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堂正规吗(沈园堂足浴店)

沈园堂正规吗(沈园堂足浴店)

6.有爱,你就到“沈园”来

到了绍兴,沈园是要去的。到沈园也方便,它离鲁迅故居不远,步行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也可在三味书屋门前的埠头,乘脚划船沿极狭小的河道过去。

我们到沈园,主要不是由于被这个园林,而是被一个人和他所写的一首诗所吸引。

沈园也叫“沈氏园”,园门口就有郭沫若这样的题名匾。它的历史很悠久,是绍兴唯一一座保存至今与苏州的四大名园之一“沧浪亭”同时期的宋式园林。它和很多苏州的园林一样,本是南宋沈氏富商的一个私家花园。最初的沈园也是一个名园,有记载称它“池台极盛”。但凭我们目前看到的园景,感觉它与苏州园林所讲究的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近景物的层次等,还是稍有不及。因为它是一个幸运地几被丢弃捡回来的文化瑰宝,还带着历史的创伤,又是地处经济发达的绍兴市区寸土寸金的中心地带,历史名园复原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好在它有一个与园林融合在一起的著名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这个人,这个故事,比园林胜景更吸引人,这在苏州园林中好像还没听说过。

我们几十年前到绍兴,没听人说起过有这样一个名园,原来经历了八、九百年的历史沧桑,当年也曾盛极一时占地八十多亩的南宋名园“沈氏园”,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几被湮没,荒凉破败不堪,只有研究历史的人还记得有这么一个园林,而且与一个历史名人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密切关联。于是到了六十年代,仅存一隅的遗址被列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十年代以后开始在旧址多次发掘、修复和扩建,恢复到近六十亩的规模。我们现在看到园内有石碑坊,零零落落散布的六朝井亭、八咏楼、孤鹤轩、双桂堂、半壁亭等古迹和仿古楼堂建筑,它们和湖塘边的芦荻莲荷残叶,放翁桥下的水影波光互相呼应,与在堆置的假山上、石径旁遍植的桃、柳、梅、竹花树连缀衔接,似乎都在刻意营造宋时的风韵。据说陆游爱梅,所以沈园到处可以看到梅花:腊梅红梅白梅都有,有的单棵的,也有成片的,还有盆栽的,都竞相开放在水榭边,道路旁,庭院前、假山上。特别是连片的腊梅,黄灿灿的花树在冬日暖阳下散发出阵阵浓郁的芳馨,沁人心肺。

沈园正是陆游和唐婉爱情悲剧高潮的发生地,有两首脍炙人口的题壁《钗头凤》词作为证。史记绍兴21年的一天,因婆母之命难违,婚后情深意笃却被迫劳燕分飞的有情人陆游和唐婉在沈园邂逅,陆游感慨万端,挥笔题《钗头凤》词于壁间,痛诉“离索”之苦。唐琬知道后和了一首《钗头凤》,“凄凄惨惨戚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交织着受封建礼教羁绊被迫离异的悲愤、无奈和同样的离索之苦。唐婉此后再也承受不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终日郁郁寡欢不能自己,不久抑郁离世。陆游后来北上抗金,又到四川等地当官,风风雨雨几十载,但是他对唐婉的眷恋之情依然无法排遣,直到晚年,他还数度临沈园,赋诗述怀,追忆与唐婉的爱情。

因此游人到了沈园都非要见到这段断墙残垣不可,虽然知道这是重建的,不是原物。因为断壁上有重镌的陆游和所唐婉的两首《钗头凤》,这是沈园的主题,点晴之笔。

只见在题壁诗墙前人头攒动,一群人来了刚走,另一群人又来了挡在墙前,举起相机想把断壁上的诗句照全都不容易。只听得一个很年青的女导游站在陆游的《钗头凤》题壁诗前,抑扬顿挫地为游客地朗诵着:“红酥手,黄籐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措,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句句声情并茂,像在朗诵会上表演那样,都听得让人动情。我想只是在绍兴会有这样认真的导游,她把导游解释当作了一个介绍家乡辉煌历史文化的机缘,表现出一种绍兴人的自信和自豪。在残墙的另一边同样的人头攒动,都在读唐婉的那一首《钗头凤》和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阑干。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千秋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两首《钗头凤》,千古成绝唱。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封建礼教摧残人性和爱情自由的故事。在浙江并不缺少爱情故事,如家喻户晓的梁祝故事,白蛇和许仙的故事,但这些都是民间传说或神怪传奇,只有陆游和唐婉的故事是真实的,因此它更感人。现在大家都在讲国学讲传统,其实传统道德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不是什么传统都要去继承的,已经被五四以来民主革命冲垮的封建礼教切不可以让它沉渣泛起来摧残人性之美。

沈园的双桂堂每天定时为游客演出越剧等绍兴地方戏,类似于堂会一样,不大的院子里露天摆满一排排观众坐的藤椅,厅堂就是“舞台”,演员就在厅堂内“出将入相”。厅堂两边有一副楹联,将陆游的一生浓缩成“铁马秋风大散关前长饮恨”、“断云悠梦沈家园里更伤情”,这大概就是演出的主题了。晚上有专场演出,谓之“沈园之夜”。我们进双桂堂时碰巧赶上下午的演出,便找到空座听了一会,然后把座位让给了后到的游客。庐山上有天天为上山游客专放张瑜郭凯敏主演的《庐山恋》影片的电影院。我想在绍兴的沈园,演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也该会常演不衰吧,因为这个爱情故事蛮感人的,再加绍兴的地方戏越剧不论南方、北方人喜欢的人不少,况且每天的游客都是新的。

这么说来,沈园就是一个“爱”园。我想绍兴人在修复沈园时肯定有过这种考虑。我们看到园内除重修了《钗头凤》题词壁外,还增添了连理园、情侣园等与“爱”有关的园景:石板路上刻的爱情诗句,双心相印的青石小池,还有那挂在走廊、水榭廊桥里的许愿风铃和系着红丝线的桃木爱心牌……沈园无处无爱,一景一物都有情。这个爱,那个情,已经超越了男女之间,你看那些许愿牌里好多都是对儿孙、对长辈、对亲人、对朋友的祝愿,大爱无疆!

世人谁无爱?沈园,对长相爱的、正相爱的、准备相爱的人,无疑都具有极大感召力。

我想为沈园写一句广告词:有爱,就到沈园来!


沈园堂正规吗(沈园堂足浴店)

7.绍兴古城及古桥、古街

绍兴,曾被人与江苏的苏州并称东方威尼斯,应该是一个浮在水上的城市。年青时乘火车途经绍兴,在有节奏的“咔嚓咔嚓”声中从车窗远望绍兴平原,阡陌纵横,水网连片,河道边有悠长的石板古纤道相伴,也确有过这种感觉。近几十年,绍兴城市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所属的几个县(区、市)经济发展水平都跑在全国全省的前列,几乎看不到很大连片的田野了,到处是耸立的高楼厂房,但原来的河湖水网还在,城区外的东湖、鉴湖和浙东大运河仍旧看得到水势浩荡,只是水质差了。浙江全省都在搞“五水共治”,究竟成不成功,就看那些官员到时肯不肯下水游泳,据说这条标准已经被官方认定。绍兴是治水英雄大禹的家乡,看来应该更有信心。留得碧水在,子孙享福祉。

但进入绍兴市区,更多的是看到它有和别的经济发达的江南城市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宽阔马路,除了几处名胜,已经很难见到期望中的“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的老绍兴味道了。

游览三味书屋时,终于见到了寿老先生家的台门前仿佛只容两个人并行那么宽的小巷一样狭窄的小河道,两边条石砌成的高高河磡,有下行通往小河的石阶、埠头,旁边泊着几艘待客的小船。游人见到这水道、这头戴乌毡帽的船工和乌篷的脚划船所透发出来浓浓的老绍兴味道,就会兴奋起来,当举起相机想把这场景摄下来时,警觉的船工发现后会马上把乌毡帽摘下换成旅游帽转过头或侧过身让你拍不成。绍兴旅游行业的船工见过的世面多啊,不肯把自己的形象白白留在你的镜头里,当作风景贴到网上去。

绍兴是两千多年的古城,应该有像西安、平遥那样的城墙、城门,如果保留得不完整也总会有一段像苏州“水门”那样的遗址吧,可是一直没有看到。原来绍兴城墙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经彻底被毁。有文史资料介绍,193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和绍兴驻军下令拆除城墙,目的是为了被日寇占领后,便于与日本鬼子在城内外开展游击战争,现在听起来理由似乎荒唐得可以。当时曾作测定,被拆城墙总长度有一万三千多米,直到到1939年上半年才全部拆除,位置就是现在被改造成为环城路的一大圈。我知道很多江南历史小城的城墙、护城河,后来都变成了“环城路”,但不是和绍兴一样的原因。可惜之至!

不过历史总是有沉淀的,古时的绍兴城还有存在于文字记载里的,遗迹也在不经意中时有发现。在水乡的绍兴,古城因地制宜造法非常罕见,城门有旱门,也有水门,还有水门、旱门双重的。据说正在修复一些古城门,有一处叫“承恩门”的就是水、旱双重城门,通浙东大运河的,这次没有见着,以后如再到绍兴,可能会去看。当然绍兴的古城墙更早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都城称“勾践小城”的,相传为范蠡所修,所以也叫“蠡城”,就在现今府山一带,据说也有部分已经修复,可惜那次清晨与同行的汪先生登临府山时不曾注意到。

总不甘心在绍兴感受不到“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寿家台门前看到的绝对不解瘾,于是决定去看一看有点名气的“八字桥”和“仓桥直街”。

我们从“沈园”出来去“八字桥”,知道“八字桥”离沈园不远,但怕人生地不熟走冤枉路,就在沈园门口叫了一辆三轮车。蹬车的是一个很壮实的汉子,看上去五十出点头。大家一路攀谈着。这位老绍兴自我介绍祖祖辈辈在绍兴生活,已经六十多岁了。从他的外貌和轻快有力的蹬车动作,一点看不出他竟只和我们只差那么几岁。他很“乐天”,说家里也不缺钱,子孙都很好,春节里也没有什么事,还是出来蹬三轮。他列举了蹬三轮的好处,别的老人跳舞、跑步,我蹬三轮一样是锻炼身体,现在“三高”什么的病一点都没有,还能挣到一点老酒钱,乘他车的来自五湖四海,和他们聊聊,为绍兴做宣传,也知道了别地方的一些事,天天很开心。

一边听着那位健谈的三轮车工闲聊,不知不觉由西向东进入八字桥直街,一会就来到八字桥下。桥的旁边有一楹柱贴满红色春联的小亭——“守候亭”,前面杂放着摩托车之类的东西,几位老人坐在那里聊天。

这是一座大石桥,看上去桥身总有三米多宽,桥拱很高,上去的横向石阶中间嵌两条直向的石条,大概是便于推车子(当然不是现在的汽车)上桥。桥脚和直街两边的房檐贴得很近,可见绍兴这座寸土寸金古城自古人们对土地资源的珍惜。“守候亭”与桥脚之间一块石碑上书“八字桥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国宝级的古桥!有地方史志记载八字桥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五十多年后有一次重建,近千年前的大型古石拱桥留存于今,能不珍贵吗?亭的另一边还有一块刻画着“京杭古运河”地图的巨石,原来八字桥也是见证古京杭大运河延伸段浙东大运河上的景物,可见它的文化价值还不只是一座古石拱桥。

八字桥的名气不仅在与它的“古老”和“大”,还在于它奇妙非凡的结构和造型,登临桥之巅,就会体会到。一眼望去,一条长河从桥洞流过,它南连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是古代绍兴对外的主水道之一。桥洞很高,是可以通行较大型的内河船的。八字桥的奇妙在于它不仅“水通南北”,而且“陆连三路”。原来八字桥的位置在三街交叉、三河交汇点,只有独特的桥梁架构才能适应这种特殊的水乡地形,于是绍兴人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杰作:桥下走船,桥上不但联通东西街道,而且接通临河而建南北走向的两边街道。只要走上八字桥头,东西南北交叉的三条街道都走得通,应该是我国最早的水陆多向“立交桥”了。走过“八字桥”的人,都会情不自禁赞叹绍兴人的智慧超群。

八字桥横跨的河道两边街道基本上保留着明清古民宅格局,正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贴了春联,黛瓦白墙大红春联倒映河水,别有一种风情。没有见到现在那些被过度开发的著名水乡小城的商业氛围,商户极少,街道很洁净,看上去市民很恬淡。没想到在绍兴市区里反而见到了原汁原味的水乡人家和街道。

在街上回头看八字桥,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这座桥为什么叫“八字桥”了。八字桥两条通向河街的坡道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八”字么?桥的另一边也应该是同样的一个“八”字,那么从东、西两头看同一河街一南一北的坡道,不也是个八字么?就是这些呈“八字”的桥坡,和挂满薜荔的桥洞,精美的桥栏、望柱,巧妙的桥墩结构,优美的桥型,使得这座将近千年的“立交桥”看上去优雅非凡,魅力四射!

东昌古镇不去了,就近去看看古城老街区“仓桥直街”也不错。绍兴有很多叫“直街”、“横街”这样的街道名,一般都是古城棋盘式旧街道的一部分,如府山下就有一条叫“府山直街”的,“仓桥直街”也在附近,是一个由河道、民居和街坊三部分组成,获得过“二○○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的历史街区。全长一点五公里的街区内街坊、台门等民居大多保留着清末民初建筑的原味,但格局和我以前看过的著名水乡古镇周庄、乌镇、周庄、西塘都不一样,特色鲜明,水乡古镇风貌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我们从直街北端一座很秀气的石拱桥——宝珠桥起步,宝珠桥也是绍兴一座名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桥下街口就立有街区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褒奖的石碑。登宝珠桥看仓桥直街,它的独特便一目了然。一般的水乡古镇都是有一条黄金水路,临河的两岸都是半边的街道,这半边街上有天棚覆盖,遮风挡雨避日头,埠头联通街道和水道,供人洗涤和泊船,河两岸的半边街则靠一座座拱桥接连起来。

仓桥直街也有河道,河道两边却不是街道,而是临河人家的后门,有点“人家尽枕河”的意思了,各家各户都有下河的私家埠头,看来水乡绍兴古城说它是“东方威尼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些河道在古时也应是各家各户出行的主要通道,如后门埠头泊上一艘小船,那就相当于现在的私家汽车了。仓桥直街不临河,是和河道并行的一条不过三、四米宽的绵长青石板路。街道两边的紧紧挨着的台门、店铺一直向南延伸,只有靠西面一边的后门临河。我们沿着这条青石板老街往南走,不时有叮叮当当的三轮车一辆或好几辆一起过来,蹬车的工人用绍兴话一边向游客介绍在街道上所看到,或回答游客好奇的问题,好像是北京的“胡同游”。

仓桥直街基本上还保持着它原本的风貌,极少(虽不是绝对没有)看到现代元素对它的侵淫。老街看上去是有点“老”,斑斑驳驳的墙体,窄得仅容一人独行的小巷,缠满电线的杆子,嵌满电表的墙头,垂挂着青鱼干、酱板鸭的窗口……这一段老街如今开了好多商店,铺面都小小的,有卖服装的,卖时尚用品的,卖文房四宝的,还有一些茶楼酒肆之类的。因为春节休假关门大吉,人气冷清,反而却觉得文气扑面而来。我们看到了街道里有绍兴药界老字号“震元堂”,鲁迅《阿Q正传》中写到过的“静修庵”,还有经改造成为戏剧研究所、书法研究所、当地名人资料陈列馆的,不一而足。离街区不远,还有一个好去处,是我每次到绍兴都想去却每次都擦肩而过看不成的地方——“青藤书屋”。这是一个纪念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山阴徐渭的纪念馆。我们从小就听徐文长吃白食的故事,但是知道他在书、画、诗文、戏剧等领域杰出的才华是在成人之后的事。青藤书屋很小,但很雅致,看到的徐渭书画作品可能只是凤毛麟角,但这已经够了,我们不是史学家,我们只是一个游客而已。

所有这些正是的老街价值所在。看上去老街住的还是“老住户”,这个“老住户”不仅指原来的住户,更指中老年的居民。因为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享受现代文明的向往是无法抗拒的,我想老街的慢生活节奏是很难让他们适应的,这些人逃离了老街,对保持老街的“老”反而更有利。但是,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旧日子里,仍旧用马桶、生煤炉。要让老街继续“老”,而让老住户一样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虽然很难,但并非不可能。不能因为现代文明毁了历史文化,也不能保护历史文化限制了保护区域人们享受现代文明的权利。

几次游绍兴,总想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想法写下来,这次总算写了一些,写完后还是觉得意犹未尽,但是总算没有白去一趟,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活到老,游到老,写到老,学到老。


沈园堂正规吗(沈园堂足浴店)

作者:钱银星

责任编辑:孙鼎期

排版:朱清植

普陀作协欢迎来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6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