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参烟价格表和图片(细支人参烟价格表和图片)

长春人参烟价格表和图片(细支人参烟价格表和图片)

乡土散文:烟屁股

文:辛增

  烟屁股,就是香烟吸到根上不能再吸而要烧到嘴唇子的那最后的一小段儿,也叫“烟蒂巴儿"。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小的时候基本看不见吸香烟的,家乡的老辈人抽的都是自己“踩"的关东烟,那是连老娘们、大姑娘都叼着烟袋的年代。那又为什么说“踩"烟而不说是“种",就是因为播种的时候把褐红色小于谷粒大小的烟种踩进埯子里,使其嵌进土里而不是用土埋。抽关东烟是用铜烟袋锅子装的烟沫儿,是没有烟屁股的,而那个年代吸的香烟是没有过滤嘴的,所以有被抛弃的烟屁股。

  也不能不说,在那个年代能抽上香烟的人,也是不同凡响的人物。特别是用食指和中指夾着一根小白棍儿,一头用嘴吸,一头闪着火光,冒着一呛一呛的清烟,那烟虽然也呛人,但有一股香味儿,老抽烟的能把食指指头和中指指头薰成黑黄色,并且还能散发出浓浓烟香味儿,这也是卖谝的资本。

  要说我真正接触到香烟,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从我参加工作时开始,于是便也学会了吸烟。那个时期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每人发一个副食品的白纸小本子,就用这个小本子能从供销社买到烟、酒、糖、线、肥皂等生活日用品。由售货员在小本子里写上品名,盖上一个红章,证明你已经购买了。当年我虽然不会吸烟,但看到同事们吸得津津有味,于是我也到供销社拿副食品小本子用钱领到了每盒一毛五地“握手"牌香烟四盒,每盒两毛二的“蝶花"牌香烟四盒,每盒两毛四的“大建设"牌香烟两盒,每盒两毛八的“迊春"牌香烟两盒。一个月的供应量我记得也就是这些,这些香烟也全是长春卷烟厂出品的,没想看見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烟买了,开始学着同事们把烟从嘴里吸进去,烟从鼻子眼儿里冒出来。第一口由于没把气流调解均匀,呛得我眼泪都出来了,在同事的指导下,顺溜了,吸上了虽辣且香的香烟,而且上了瘾。特别是在黑夜吸上一根儿,点燃的那头一闪一闪地亮着,觉得能增加很多的想象力。你可不用说,今天长春卷烟厂出品的高档香烟,也跟不上当年出品的最贱的“握手"牌香烟那样香那样有味道。那十几盒香烟哪够我一个月抽的,于是便把主意打在了烟屁股上。把吸完的香烟烟屁股攒起来,等抽完了整盒的,便把烟屁股拿出来,撕开,把烟絲用纸卷上,吸起来也能过烟瘾。当然那几个烟屁股也是接继不上,便在旱烟上做起了文章。旱烟劲儿大,烟瘾也随着涨了起来。尽管如此,我馋的还是那能显示着很文明的小白棍儿。不过当年旱烟也需要买,一个月就那三十出点头的工资,光抽烟就用去三四元钱,心里也不是滋味儿,于是便向农民大哥学起了“踩"烟。开上一小块地,踩上个百八十棵,侍弄好了,也够抽一年了。抽旱烟,我用过铜烟袋锅玉石烟嘴儿扁桃骨子烟杆的烟袋,下边还拴着一个绣花的烟荷包,可谓挺讲究吧,还有大头弯弯杆的烟斗,还用纸卷成喇叭筒一头粗一头细的白棍儿烟卷。当然有钱的人去买那高价用锡纸包装的“大生产"、“梅花鹿"、“参烟"抽。后来又出了一批没有商标的白盒“经济烟",九分钱一盒,随便买,嘿,抽起来也挺好的。

  那个年代的口粮是有标准的,农民是够不够三百六,每年都有青黄不接的日子。我觉得抽烟也有青黄不接的时候,陈烟抽没了,新烟还没下来,不想花钱买,所以就掉顿了。虽说烟酒不分家,也不能皱着脸和人要一袋烟抽,掉架。正当我上了烟瘾,又没有烟抽,迷啦摸啦什么也没有心思干的时候,却摆在我眼前的是一大包香烟屁股,把我乐得心花怒放。

  这一大包烟屁股是我岳母领着我那三四岁的女儿从家乡来看我带来的。那个年代最快捷的唯一交通工具是蒸汽机头的绿皮火车。她娘俩在候车室等车的时候,老岳母叫我女儿给我拣的。可見岳母是想着她的姑爷的,由于心里有我,才知道我需要什么,今天想起来对去世多年的岳母更生敬意。

  那个年代我曾多次坐过火车,在候车室里看到满地的烟屁股,心里觉得扔了可惜,不过我这样的大人怎么能弯下腰去拣烟屁股呢,也只有我那还不懂事的三四岁的女儿听她姥的话不怕寒碜为我拣烟屁股罢了。

  那个年代候车室里人来人往,上车的下车的一拨接一拨,川流不断,里面的空气龌龊难闻,特别是到了冬天,二等和三等的车站候车室,一进去,那浓浓的烟雾能把不会吸烟的人呛个腚蹲儿。那地上的烟屁股一片,车站的工作人员也不打扫,可能单等中午或晚上能扫一遍,扫完后再淋上一点水。哪像现在候车室里禁止吸烟,还有换风机。相对比较起来,今天的文明和卫生简直和当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沒有可比度。

  当年的那包烟屁股,真的像在我饥饿的时候吃了一顿米味。烟屁股上沾着鞋底下踩着的什么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也只能是“眼不见为净"了。这包烟屁股为我解决了青黄不接,当我把烟丝给同事抽时,他们说我这个老丈母娘真好。我还感谢我那不太懂事的三四岁女儿,也不知道埋汰,蹲在地上用手划拉着烟屁股。那一包烟屁股距今已有五十多年了,虽已成为历史,但我仍记忆犹新。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3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