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小升初那会,小学对口名校,户口对口普中,是按学校对口入学,还是户口对口入学,真纠结。成绩是踮踮脚,可以抓住名校的尾巴,放放手,也可被普中牵走。这所学校报考要奥数得奖,那所学校无条件报考。培训机构也在轮番轰炸,参加培训,代报考某校。我天天在网上搜集政策、资料、无意在一论坛找到一小升初QQ群号, 马上申请加入,人多力量大,消息不容错过。
不一会,显示已加入,并按群规改了群名—–某某妈(爸)某某校(小学)。一入群,便有管理发群规:发近照PP、报身高、三围,玩笑中一片祥和。QQ群的头像不停地闪烁,他汇报今夜奥数无眠,他报到明日英语集训,她贴份试卷,她出道考题,啊,家长的群,学习的群。
某校招考报名,消息从群里传出,大家蜂拥而动。先报名的家长在群里汇报报名的经过,发贴子, 图片,学校地址、乘车驾车路线、学校照片、考试日期、报名要求、甚至校方报名接待人的年龄性别,家长的群,友好的群。
这个学校报了名,那个学校开始考。考试次日,群里一片心得,有担心、有绝望、有企盼、有期冀,伴随不同的呼声,便会有安慰、有羡慕、有祝贺。在等待成绩的日子里,陆续又有其他学校报名、开考,换一批家长重复着同样的心情。
某校报考成绩出来了。接到通知的家长在群里一报到,群便沸腾了,道贺恭喜、羡慕无比。一连几天,群聚焦该校,接到通知的,皆大欢喜,没有消息的,望眼欲穿,无疾而终的,悲痛欲绝。家长的群,倾诉的群。
一校接一校的报名,一次又一次地考试,每一次都会激荡起群里的浪花。每一次的成绩,每一个通知,都会在群里轮番轰炸。几多欢喜几多愁,几家高中几家忧。
上最先岸的牛娃终于止住追逐的步伐,没有消息的青蛙还在水里挣扎。家长们互相打气,互通消息。某培训机构代报名,某校通知考试时间变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终,小升初尘埃落定。义务教育,总有学校可去,儿子去了他理想中的学校,群里也可稍做休息,八卦八卦,道家长理短,说新闻娱乐。因培训或是赶考,有的家长已成朋友。在群里道来,于是知道了有身价百万的富儒,有堂堂大学的教授,有市场卖菜的百姓,有钱的,没钱的,都在群里互相调侃,打成一片。
群里总有几个明星, 上到政策,下到做饭,只有没“八”到的,没有不能“八”的,引来粉丝片片。还有一些添油加醋,煽风点火的,总能保证群里不冷场,保持热度。一些打酱油的,匆匆来,匆匆去,现个身,冒个泡。还有长期潜伏的,偷着看,独自乐。
随着初中来临,群名一改“初中群”,群里依旧人声鼎沸,相约相伴到高中。
加入家长群,一如身上痒了要挠挠,路走多了要歇歇,那是,必须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6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