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颗红心,两根银针
——全心全意治病救人的老中医
文/董桃森

2021年12月16日上午,微信上第一次收到了老中医发来的信息。老中医是岳父的网名,他的真实姓名叫高玉仁。老人家还真不落后,居然学会了使用微信!我在惊讶中急忙点开查看,始料未及、令我惊喜的“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立刻把我震撼了!真了不起啊,一个将近84岁高龄的老人,竟然如愿以偿地通过了省级考试,领到了梦寐以求的行医资格证书,而且还是国家级的证书!欣喜若狂、感动满满的我,立即把这个特大的喜讯分享给了全家人。
此时此刻,同岳父相识、相处、相知的一个个春秋,一幕幕情景,顿时浮现在我的眼帘。
第一次与岳父相见,是在1982年的秋天。那一年故乡学校的初中班,被撤并到营庄村的八年制学校,我也被调到营庄学校。1978年春天,我在一个高寒地区的粮站工作,由于受风寒的侵袭,不幸患上了腿痛病。4年来,吃药打针不计其数,一直未能治愈。到校工作后不久,就听本村的老师们说,岳父在针灸方面很有特长,效果也非常好,因此决定利用晚饭后的那段时间,去针灸治疗一段时间。
当时,我并不认识岳父,可与岳母很熟。因为我童年的时候,她与父亲一起在我们村供销社工作,那时我管她叫姑姑。一天,在学校吃过晚饭后,就径直来到了营庄供销社,热情好客的岳母正好要下班,我赶紧买了一盒荷花牌香烟,就跟着岳母一起向她家走去。刚刚走进院子里,她就高喊着岳父的姓名,闻声的岳父从屋里迎了出来,岳母给我们介绍了一番,说明了我的来意,我们便相识了,我的腿痛也从此减轻了许多。
岳父是一个既勤劳善良、又吃苦耐劳的人。他对待患者一视同仁,从不嫌贫爱富,也不恭维豪门权贵。对待有职有权的患者,尊重而不卑不亢;对待生活贫苦的百姓,同情中倍加爱护。因此深受每一个患者的爱戴和敬重。
岳父从1958年开始学习中医针灸医术,那年他刚满20岁。在长达60多年的行医历程中,他先后在河北省井陉县和山西省平定县行医,积累了丰富的中医针灸知识和临床经验,解除了大量患者的痛苦,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
岳父的针灸,跟一般的针灸不同。他运用古中医阴阳五行知识,在传统的针灸基础上,利用电针仪进行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的目的。他的针灸,只需一个电针仪和两根针。给患者针灸时,只要把两根针的末端,和电针仪的正负极接通,患者就有明显的针感。电针疗法不仅治疗速度快,而且安全可靠,甚至病人没有任何痛苦。
作为一名老中医,他在熟练掌握经络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五行与阴阳的辩证关系,进行辨证施治。他常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也有三宝气、血、精。人体气血运行同四季交替、阴阳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发现人的三宝只要运行正常,身体就会处于健康状态。诊断气、血、精是否正常,主要检查“三排毒”正常与否,也就是去观察“出汗、放屁、大便”是否正常。在漫长的中医学研究和实践中,他根据季节的变化,运用阴阳五行理论,通过电针疗法,促使患者“三排毒”,保持阴阳平衡。“三排毒"理论,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治愈者不胜枚举。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璀璨的医学瑰宝。岳父对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无比热爱,尤其是对祖国的针灸学,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把它看得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宝贵和重要。他把传承针灸医术,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60多年来,他刻苦学习,深钻细研,精心实践,努力创新,行医中,始终永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从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他眼里,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不是有权有钱,也不是吃喝玩乐,而是能每天和患者朝夕相处,能每天为病人解除病痛。惟有治病救人的时候,才是他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
六十年代,由于我国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艰苦,致使大多数人营养不良,免疫力很差,小儿抽风和小儿麻痹病症屡见不鲜,因此岳父用电针疗法治愈了很多患者,胡家庄村的葛志来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患病后不能行走,经过岳父的多次治疗,不仅恢复了健康,而且还建立了幸福的家庭。1988年8月,夫妻二人专程来看望岳父,那时正逢我的大女儿诞生,屋里急需换一张三人床,他帮我把放置在岳父家的那张床,抬到了我们居住的地方。
七十年代,体力劳动任务繁重,很多人患上了腰腿痛、眼斜嘴歪疾病。这类病人多数是因为长期承受着高负荷的体力劳动,再加上风寒潮湿的侵袭,使关节、腰间盘和神经发生退缩性病变,从而形成了这种风湿类疾病。在岳父的电针疗法医治下,众多的腰腿痛患者效果非常明显,极大地减少了病痛的折磨;眼斜嘴歪患者大多数都能痊愈,基本上不留遗症。
80年代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由于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出现了大量的“三高”病人,引发了心脑血管疾病。有的患者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有的说话吐字不清、走路离不开拐杖。凡是经过岳父针灸治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有的很快就能生活自理,有的还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长期以来,肿瘤是剥夺人类生命的头号大敌,人人谈癌色变。岳父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了癌症的实质就是“亏津症”,由于身体不发汗,阴毒无法排出,久而久之的淤积不散就形成了肿瘤。这在《王叔和脉诀》中也有论述:“阴毒伏气切三焦,不动荣家气不调;不问春秋与冬夏,徐徐发汗始能消。”可见“亏津症”同《王叔和脉诀》中论述一脉相承。通过针灸治疗,打开患者的发汗通道,让阳气正常上升,逼出阴毒,自生津液,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病情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他通过潜心研究和大胆实践。已有延长生命两年多的病例2人,一个是河北省衡水市的高志,另一个是阳泉市营阴郊区的张艳萍。
岳父是毛泽东时代成长起来的赤脚医生,在长期的针灸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治疗诸多疑难杂症当中,谨小慎微,精益求精,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医疗事故,治愈了很多患者。其中有一位是市级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的危重病人高存明。然而通过岳父的精心治疗,不但从死亡线上夺回了他的宝贵生命,而且奇迹般的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驱逐病魔,造福人民。这是岳父的座右铭,也是他无比热爱中医医学的深厚情怀,更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最大心愿!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不久,《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当侄女告诉他这个消息后,老人家心里乐开了花。于是他积极响应,并在2018年10月,按照其中第九条的具体要求,到县卫生局报名,12月23日参加了省级考核。在考核过程中,虽然他是接近81岁高龄的老人了,然而依然积极准备资料,在平定县、阳泉市卫生主管部门的推荐下,顺利参加了山西省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考核程序。
面试之后,我们兄弟姐妹经常关注本次考核结果,多次在网上查看考核信息,关注时间长达三年之久,直至2021年12月初,仍然没有查到考核结果。尽管如此,岳父依旧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继续为患者精益求精地进行针灸治疗,竭尽全力减少病痛对患者的长期折磨。
2021年12月,岳父将要跨入84岁的高龄。然而他始终惦记、期待着2018年12月那次难忘的考试。他多么想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名正言顺地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为广大患者服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21年12月16日上午,岳父接到县卫生局取证的通知后,徐平弟立即开车陪岳父前往。一个渴望已久的医师资格证书,其红色封面上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字样的国家级证书,终于捧在了岳父那双起死回生的手中。在那些日子里,老人家格外高兴,每当和家人视频聊天的时候,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而灿烂的笑容。
仔细端详着这个姗姗来迟的医师资格证书,我既赞叹不已,又自叹不如。一位耄耋老人,千里迢迢奔赴省城太原去参加中医专家的面试,全国各地能有几人?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又是何等地可贵?我们做子女的都深感可望而不可即!这种对祖国中医医术的执着和热爱,充分展现了一位赤脚医生成长为专长医师的独特风采!
治病救人是岳父一生最大的快乐,疑难杂症是他不断攻克的医学难题。在60多年从医的历史长河中,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赤脚医生,却做出了一件件不平凡的事迹。60多年来,他不嫌脏,不怕苦,不分昼夜,不计报酬,风里来,雨里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心甘情愿地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真可谓一颗红心为人民,两根银针治百病。愿天下苍生岁岁无恙,盼人间百姓年年安康!

作者简介
董桃森(微信昵称:桃李芬芳),山西省平定县语文高级教师,桃李文化传媒签约作家。1985年毕业于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曾任中小学语文教师,营庄中心小学校长。在报刊杂志、地方文献、以及多家文学平台,已经发表了新闻报道、诗歌、散文、杂文、通讯等200多篇,有多篇诗文在各类征文中获奖。
“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zuojia001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