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6月,班禅·额尔德尼、周谷城、耿飚、叶飞等进行投票选举
1983年6月,在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彭真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有19人当选为副委员长,其中军队高级领导干部有5人,他们是韦国清、耿飚、叶飞、韩先楚、廖汉生。我们了解一下。

韦国清上将
韦国清是第三次当选为副委员长,在1975年和1978年的两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他均当选为副委员长。在57名开国上将中,他与乌兰夫是最早成为副委员长的开国上将,他俩是少数民族,当过副委员长的开国上将不多。韦国清当选人大副委员长前在军队的领导职务是中央军委常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负责主持全军政治工作。

韦国清副委员长在办公
韦国清于1977年至1982年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当时国家处于拨乱反正、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这时的总政是建国后最繁忙的时期之一,为什么呢?因为在文革中,军队许多老干部、老同志遭到诬陷和迫害,被强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文革结束后,他们迫切需要恢复名誉和分配工作。干部管理是总政的主要工作任务,老干部的问题都由总政负责调查核实解决。在中央的领导下,在韦国清的主持下,一大批受迫害的军队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和工作问题得到了解决。韦国清在总政主任期间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筹备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这个会议的规格很高,当时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等出席了会议。虽然是军队的政治工作会议,但却具有全局的重大意义。韦国清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邓小平在讲话中对韦国清作的工作报告给予充分肯定,说“是个好报告”。小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主席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确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点论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的重大意义,要求积极探索研究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的问题。

1977年8月,耿飚、韦国清、许世友(从左至右)在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上亲切交谈
韦国清1913年出生于广西,父亲因参加革命被敌人杀害。1928年,15岁的韦国清参加了壮族人民的领袖韦拔群领导的农民自卫军,1929年又参加了百色起义。长征路上,韦国清是中央军委干部团特科营营长,他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抗战初期,韦国清从事军队教育工作,为抗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人才。抗战中期,韦国清赴抗日前线在新四军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纵队的军政主官他都当过,率部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作战任务。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政委。韦国清能文能武,军政兼优,既是优秀的政治工作干部,又是出色的军事指挥员。解放后,韦国清以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的身份协助越南人民军进行抗法救国战争,参与指挥奠边府战役取得重大胜利。从1955年开始,韦国清担任广西的领导职务,主要负责领导地方工作。

1980年6月,耿飚在美国参观航空母舰,旁边是刘华清
耿飚是首次当选为副委员长。他当选前在军队的领导职务是国防部长,是新中国第五任国防部长,是唯一无军衔的国防部长。耿飚无军衔的原因是,建国初,他转到外交战线工作,因此,与1955年的授衔擦肩而过。在离开军队近30年后,1979年,耿飚出任中央军委常委、军委秘书长,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以耿飚的资历,可以授予上将军衔。耿飚的国防部长是接徐帅的班,而他之后是上将张爱萍接了他的班。如果没有足够的资历、威望和能力,在1979年不可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因为当时全军各大单位大部分一把手都是开国上将,比如他的两位老战友:杨成武是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是昆明军区司令员。

革命战争年代的耿飚
耿飚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著名的杨罗耿兵团的副司令兼参谋长,电影《大决战》之《平津战役》中再现了杨罗耿兵团的战斗历程。耿飚智勇兼备,文武双全,有胆有识,长期从事部队参谋长工作,历任红军师和军的参谋长,八路军旅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兵团参谋长,等等。

1979年,叶飞陪同邓小平视察海军工作
叶飞是首次当选人大副委员长。他当选前在军队的领导职务是海军司令员。叶飞1980年接替萧劲光大将出任海军司令员,他是建国后人民海军第二任司令员。其实他1979年就到海军工作了,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海军第一政委苏振华因病逝世,他接替了苏振华的海军第一政委的职务。当时76岁高龄的萧劲光司令员身体不好,就由叶飞主持海军工作。叶飞上任后,在海军系统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端正海军建设的指导思想,领导开展拨乱反正,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整顿海军工作秩序,为海军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叶飞上将
叶飞是唯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他出生在菲律宾,自幼随父回国读书,14岁参加革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叶飞担任过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闽东独立师政委,当时只有21岁。在开国上将中,在红军时期创建和领导一块根据地,主持根据地党政军全盘工作的开国上将很少,这充分反映出叶飞具有多方面优秀的组织领导才能。抗战时期,叶飞率部战斗在江南地区,骁勇善战、战功卓著。在1944年著名的车桥战役中,叶飞奉命在前线统一指挥,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取得重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叶飞是著名的华野1纵司令员兼政委,在陈毅、粟裕领导下,率部参加指挥了华东战场的一系列战役战斗,战果辉煌,1纵是歼敌最多的纵队,叶飞被誉为“华野悍将”。1949年,35岁的叶飞任第10兵团司令员,是三野四个兵团中最年轻的司令员。但在当年10月的金门战役中,叶飞所部遭受重大损失。1956年,福州军区成立,叶飞是司令员兼政委,并同时担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省长,领导福建党政军全面工作。1年多后,韩先楚接替叶飞任军区司令员,叶飞继续任政委,工作精力主要在地方工作。1958年在炮击金门的战斗中,毛主席指示由军区政委叶飞统一指挥,充分反映出主席对他的高度信任。

韩先楚副委员长会见外宾
韩先楚是首次当选人大副委员长。他当选前在军队的领导职务是中央军委常委。韩先楚是于1980年从兰州军区司令员调任中央军委常委。为什么不让韩先楚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其实当时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1979年,苏联又入侵阿富汗,祖国西北边防形势严峻,兰州军区的防御任务非常艰巨。韩先楚是几乎没有败绩的,他军事指挥才能和作战指挥艺术高超,是公认的战绩最优的开国上将之一。如果韩先楚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或许能取得更大的战果。开国上将中,能征善战的将领多的是,很多上将都能胜任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一任务。

粟裕、韩先楚、董其武(从左至右)参加会议
从红军时期到抗美援朝,韩先楚不畏强敌、不畏艰险,英勇奋战,锻炼出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立下了累累战功。在红25军长征路上,韩先楚率领本连、本营,多次担负冲锋突击、破阵歼敌、夺关开路、堵截追兵的战斗任务,几次在危急关头,掩护军主力和军领导脱离险境。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1936年的东征作战中,以1个营的兵力牵制了敌军5个团的兵力,并掩护了毛主席、彭老总的东征军总部。韩先楚的军事指挥才能大放光彩是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率领的东野3纵被誉为“旋风部队”,他本人被誉为“旋风司令”,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1946年10月,韩先楚指挥了新开岭战役,全歼国民党号称“千里驹”的25师,首创在东北战场全歼敌1个师的战绩。在1950年4月的海南岛战役中,他力主早日渡海作战,经过精心准备,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创造了帆船渡海作战取得辉煌胜利的壮举,及时解放了海南岛。现在人们说起海南岛战役,都非常佩服韩先楚的胆识和才能,否则海南岛会变成第二个台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韩先楚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参加指挥了一至五次战役。在第二次战役中,韩先楚组织前进指挥所,指挥2个军担负反击作战的主要任务。在向敌后实施迂回时,他亲自跟随担负主攻任务的1个军,以14个小时前进70公里的速度,按时插到三所里,切断了敌军的退路,打乱了敌军整个部署,对这次战役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受到彭老总的高度赞扬。

晚年的廖汉生将军
廖汉生是首次当选人大副委员长。相比前四位在军队担任的领导职务,廖汉生不算太高,他是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廖汉生是开国中将,前面4位是开国上将或相当于上将。虽然是中将,但廖汉生担任的领导职务并不低。1954年国防部成立,他是7名副部长之一,其他副部长不是大将就是资深上将。1957年接替刘伯承元帅任军事学院院长,政委是钟期光上将。1959年调任北京军区政委,司令员是杨勇上将,等等。

军事学院政委钟期光、院长廖汉生、副院长张震(从左至右)在一起。
廖汉生是湖南桑植县人,与贺龙是老乡,还是贺老总的外甥女婿。廖汉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一直从事部队政治工作,是典型的政工干部。廖汉生长期与著名的独臂将军贺炳炎搭档,共同指挥了许多战役战斗。抗战初期的雁门关伏击战就是贺炳炎与他一起指挥的。雁门关伏击战与平型关大捷、奇袭阳明堡是抗战时期八路军的经典战例,振奋了军民的抗日信心,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毛主席与英国记者谈话时,对雁门关伏击战给予高度评价。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廖汉生是军级干部,不符合授上将的标准,因此,被授予中将。当然,廖汉生之所以是军级干部,不是因为他的能力和战功不够,主要原因是他所在的一野只有两个兵团,再加上他的高风亮节,谢绝了彭老总让他当一野1兵团政委的职务,否则完全可以授上将。从廖汉生这次当选副委员长可以看出,他与韦国清、叶飞、韩先楚等战功卓著的开国上将一起在人大任职,说明中央是把他当上将使用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6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