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取消关注软件下载,快手关注软件?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成为最有效的传播工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各种资讯。与此同时,资讯本身的碎片化和发布手段的多样化降低了内容传播的门槛,推动了“自媒体”大潮的涌现。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纽带,面对巨大的资讯需求和海量的内容供应之间的挑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需求和供给端之间建立更有效的连接,从而整合这个混沌的天地。

这就是“关注”功能的重要性,同时也伴随着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算法推荐。

“关注”功能或者说“订阅”功能,几乎是现在所有需要传播内容的手机APP必备的功能。这不难理解——需要传播内容的手机APP,特别是带有内容发布平台性质、“自媒体”大量入驻的,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快手、抖音等,只有借助“订阅”功能,才能帮助用户从海量的资讯中,高效的找到自己喜好的内容;同时也只有通过这个功能,才能让内容发布者稳定的建立起自己的受众群体,进而实现“内容变现”——如是,参与各方才能各取所求,平台才能生存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算法的“人工智能”已经将“关注”功能背后的逻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例如,在购物类APP中,用户无需实际去关注哪一间店铺,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搜索和浏览记录,甚至其他渠道的用户信息,精准计算出用户的购物需求,并在首页展示个性化推荐的商品。这种技术不仅在购物类APP中得到利用,在其他领域也在以商业利益驱使下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在短视频APP快手上,通过用户的点赞和浏览记录,也能差异化地推荐内容给用户。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技术手段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用户无需点击“关注”或“订阅”按钮,而是在日常使用中,内容提供者可以采集并分析出个人偏好,实现个性化的内容推送。

这看起来好像又是一个在技术上取得重大进步的例子,并且看起来与用户需求完全结合,有望为我们带来更多便利。但是,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很容易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传播陷阱——我们的视野,或者说获取信息的多样性,并没有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变得更加广泛,相反,变得更加狭窄;同样,对于内容发布者来说也是如此,你的受众很难扩大,反而越来越固定。

这是一个关于人们如何选择自我强化的过程——当用户面临海量内容推送时,即使有大量空闲时间,也可能感到时间碎片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选择更有效地获取资讯和愉悦感。他们会选择浏览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内容,这是符合人性本能的选择。同时,对于内容提供者来说,要想保持原有受众的“阵地”,就必须不断生产受众喜欢的内容,这类似于成名演员面临的转型困难,也是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传播模式很容易导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局面——同样的信息在一个群体中可能迅速传播,但在另一个群体里却根本无法流传;同一个事件在一个群体中可能被解读成一种方式,而在另一个群体中的解读却完全相悖。由此,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可能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传播互通,逐渐形成藩篱和鸿沟,甚至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对话无法达成共识,各自感觉对方无法理解自己,造成社会的分裂。

考虑到不同的内容提供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内容变现”能力差异,情况可能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古人说过“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除了极少数的创作天才,创作内容实际上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没有不追求“变现”的内容提供者。因此,讨论“变现”能力时,就必然要遵循市场规律和商业规则。小众市场很难有大的影响,受众群体是否具备足够的消费能力,生产的内容是否能够促使受众进行消费行为,成为了内容提供者的生存关键。在丛林法则和马太效应的影响下,内容提供者会经历一轮又一轮的竞争,大浪淘沙留下的只会是最能赚钱的“金子”。在这样市场化、商业化的传播环境下,内容供应会越来越趋同,最终导致内容发布平台演变成文化的荒漠、资本的狂欢。

无论我们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如何,无论我们对传播的意图和效果持何种观点,这种无法避免的传播“陷阱”都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并引发深思。

作者 李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235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