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什么概念(国有企业是指什么)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很多,《基业长青》和《追求卓越的激情》等探讨的就是这方面问题。《基业常青》的核心思想是:“要想基业长青,企业的领导人或创始人不是‘报时’的人,而是‘造钟’的人。”这句话讲得很好,要建立一套机制、一套规则、一套文化,超越个人的影响。真要讨论这个问题,还离不开对一些根本性、哲学性东西的思考:什么是企业?企业存在的意义或根据是什么?

什么是企业?我们认为,它至少是目前为止人类社会创造价值的最佳实现方式或形式。如果这就是企业,那么企业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就是它是否在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这是企业存在的意义。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本身,是决定企业能否长久的最根本的要素。如果企业没有把自己仅仅看作是自我谋利的方式,而更多的是看作一种能为社会创造更好价值的组织形式或手段选择,那么这个企业的目标就必然会是“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这是它存在的意义。如在工业时代,当时灯泡等物品正是普及使用的时候,技术公开使所有企业都能生产这样的产品,也不会影响到竞争者的生存,这种物质填补对整个社会都有好处;然而从某一天开始,你所提供的产品在市场上饱和了,企业与企业间开始不和谐、互相成为竞争对手……优秀的企业永远也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因为它永远会选择在那之前走掉,去开发新的、需要填补的需求,而不是继续与别人恶性竞争,无论这个时候他有多强大(相关研究详见《非类趋向战略——向创新型企业转型的行动框架》一文)。

企业存在是为了满足需求,人的需求可以永远被不断发掘吗?人的需求会有那么多吗?很多时候人们会有这种疑问,但仔细看看现实,真的有哪一种需求可以说够了、不用被开发了?就连最简单服装也并非如此:现在的衣服比早期进步很多,但现在大部分衣服对自然界的依赖还是比较高。从最早的纤维提取、到纺织、印染、再到后面的整理、制作环节,整个过程的污染、能耗都还非常高。这反映了什么问题?说明现在所谓的材料和衣服还存在很大的技术创新空间。

企业的本质是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新技术刚出来时可能很贵,于是被拿出来投入社会也只能先造福部分群体,然后才是更广泛的大众。——这是一个生活品质的提升阶段到普及阶段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理解,企业可分为A和B两类。所有企业都在为社会做工作,但这些工作可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生活品质提升阶段工作,由A类企业完成;另一种是生活品质普及阶段工作,由B类企业完成。后者可以仅仅是简单模仿、甚至来料加工。二者都很重要,一个是创造、一个是普及。如果你做的是只是普及性工作,你当然无法超越竞争对手很远(拉开很大差距),这必然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而当前在各行业中那些采用恶性竞争手段开展竞争的企业值得尊敬吗?其存在合理吗?当这类企业使用恶性竞争手段时,它们对社会、对行业都起着破坏性作用。这样企业的存在即便对它自己或其员工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是不合理的——它也因此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合理性,必然长不了,更何谈基业常青。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6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