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正大光明牌匾(正大光明匾悬挂于故宫的哪一个店)

北京故宫正大光明牌匾(正大光明匾悬挂于故宫的哪一个店)

密立储君开创于雍正帝,是由在位的皇帝选定继承人,秘密写名,装在锦匣里,藏于“正大光明”匾后。一旦皇帝驾崩,便取下锦匣,打开事先写好的谕旨,看选定谁为皇储,然后由他继位当皇帝。

它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有一定的选贤任能之妙,甚至若发现预立者有问题,还可以更换;同时,它和原来清朝不立储君法也完全不同,可以避免“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可能出现的失误。

另外,皇帝虽然立了储君,却又不公之于众,被立的皇子本人不知道,其他的皇子也不知道,这样既可以避免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又可以避免诸皇子与储君及皇子之间为争夺储位而进行的争斗。

再者,也防止了攀龙附凤之辈乘皇子争夺皇位之争结党营私,对国家造成危害。

皇位更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长期以来对君权的转移产生着一些作用。康熙朝末期出现的储位之争,前后持续了不少于二十年的时间。尽管雍正帝是皇位之争的胜利者,但他作为当事人,还是非常厌倦这种争斗的。所以他基本坐稳宝座之后,便着手解决皇位继承问题。为此,他于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在乾清宫西暖阁召集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等,向他们面谕建储之事。

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诸王大臣等当各竭忠悃,辅弼朕躬,俾朕成一代之令主,朕于尔等亦必保全成就,笃厚恩谊,岂非家国天下之大庆乎。朕意若此,诸王大臣其共议之。

当下在场诸王大臣异口同声:“皇上圣虑周详,臣下岂有异议,惟当谨遵圣旨。”

雍正帝见到诸王大臣完全赞成,龙心大悦,对大家说:“尔诸臣既同心遵奉谕旨,朕心深为慰悦。”于是命令其他诸臣退下,只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当众将密旨封于锦匣,收存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认定万无一失后才离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推出秘密建储制度。

北京故宫正大光明牌匾(正大光明匾悬挂于故宫的哪一个店)

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乾隆帝于西暖阁召见总理事务王大臣和九卿,谕遵皇父之制,密立储位。这位密旨中指定的储君,就是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皇次子永琏。不料乾隆三年,九岁的永琏患了重病。十月十二日,乾隆帝亲奉皇太后至宁寿宫探视,然而永琏竟于当日去世,乾隆帝悲痛万分。

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乾隆帝遭受第二次大的打击——他心爱的皇七子、孝贤皇后所生永琮,年方二岁,以痘殇。

乾隆帝两次欲立嫡子为储君,均未能如愿,痛定思痛,认为此举有所不妥,因而遭到祖宗的谴责,才有此难。两次痛失亲子,这对于乾隆帝的精神打击是异常沉重的,而打击尤甚的是他们的亲生母亲——皇后富察氏。在永琮夭折之后,她悲痛欲绝,终在乾隆十三年春伴随乾隆帝东巡的途中一病不起,逝于返京的御舟之中。

“二十二载伉俪相得”,一旦永诀,乾隆帝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而宗庙社稷付托不得其人的烦恼,更是忧得他日夜不得安宁。他变得暴躁易怒,他抓住皇后丧葬中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兴师问罪,在平静的宦海中掀起了重重波澜。

在皇后死后的半年中,有一百多名大臣或被革职,或被降级,或被罚俸,甚至被处死。乾隆帝的雷霆之怒从外廷袭到内廷,当时已二十一岁的皇长子永璜首遭祸殃。永璜在皇后去世后,因为死去的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故而没有表现出十分的哀痛。这是乾隆帝所不能容忍的。

同时遭祸的还有皇三子永璋,乾隆帝曾对他产生好感,并寄予希望,但在皇后去世时,十四岁的永璋的表现也令乾隆帝不满。

乾隆帝在盛怒之下,断然宣布,此二人断不可承继大统!永璜遭到严重的鞭挞,郁郁寡欢,终至染疾在身,于一年以后,即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命归黄泉。永璋也在惶恐不安中于乾隆二十五年死去。

北京故宫正大光明牌匾(正大光明匾悬挂于故宫的哪一个店)

皇后死后的第二年,即乾隆十四年,皇九子早殇,未命名;又过了两年,即乾隆十六年,皇十子早殇,未命名;乾隆二十年,皇十三子永璟早殇;乾隆二十七年,皇十六子早殇,未命名。一连串的家庭悲剧接踵而来,乾隆帝一次次地受到精神上的挫伤。

从表面上看,乾隆帝是一位多子的皇帝。他在名义上曾拥有十七位皇子,但有七位皇子不满五岁即夭折,其他十位虽长大成人,却只有六位活过了三十岁。能够考虑立为皇储者,已是寥寥无几。那为数不多的几位长大成人的皇子,又难以令他满意。

这时,乾隆帝欲立为皇储者是皇五子永琪。永琪为愉贵妃珂里叶特氏所生,其母于雍正年间入宫,乾隆初年被封为贵人,乾隆六年封愉嫔,乾隆十年封为愉妃,死后以贵妃入葬。

永琪少时能讲满语,骑射娴熟,深得乾隆帝喜爱,这是乾隆三十年正月间乾隆帝心中装着的皇储(这一年永琪被封为荣亲王)。

皇五子永琪于乾隆三十一年死去。乾隆三十年以后,乾隆帝仅生一子,即皇十七子永璘。这是一位好游嬉、不喜读书、不务正业的公子哥儿。他曾半开玩笑地对人说:“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顶上。”

乾隆三十年,继皇后乌拉那拉氏乾隆帝南巡至杭州,与乾隆帝发生龃龉,竟一气之下剪去发辫,触犯满洲禁忌,从此被冷落。第二年乌拉那拉氏于孤寂冷漠中死去。乾隆帝令治以皇贵妃之礼,并削夺其皇后位号。她所出的皇十二子永璂自然也被排除在立储之外。

北京故宫正大光明牌匾(正大光明匾悬挂于故宫的哪一个店)

母以子贵,天经地义,而雍正朝与乾隆朝却有不同的选择。雍正帝择嗣的依据不是生母,而是皇子本人。乾隆帝则有不同,皇后富察氏在他心目中更受爱重。乾隆元年,永琏被密定为皇太子。皇太子早夭,此后的立储,乾隆帝仍然掺杂着对皇子生母的好恶,这种感情因素对于他选择储君起着较重的作用。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秘密立储,被选中承继皇位的是皇十五子永琰(即位后改名颙琰),为令贵妃魏佳氏于乾隆二十五年所生,即后来的嘉庆帝。

全新时代并未如期而至。乾隆帝所期许的“我朝圣圣相承,乾纲独揽,政柄从无旁落”宏愿也未得以实现。由于雍正帝设计秘密立储制度的核心政治理念是有利于在位皇帝的政治统治,因此,实际上这种以孝忠于在位皇帝为立储基本条件的、由上而下的“选拔”制度一经出现,就已经为清代后期皇权的弱势命运埋下了伏笔。以表面上平静的政权过渡为基本特征的秘密立储,最终换来了储君在后来政治作为上的压抑与无能。

看看清代后期一代不如一代的皇帝,就会令人感到,他们并不是政治斗争的强者,而是政治强人手中的玩偶,政柄旁落终成定局。尽管说后来的皇帝素质每况愈下,和生育率过低、可供选择的皇子太少有关。然而,由此也可以进一步证明,这套皇位继承制度在设计之初就有着严重的缺陷,因为它本身排斥了包括生育能力在内的其他重要选拔条件。

秘密立储,最终非但未能解决结党营私、攀龙附凤的旧病,而且还使皇权政治患上了软骨的新症。这实在不是什么好法子。


摘自 | 《领导文萃》2022年2月下,原标题为《乾隆帝秘密立储的前前后后》

稿件来源 | 《乾隆十二时辰》

本文作者 | 吴十洲

责任编辑 | 芜影

微信编辑 | 少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9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