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双十一变成购物节以后,最冷淡的一次了吧。
过去虽然对双十一的吐槽一年多过一年,比如繁琐的优惠计算套路,有的商家先涨价再降价等等,但到了开始预售的时候,还会把商品一件又一件地加到购物车里。
到十一月,朋友同事之间的寒暄也是:双十一买什么了?
但今年,起码就我看来,对双十一的热度肉眼可见地冷了下来,看不到商家造势,身边人也很少谈及,即便有购物的,往往也是买点生活必需品。
而罗永浩和俞敏洪这样异军突起的直播顶流宣布加入了淘宝,说明平台已经开始要抱主播的大腿完成自救,也说明直播带货的江湖格局即将再次更改。
1、
自打疫情之后,线下的实体店铺只能用惨烈来形容,就连上海最繁华的徐家汇,也有很多店铺关门大吉,位置差点的商场更是几乎变成了“食堂”。
曾经很多人说,这意味着线上购物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要渠道。
这话对一半。
因为对隔离的恐惧,确实有很多人会更加依赖线上,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没钱了,消费已经从增量变成了存量。
所以线上即便挤垮了实体店,如果大家的钱包还不鼓起来,也没法生米煮成熟肉。
这也让很多线上购物平台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最大的,就是双十一的创始者——淘宝。
曾经威风八面的淘宝,如今的定位着实有些尴尬,要买高端的,一般都去京东或者官网买了,为了省钱的,直接打开拼多多。
而几乎每个人都用的短视频平台,也开始做电商,就更分了一杯羹。
淘宝只能自己不上不下地吊着。
屋漏偏逢连夜雨,阿里如今也不消停,他们最赚钱的业务已经不是电商,而是云服务,但这和淘宝也没关系,只能接着做电商。
今年阿里还遇到一个坎,就是支付宝被移除了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以后再也享受不了国家津贴,一旦确认,还要追缴三年的费用,估计50亿打不住。
进来的钱少了,花的钱多了,消费者又真的没那么多钱了,淘宝想要走出困局,那只有抱大腿了。
抱主播的大腿。
2、
李佳琦神隐后,618数据惨淡,淘宝方面都没公布销量,说明实在没眼看,而九月底李佳琦突然复出后,立刻拉了一波流量和热度。
这说明,过去是主播依靠平台的话,现在已经变成了平台依靠头部主播。
之前信誓旦旦要退出社交媒体,安心创业的罗永浩食言加入淘宝直播,不当老师改带货的新东方也从抖音平台跳到了淘宝上,如此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说明今年双十一,淘宝就要靠这些知名主播打个翻身仗了。
理论上来说,这是个双赢的操作。
对罗永浩、新东方而言,淘宝就是个卖东西的地方,愿意掏钱的品牌方更多,售后也更完善。
而且他们在抖音已经成了头部,如今进入淘宝属于开疆拓土了。
老罗和俞敏洪也都说了,这不是逃离抖音,而是扩张和升级。
对淘宝来说,罗永浩和新东方都自带热搜体制,特别是罗永浩,说句话都能上热搜的水平,争议越大,流量越高,对哪个平台来说都是个大神。
而且罗永浩的目标用户还恰好能和李佳琦互补,李佳琦卖的东西主要针对女性用户,而罗永浩则针对男性。
虽然都说男性消费力特别差,但那是个误区,电子产品发烧友要是真疯起来,那可不是几支口红几个包能挡得住的。
可以想见,很多男生或许只想去老罗的直播间看看热闹,听听相声,听着听着就忍不住把商品加入购物车了。
3、
可以想见的未来里,头部主播和平台之间会越来越卷。
其实直播和娱乐圈挺像,属于一将功成万骨枯,头部的主播把所有肉都吃了,其他的主播可能连汤都喝不到。
头部主播越强势,对平台来说,就意味着议价权越低,就跟足球俱乐部里的当家球星往往容易成为更衣室的隐形主教练一样。
所以平台也会尽量扶植其他主播,分散对头部的依赖程度,淘宝今年就推出了新领航计划、引光者联盟、超级新咖计划、源力计划。
目标是实现支持2000个账号成交翻倍、5000个店播年度成交超1000万、培育100个粉丝超百万的内容账号。
说的花里胡哨,其实目标就一个:给头部主播分流。
尽管效果不咋滴,但作为头部主播们也能看得出来,平台是要对自己实现制衡了。
所以在彻底被分流之前,也必须找好准备,多头下注,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不管是罗永浩的交个朋友,还是俞敏洪的东方甄选,也必须完成对抖音的“断奶”。
甚至东方甄选已经有了自己APP,也有了20多万下载量,这是要实现自己的商业闭环。
所以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知名主播跳槽转会,直播带货又将进入一个新的格局。
这对于很多小主播来说,将是个机会,因为会得到平台的大力扶植。
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也不是什么坏事,头部主播之所以能成为头部,就是因为有无数粉丝愿意为了TA花钱,而粉丝愿意为了TA花钱,也是因为主播能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
主播越多,竞争越激烈,质优价廉的商品也就越多。
经济寒冬里,能让消费者把所剩不多的钱花出来,也算是希望之火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212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