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沪惠保回归,
5月25号上午10点启动预约投保,上线5小时,预约投保人数就破百万了,这人气丝毫不亚于去年沪惠保。

不过,今年的沪惠保相较于去年的价格涨到了129元/年,只贵了14块。
而且比起去年,增加了15种海外特药费用和2种CAR-T治疗药品费用的责任,
要知道,去年这两种责任的费用可是很高的,看来又是保司要割腰子的一年。

惠民保运营了几年依然热度不减,“顶流”实锤。
但不为人知的是,惠民保火爆的背后,是保司入不敷出的窘境。
涨价对惠民保来说,是个选择题。
其实对于惠民保,未来面临着两个选择,
但无论怎么选择,都会有利有弊。因此,对惠民保来说,它未来的路,都不太好走。
一、惠民保问题重重的现状
惠民保发展到现在已经两年有余了,在设计之初,目的是普惠大众,介于医保和百万医疗之间。
近几年惠民保在全国遍地开花,凭借着低门槛、低保费、政府指导的优势,很多人都参与进来。

根据中国保险网公布的数据,截止2021年底,惠民保覆盖28个省、244个城市,参保人数超过1个亿,保费规模超过140亿。
在惠民保攻城略地的同时,惠民保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已经赔穿了的惠民保
保费便宜,门槛又低,大量带病人士和中老年人都会投保惠民保来增加保障,随之而来的就是可能会出现超赔的风险。
根据这几年各地惠民保发布的理赔数据,惠民保不是大家所想的颇有盈利,真实情况是快要赔穿了。
以火爆的沪惠保为例,虽然去年的保费收入达到了8.5亿左右,但是人家赔的也多啊。
其中公布的数据来看,10个月赔付超过6.13亿。

按照这个趋势来看,沪惠保估计会把大部分保费都赔出去。
其实不赚钱还好,起码还能基本保平。
很多城市的数据就不是很乐观了。
我们再来看几个城市惠民保公布的数据:
深圳市惠民保,可以说是老祖宗了,从2015年至今,保费从20元涨到39元,投保人数也从400万增加700万。
在过去的6年中,它累计收取了9亿的保费,但是赔偿了11.11亿,妥妥地入不敷出。

还有广州穗岁康,2021年参保人数约309万,保费收入在5.94亿左右,近一年赔了4.7亿。

加上运营成本啥的,其实很多地方的惠民保都是亏钱的。
2、无限价格战
在惠民保的定价中,关键因素是城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的历史赔付数据。
而事实上,很多惠民保产品的定价远低于成本,定价都是在几十和上百之间。
比如:今年深圳惠民保中的深圳重疾险的价格39元。
够低了吧!
你说保司想赚钱吗?
毋庸置疑,当然想啊!
那为什么把价格定的这么低,图什么?
原因很简单,两个字:获客。
这其实是保司之间的一种不良竞争,通过惠民保业务开扩出新市场和客户,变相用低成本获得新客。
这种方式对保司来说,是性价比比较高的,总比送油、送米和送家电来的直接一点。
为了抢占市场,不惜大肆开展价格战,直接影响市场秩序。
去年,银保监发布了一份文件,其中提到了这么一条:

对低价恶性竞争、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重点查处。
3、不保证续保
惠民保除了赔钱的风险,还有就是不对续保做承诺。
买一年就是一年,下一年能不能买没有准信,而且更不可能承诺保证续保。

令人担心的是,惠民保风风火火搞了一年、两年、三年,然而产品却不断地在亏损。
如果有一天惠民保退出了市场,那么对于那些不符合健康要求和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群体来说,他们应该怎么办?
比如益阳的益惠保,20年9月发布了落地消息,卖了没几天,结果就这么停售了。
对于那些已经购买的人来说,由于停售,很有可能错过买其他商业保险的时机,留下这一地鸡毛,谁来负责?
4、夸大宣传
惠民保是保司和政府联合主导的产品,所以很多产品在宣传时,经常利用政府的名字营造出一种很靠谱的感觉,不可避免就会夸大宣传。
有政府的支持,保司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宣传机会呢?
过于宣传低价,反而淡化了免赔责任,
过于强调百万保额,淡化了赔付比例。

讲真,惠民保也不是万能的,怎么可能几十到一百的产品就能做到尽善尽美?
比如,有些城市的惠民保都不保外购药,不保医保目录外的费用等。
作为一位消费者,肯定更信任有政府在背后撑腰的产品,然后由于一些特地的夸大宣传,混淆了消费者的理解,以至于在不清楚责任的情况下直接闭眼入。
最后发生理赔了,结果预期和责任完全不一致,引发理赔纠纷,骂骂咧咧留下一句:呸,保险都是骗人的!

这就是惠民保的现状,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前景一片光明,
像价格战、赔钱、不保证续保、夸大宣传等,都是惠民保发展的道路上的荆棘。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希望惠民保能够披巾斩棘,持续的走下去。
只是希望他走得能更健康。
二、惠民保当走向何方
仔细思考惠民保的现状,
其实最根本的矛盾点就是“钱“,根源问题在于其定位的模糊性,
它到底是该走政府指导的普惠型惠民项目,还是保司主导的能盈利的项目?
1、如果它是政策项目
前段时间,部分城市常态化核酸检测收费引起很大争议,受到了很多普遍的关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免费核酸检测的的话,费用可是不低的,那这笔钱该由于谁出?
地方政府还是医保基金?
网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做核酸的企业,感概地方政府欠债,如此大规模的普惠政策项目,要花的钱真的得不少。

同样的,如果惠民保走政策项目的话,也会面临同样的情况,向医保方向靠拢,那就由政府兜底,政府是实行强制缴纳将惠民保变成地方补充医保。
政府可以动用个账资金采购,有政府的背书在,保费人数和规模肯定不少,这也是惠民保可以持续走下去的重要原因,保费上需要维持相对较低的水平,在价格上肯定采用无差别定价,在面对高风险人群,可以以补贴的形式降低他们的购买门槛。
为了提高保障动力,免赔额得降低,加大医保外报销和既往症用户的报销比例,当然,政府还得合理制定理赔规则,按照之前的赔付标准,政府财政容易出现赤字。
不过这样做会大大地消耗医保基金,直面一个现实的问题:医保基金还有钱吗?

这个答案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数。
如果惠民保走政策性项目,会让本不富裕的医保基金雪上加霜。
很明显,这条路走不通,那走商业方向呢?
2、如果它走商业方向
如果向商业方向靠拢,那么保司主导的惠民保得盈利才行,政府的指导为辅,继续维持当前的模式,只不过需要政府对保司的高赔付率进行补贴。
商业保险以盈利为主,当前的保费肯定不适用,上涨保费是保司必然的选择,在保费上,保司可以对用户进行差价定价,进行根据用户的风险确定保费,年纪越大,保费越高。而且中老年人和既往症用户大概率不会纳入保障范围之内。
为了盈利,保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投保门槛
明确告诉大家,做不到。
惠民保之所以能卖这么火,最大原因是它的投保门槛低,允许带病投保,没有年龄、职业要求,无需体检,甚至连既往症都能赔。

这可以说是活菩萨了,以前被商业保险拒保的人,现在都转向惠民保了,导致出险的人变多,有些保司不仅没赚到钱,甚至超赔了。
那如果把投保门槛提高,这个方法可行吗?
比如:65岁以上的老人不能买,和商业保险一样设置健康告知门槛等。
这样一来,惠民保和商业保险的区别就缩小了,这样还惠民吗?
这样做相当于砸了自己经营起来的口碑。
扪心自问一句:合适吗?

(2)减少保障责任
既然提高门槛责任不行,那可不可以把责任减少了?
比如之前赔付比例为70%,减少20%,之前免赔额1万,现在提高到2万。
这样一来降低理赔金额,二来提高理赔门槛,保司超赔的概率大大地降低了。
不过,惠民保的保障本来就一般,大多数产品只能报销医保目录内的费用,现在减少保障责任很可能失去大部分的受众群体。
对带病投保等人群来说,从雪中送炭变成了雪中送火柴了。

(3)涨价
现在用爱发电的方法很难行的通了,
没有盈利的产品,难以持续发展。
惠民保一开始是靠低价来占据市场的,但是很多保司都亏损了,想要持续发展,涨价是必然的,不过涨多少,怎么涨,是问题的关键。
话说回来,大家本来就是奔着低价去的,一顿操作,保费和规模肯定会降低,可赔付人群变窄,之前的发展模式就不可持续,保司法想要开阔市场,需要更多的营销。
如果提高投保门槛、减少保障责任和涨价这三种方法不符合惠民保的性质,那么还能走停办这一条路。
既然赚不到钱,又不能阻止亏损,对于保司来说,停办惠民保是最直接干脆的降低损失的方法。
但,你希望惠民保停办吗?
不希望吧,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达则兼济天下的正义感吧,更多时候想的还是那些比较困难的人群。
当然,惠民保也可以走商业和公益之间的路线,继续维持当前的模式,以商保为主体,但依靠政府背书来推动市场发展。
惠民保能不能坚持下去,赔付率至关重要,而影响赔付率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参保人员人数,加入的人越多,基数越大,收到的资金越多,越不容易被赔穿。
从受众面上来说,一二线城市持续性不会太差,只要政府宣传给力,惠民保稍微涨涨价(保证保司不能太亏)等还是能够运营的下去的。
三、一二线城市惠民保对比,他们产品如何?
作为一种普惠性补充医疗保险,惠民保对服务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功能,它低价格、低门槛、高保障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在医保内、外高额的医疗负担。
目前大多数城市都有自己的惠民保,为了方便大家,我特意整理了全国30个城市的惠民保的信息,
我们先来看下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惠民保:

再来看下个二线城市的惠民保:
成都、杭州、南京、苏州。

武汉、重庆、长沙、大连。

厦门、合肥、沈阳、青岛。

常州、济南、西安、兰州。

哈尔滨、长春、南宁、昆明、南昌。

东莞、合肥、天津、芜湖、珠海。

1、保费
在这份最新的一二线城市惠民保表格中,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惠民保保费相差不大,基本是在100元左右。
不过相对比前几年几十到一百之间的惠民保来说,价格提升了不少。
比如2020年的苏州苏惠保的价格是49元/人,保障一年,而2022年最新的苏州苏惠保价格提升到了79元,保费涨了30元。
保费上涨除了上面说的和保司超赔有关以外,保障内容也增加了不少。
2、保障内容
2022年最新的惠民保,相比前几年的产品来说,保障内容更加丰富了。
首先,之前很多城市的惠民保不会把特效药费用列出保障范围,现在的一二线城市惠民保基本都有,而且保障力度也很强。
以重庆渝快保(升级款)为例,

31种肿瘤特药+11种罕见病特药,都在保障范围之内。
年免赔额0,保障金额高达50万,在特定药店就可以报销。
肿瘤特效药的自费费用,长期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以肺癌靶向药中价格比较低的易瑞沙为例。
单盒价格2300元左右,一个月疗程大约要7000元,如果医保报销90%,每个月还要承担700元,一年下来也要8400元了。
把这些肿瘤特效药纳入保障范围,对带病投保的人群来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其次,有的城市的惠民保增加了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金CAR-T治疗药品费用保险金。

以上海沪惠保为例,都这两项都纳入保障范围了,要知道这两个项目自费下来,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也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起的。
相信去年一针120万的天价药让很多人吃了一惊,

如今把这些昂贵的特效药纳入保障范围,无形中帮助了很多家庭。
最后,有的城市的惠民保增加了新冠肺炎补贴和超高自费医疗补贴等,
以东莞市为例,在责任中有超高基本医疗费用补偿。

这样的责任大大降低了因病致贫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不管是保障范围还是保障力度,都越来越强了。
写在最后:
惠民保发展到现在,来到了左右为难的窘态,
像商业方向靠拢,“惠民”就名不副实了。
像医保方向靠拢,保司都赔成那样了,未来还能继续办下去?
惠民保低保费、高保障,是一款很好的产品,
我们普通人要是遇到了,一个字“投”就完事了。
对于惠民保目前遇到的瓶颈,
公子希望惠民保能早日克服,给普通家庭提供更好的保障。
最后,只希望它能存在久一点!
以上!

点击播放下方视频,获取100个网络创业项目,
打造每月被动收入8000的副业项目。
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创业项目学习群(请一定填写备注,不备注不通过)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创业项目推广技术课程免费分享!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7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