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评论好友可以看到吗,微信视频号好友评论是否可见?

微信视频号评论好友可以看到吗,微信视频号好友评论是否可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褚伟2012

最近,我朋友圈里突然涌现出了很多人在推广视频号。

也许出于低调的宣传策略,目前视频号在主流科技媒体上尚未引起广泛讨论。

自1月9日以来,张小龙在2020年的微信公开课视频中宣布,微信即将推出一个名为“短内容”的新功能。

微信团队宣布,在接下来的12天后,将正式开启视频号的内测,用户可以在视频号发布和观看短视频内容。

我特别注意到了这个日期,1月21日恰好是农历正月二十七,距离除夕仅剩2天。大约一个月前,快手获得了央视春晚的独家合作权,与此同时,头条系也推出了20亿现金红包活动。因此可以看出,微信此刻推出视频号,其意图和决心可见一斑。

很多人对视频号的商业价值感到困惑,他们只是想抢占先机,利用流量红利。作为一个对商业了解有限的观察者,我想分享一些关于视频号的个人看法,包括视频号的定义、存在的问题、未来的机遇以及可能的突破口。

一、视频号只是微信生态里内容版图的延伸

许多人认为视频号是微信生态的下一个风口,不过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微信生态中内容版图的延伸。

在我的观点中,风口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带动大量从业者追随的「产业机遇」,而「内容版图」则只是其中一个领域,是内容形式中的一个闭环。

视频号被认为是微信生态中内容创作版图的延伸,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微信过去一直倡导朋友圈和公众号以图文和音频传播内容,但如今更加重视短视频的表达形式。 无论是朋友圈中隐藏的文本输出功能,还是公众号编辑中嵌入短视频,微信显然正在调整内容生态战略,积极引导用户参与短视频内容创作和分享。

其次,视频号的入口已经被提升到与朋友圈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显示了官方对它的重视程度。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会上线直播功能,但个人推断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视频号依然采用订阅制模式。据订阅号的逻辑推论,一旦视频号的用户生成内容(UGC)变得更加丰富,将出现一个“作者置顶”功能。这可能导致马太效应再次在视频号上发生,使得20%的用户成为头部订阅用户。

尽管目前视频号的表现还不尽如人意,但已经出现了变现的端倪。用户现在可以在每个视频的底部加入一个扩展链接,通过这个链接可以直接将流量带到公众号,为未来的电商变现做好铺垫。

二、进军视频号不得不正视的四大难题

许多人尝试过抖音,都深知任何一条视频要获得点赞和转发,拍摄和剪辑都需要费一番心思。视频创作者也不例外,他们也会考虑很多问题。在社交媒体上,每个人都想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视频创作者,必须正视以下四大难题:

视频制作相对于文字、图片、音频来说,门槛确实更高一些。不管你是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在制作3秒到60秒之间的短视频时,要用一个不超过30Mb的视频来讲清楚一件事情,难度非常大。

在视频拍摄中,难度不仅在于技术水平,也关乎内容的关键表达,比如需要突出什么重点,脚本如何设计,布景怎样安排等等。无论是视频号还是抖音,都是一个展示你自己的舞台,所谓的“show”就是你需要准确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并在特定场景下展现出你的独特品味和个性(这种个性也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做不到这几点,就会在众多内容中被淹没。

难以扩大影响。根据内测视频号创作者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带货网红、各行业的专业用户、非娱乐领域的知名人士、新闻媒体、公司和有影响力的个人。视频播放量通常在数百到数千之间,与抖音数十万至数百万的播放量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要想扩大影响,除了平台支持和运营策略外,奖励机制和创新玩法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短视频的生命周期短。相比其他内容,短视频的传播效益更短暂,用户可能会在观看后立即忘记,或者是给予一些点赞、收藏、分享等短暂的互动后便不再关注。大多数用户习惯将短视频视为一次性消费的产品,即使是再受欢迎的一分钟视频,观看几次后也会感到疲倦。

尽管许多创作者望而止步,因为制作门槛高,难以实现规模化,以及市场生命周期短暂,但最让他们望而却步的,并非这些,而是严重同质化的内容。上一秒你可能发布了一个“一分钟教你如何理财”的视频,下一秒别人就发布了“一分钟教你如何赚100万”的内容。在“抄作业”的竞争之路上,有些人不仅模仿了你的风格,还获得了比你多N倍的关注。他们会追求热门话题,呈现用户喜欢的内容。

三、「流量赋能」,算法社交双引擎推荐,将成为视频号成功出圈的关键

虽然微信拥有10亿活跃用户,但除掉把微信仅仅当作社交工具的用户,大多数用户实际上是重度使用「公众号」和发「朋友圈」的,换句话说,这些用户决定或影响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内容。

因此,视频号想要突破目前的局面,关键在于如何激发这批积极参与的用户。目前我们观察到的现状是,即便一些有影响力的大V被邀请来公测,也主要是将抖音、快手、B站等其他平台的内容搬运过来。对于那些早已看过这些大V的内容的用户来说,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们的观看体验。如果创作者只是简单地把视频号视作内容传播的一种渠道,那么这一重要的入口最终将变得毫无意义。

要克服这一困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视频号的成功出圈将取决于流量赋能。如果原创者的内容得不到流量的支持和倾斴,就会抑制创作者的积极性。

近年来,由于公号的流量红利日益萎缩,许多KOL和机构自媒体纷纷选择逃离公众号平台或者自建阵营。他们将优质内容发布到外部平台,这就导致了大量用户和忠实粉丝的流失。毕竟,没有优质的内容创作者,再好的平台也只是一朵塑料花。

视频平台的成功离不开算法推荐和社交推荐两大支撑。要想拥有独特的发展路径,视频平台必须在内容分发和内容特色上做出差异化的努力。

在微信这样一个以熟人关系为主的社交平台上,官方的选择可以影响分发机制。无疑,算法推荐和社交推荐相结合可以帮助创作者迅速吸引用户。这对于平台和用户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我对于视频号在打破内容分发规则后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并不太担心。在后短视频时代,深入挖掘并深耕细作内容比盲目扩张更容易吸引高质量用户。在微信中复制一个抖音似乎并不切实可能,而且意义也不是特别大。

有些人认为视频平台不太适合上传观点类的内容,而更适合娱乐性和普及性的内容,比如段子和科普知识。然而,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如果只倾向于发布段子和科普内容,那视频平台和抖音又有何区别呢?

我认为,与抖音、快手注重娱乐属性相比,视频号更应该在媒体属性和社群属性上发力。现如今,很多人获取新闻资讯都是通过朋友圈或公众号,因此微信已经成为媒体领域的一部分。

若视频号进一步强化媒体属性,形成一个包括一分钟视频新闻(热点)、微信公众号以及朋友圈的闭环,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从刷朋友圈变成刷视频号,可以说腾讯在社交领域的主导地位又进一步稳固了。

四、视频号的机遇以及未来的想象空间

就算在公测阶段,仔细研究后你依然能发现视频号透露出了许多亮点。

视频号相比公众号的封闭环境,其内容生态更加开放,推送算法直接与「看一看」打通。这意味着,如果有人对某个视频点赞,那么该点赞者的朋友也会看到同一个视频。

与“看一看”不同的是,如果有人在视频下方留言评论,评论内容将会完全公开,用户可以在评论区与陌生人互动,但却不能添加对方为好友。相较于公众号,这是微信首次如此大幅度地开放了关系链圈层。

张小龙提出的“用户至上”理念仍然贯穿微信的设计。从社交关系链的角度来看,视频号拓展了半熟人关系的设计,其通道主要是内容的传播和出圈。因此,视频号在用户定位上与抖音、快手有了明确的区分。

视频号是一种社交媒体平台,与抖音不同,在视频号上用户更多地依靠社交关系来获取内容,即熟人关系分发。抖音代表着算法分发,而视频号则代表着社交分发,两者在内容分发和用户获取内容的方式上有所差异。

与抖音的产品布局相比,微信更注重图文内容、音频和嵌入式视频,这种布局方式略显保守。

微信对于这种保守态度开始有些担忧。我观察到,春节期间,通过抖音、快手了解疫情的用户数量并不比通过公众号或朋友圈的少。这证明了抖音、快手在下沉市场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也说明了视频号此刻推出的迫切性。

尽管腾讯曾计划利用其短视频平台「微视」来弥补直播变现的不足,但随着春节的来临,很明显这一举措并不那么顺利。

重要的不是一个新兴平台在已经存在的市场中夺取了多少份额,而是它是否在拓展新的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如果视频号不能像公众号一样成为内容的首发平台,那么再多的用户加入,最终也会失去兴趣而离开。

结语

一旦视频号向所有个人开放,最积极进场的必然是微商,他们将是第一个获利的群体。这是因为他们不再需要依赖“九宫格和电线杠刷屏广告”来进行推广。

尽管对于视频号的种种评价和观点还为时尚早,但视频号的推出,无疑向我们传达了图文的时代正在逐渐迈向传统,微信用户不得不接受新变化。在接受变化的同时,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表达的形式在不断迭代和更新,个体的影响力和边界也在跟随科技的变化不断扩展。

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具有先发优势,拿到了第一张船票。尽管错过了短视频(直播)的风口,但希望视频号的悄然出世能让后来者有机会居于领先地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234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