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算法,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算法时时刻刻都萦绕在我们身边。
比如,你喜欢在某音上刷美女,那么不仅是某音,甚至包括你手机里任何短视频APP都会给你推送有关于美女的视频;
比如,你刚和身边人聊了几句你想买什么东西,随即打开购物网站,就会发现你想买的东西绝大程度上会出在推荐里;
比如,你是女生,那么你平时在手机各个平台看到的广告,都是关于服饰、化妆品、珠宝多一些;
你是男生,那么车、剃须刀、男士服饰、交友软件则会多一些。

……
总之,我们互联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算法密切相关。
从很大程度上讲,算法确实为我们的互联网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想看的内容、想买的东西不至于“大海捞针”。
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好像越来越失去对自己生活、隐私的掌控权,并且思维、认知都被算法固化在一个世界里。
在算法加持下,你很难看到互联网上的多面性。
最关键是,你并没有改变这现状的权利。
用户失去对自己的掌控权,这,当然是不合理的!
于是,在今年 1 月,国家就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要求APP 需向用户提供其算法推荐服务情况,同时还要给用户提供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从3月1日起开始实行。

直到今天,我们手机上的主流软件都已经允许用户关闭算法。
正如抖音、今日头条、微信、淘宝、百度、大众点评、微博、小红书等APP均已上线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功能。
不过目前来看,虽然这些软件在政策要求下上线了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功能,但好像是上线得不情不愿。
因为想在这些软件里找到关闭“个性化推荐”按钮,并没有那么容易。
许多APP都这个按钮放在了设置里的三四级菜单里。
比如想要关闭快手的“个性化推荐”,就需要先打开侧边栏,找到设置,点开设置后再找到“隐私设置”,这还没完,还要在“隐私设置”的十几个选项里找到“管理个性化推荐”……
如果不是打定主意一定要关闭,通常找到二三级菜单还没找到就已经被“劝”退了。

还有的APP关闭按钮则不在“隐私设置”里。
比如,抖音是点击设置-通用设置-管理个性化内容推荐,再点进去才能关掉。
看看抖音设置里有多少东西就知道有多难找了~
而拼多多则点击设置-常见问题-个性化推荐与广告,点进去才能关掉。
就问你们谁能想到关闭个性化广告会放在“常见问题”里

换言之,就是这些软件并不想让你关掉“个性化广告”。
至于为啥,我们看看网友关掉之后的体验就能明白个一二了。
关掉了个性化推荐,推荐的视频就变成了小学生喜欢的视频~

原来经常刷到的黑丝美女变成了大妈……


总之就是你关闭了个性化推荐之后,你绝对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但这个新世界,却不一定是你喜欢的花花世界~
甚至会想让你看不了几分钟就退出视频软件。
这样看来,关闭个性化确实是防沉迷的一种好方式~
但,这种结果并不是各个视频软件想看到的。
你在软件内呆的时间少了,也就代表流量少了,流量少了,那么占视频软件收入半壁江山的广告投放效益就会大打折扣~
不但对于视频软件,就算对于个人而言,很多人在体验过关闭“个性化推荐”之后,又会忍不住打开“个性化推荐”~
难道关闭“个性化推荐”就真的没什么用了?
牙牙不这样认为。
之前,我们是被动被“算法”左右,而现在“算法”的开关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不同的!
只是,可能各个平台还得继续找到关闭“个性化推荐”与推荐优质内容之间的平衡点~
平台既能保证流量,用户也不至于被算法完全掣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9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