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深圳的一则兼职招聘贴火上热搜。
在广东某兼职招聘的公众号上,出现了一则为深圳龙华某楼盘招聘“看房充场人员”的消息。
虽然这则消息占据的版面只有豆腐块大小,但40人的“巨大”需求,仍然让其在一堆兼职中脱颖而出,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从公告内容来看,充场人员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去现场配合售楼处,假装意向购房人员来看房。
工资日结,120元一天。
虽然工作简单,工资也不高,但对应聘者的要求还不少,不仅年龄限制在30到45岁,还要求打扮要富态,不能太邋遢。
有网友看到这条消息,便将其截图上传至社交平台,立马引来一阵唏嘘。
曾经的深圳楼市,频繁出现“日光盘”,近千套房都可以秒光。
没想到如今深圳的开发商,都沦落到要雇人看房的境地了。
更有网友吐槽招聘细则
有的吐槽工资太低
120元的富态要如何体现?

深圳这也太小气了吧,我们这都200块一天中午管饭了

太少了,别的都是500一天。

有的吐槽演技要求太高
对群演的演技要求越来越高了,直接进入实操。

还有的吐槽欺骗消费者
不就是托吗?这不就是欺骗消费者吗?

为了忽悠人买房已无所不用其极了

各行各业都有托……

从网友的吐槽来看,像这种找托的现象,早已不是个例,而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普遍现象。
财经作家水木然说:这个社会99%的人,都活在假象里,只有1%的人是活在真相里,这些人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
深以为然。
02
我们生存的社会,本身就是由各种假象组成的。
我们的生活处处存在造假。
比如财务造假,两年前瑞幸咖啡造假丑闻事件就是典型。

比如收视率造假,去年年底一个影视圈造假的话题冲上热搜,说一部剧收入一亿,要花9000多万买收视率,而且90%的电视剧都存在这样的造假现象。

比如电商刷单造假,早在2015年,美国的一家研究机构,就针对中国电商平台虚假交易做了项研究,发现某平台有11000家网店存在刷单现象。去年亚马逊对电商刷单现象下重手,直接让超过5000家的中国店家被封。

再比如,就连排队买奶茶,很多也是商家花钱雇人制造的假象,两年前在上海就出现过一则名为“奶茶排队群演暖场”的兼职招聘贴。

为什么商家这么喜欢造假呢?
因为商业的本质就是认清真相,再制造假象,让99%的大众沉迷其中,玩得不亦乐乎,顺便掏空他们的钱包,然后你也就成了那1%的主宰者。
心理学上有个从众效应,指的是个体很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他们看到群体的行为,就很容易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然后朝着群体一致的方向变化,简单来说就是喜欢随大流。

基于这个从众效应,商家为了让更多的大众沉迷进来,自然就会花钱去制造虚假的群体行为。
像我们看到的各种房托、茶托等等,都是如此,不过是商家用来掏空你钱包的钩子。
之前看到一位财经博主说:你想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你真正想看到的世界,而是资本家想让你看到的世界。
确实如此。

03
身处这样一个被假象包围的世界,如果我们不能保持清醒和理智,那就很容易陷入商家的魔爪。
《断舍离》这本书中告诉我们三个生活智慧:
1.斩断物欲,对于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就拒绝让它进入家里。
人们总喜欢追求物质的丰硕,但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适时放下对物质的追求,建立正确的物质观,会让我们变得更充实、更幸福。
2.舍弃废物,对于家里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放心大胆地扔掉。
佛家说: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水的清澈,并非不含杂质,而是懂得沉淀。
心的通透,并非没有杂念,而在于明白取舍。
只有丢掉该丢弃的东西,才能得到更多美好的东西。
3.脱离执念,脱离自身对物品的执念,让自己处在一个简单而又自在的空间。
林语堂曾说:明智地放弃,胜过盲目地执着。
敢于及时止损,才能赢得了未来。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需要的东西并不多。
只是商家通过制造各种假象,把我们内心的欲望给放大了,把我们对商品的执念加强了。
掌握这三点智慧,任凭商家怎样制造假象,相信我们也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94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