务都记下来后,罗荣桓又给他们作了具体的分工:营长和教导员带领一二连作前卫;副教导员带四连居中,护卫机关;副营长带三连担任后卫,掩护和收容掉队人员。他要求部队一律枪上刺刀,压满子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最后他又宣布了保密纪律:坚决服从命令,不得自由行动;在突围途中不许点火抽烟,在夜间不许大声说话,不许咳嗽,不许发出任何大的响声。

  夜幕降临后,在四周的山头上,日军点燃了一堆堆篝火,天空中,不停地闪亮着敌人联络的信号弹,零星的枪炮声、马嘶声,不时传来。这天晚上雾气弥漫,与月光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山野变得迷迷茫茫,恰似为掩护八路军施放的烟幕。几千名机关人员和特务营的战士们,集结在河滩上,静静地等待着出发的命令。罗荣桓政委带领警卫员来到队伍面前,再次命令:不许说话,不许打手电,没有命令不许开枪。随即和前卫部队开始渡河突围。大家跟在罗荣桓的身后,一个紧跟一个,几千人的队伍静悄悄地向南插去,直奔敌人第一道封锁线上的张庄。在过第一道封锁线张庄时,只见南面的山头上一溜火堆,部队放慢行动,此时,侦察人员回来报告:火堆处没有日军。原来敌人埋伏在两边地上,企图诱骗我军避开火堆而进入埋伏区。判明敌情以后,罗荣桓当即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三路纵队从山凹缺口处迅速通过。仅半个多小时,部队便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

  过了张庄以后,部队穿过条小山沟,来到了高里附近,罗荣桓命令部队原地休息,命侦察排长到高里方向侦察敌情。侦察排长带5名战士,快速行至高里附近。在高里附近的山头上,敌人也点燃了一堆堆篝火,在山下一个十字路口,有三个日军巡逻兵来回走动。隔一会儿,他们便打一发信号弹两边的山上也跟着升起了信号弹,随后,三个日军便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机智的侦察排长带侦察兵分两路,绕过树丛,悄悄地向鬼子扑去。日军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被几把锋利的匕首捅倒在地。侦察排长当即命令把日军尸体拖进树丛,命两名战士换上日军的衣服,两名战士向两边搜索。这时,山上日军发出信号弹联络,侦察排长随即回打了一发,报告平安无事。随后,通知大部队快速前进。当部队通过十字路口时,侦察排长每隔10分钟左右,便打一发信号弹。我军的大队人马,从敌人封锁的间隙巧妙通过。

  过了高里,果然如罗荣桓所料,敌人后方空虚。罗荣桓命令部队折而向西,在一个叫埠山庄的村子里宿营。这个村庄距临沂城只有50多里,紧靠敌人控制的临沂到蒙阴的公路。这时天已渐渐亮了,在村边的一个土岭上,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敌人的后续部队和奄纵队,正从这条路上络绎不绝地向北开进。罗荣桓安排警戒后,督促大家抓紧时间睡觉。部队在这里隐蔽了一天,晩上继续向西转移,经过诸满到达费县东北的黄埠前。这里地处临费和临蒙两条公路的中间,是敌人两路“扫荡”部队的结合部,尽管四面敌情严重,师部却在这一带很安全地住了五六天。八路军已经胜利突出重围。这次突围,使八路军由被动变主动,由内线变外线,胜利完成了战略突围的目标。

  当时,跟随第一一五师突围的德国共产党员、著名记者汉斯?希伯亲眼目睹八路军不费一枪一弹,无一伤亡地突破了敌军的重重包围,心情非常激动。后来他曾说:“这一夜,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夜晚,比起在西方参加过的任何一次最愉快的晚会,都更有意义,更值得留念。”他不顾一夜奔波跋涉的劳累,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以腿当桌打字,写出了一篇战地通讯,题为《无声的战斗》,译出后发表在第一一五师的《战士报》上。文章中说:“这次突围的指挥是神奇的!阴险毒辣的日军,四面布网,想在留田合击消灭我们。而我们却自由从容地在敌人的缝隙之间钻了出去,住到了敌人的隔壁。这是一场无声的战斗,我们一枪未发,就突破了敌人的多道防线!敌人在封锁线上布置了巡逻兵,但是八路军的战士是那样神勇,以致使敌人的巡逻兵在刚要喊叫和射击的一刹那间就被匕首消灭了……畑俊六司令官这时候一定正在大发雷霆,训斥他的那些不争气的饭桶将军们:八路军一夜之间到哪里去了?我们的赫赫战果在哪里呢?那些日本军官们重重包围数万枪炮所指的,却原来是一堆黑色的岩石!这些饭桶将军们今天吃饭的时候,每人都应给他们吃一道美味的菜——大鸭蛋!”

  由于出色地执行了战场纪律,我军得以顺利突出重围,让敌人的合围扑了空。他们怎么也搞不明白3000多八路咋就在眼皮底下一下“蒸发”了。7日,我军又回师沂蒙山,8日在石兰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消灭敌人300余人,紧接着又进行了“龙口追击战”、“垛庄伏击战”等战斗,大挫日军的锐气,彻底打乱了敌人的“扫荡”计划。

来源:山东党史史志网 作者:研究二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25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