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选择孩子的童年还是未来
问:究竟选择孩子的童年还是未来,希望冷爱老师给我指条明路。
我去年怀孕,因为反应特别大,孕吐吐血,我只能照顾自己,老公就让在外打工的婆婆回来接送我儿子。
我和儿子回了老家G市的小镇,在镇上让儿子读了幼儿园,儿子从生下来到五岁半一直是我一个在带。
去年年底生了老二,因为老公要上班,我们二宝要吃母乳,而且我和婆婆相处得有些不愉快,我就和老公带着二宝回了M市市里。
我们买的房子在M市,已经还清了房贷。
本来说好等二宝一岁了就送回老家,让婆婆两个孩子一起带,但最近和大宝打视频发现他有些内向,感觉他有些害怕,我很怕他变成讨好型的孩子,我想把他接回M市,我一个人带两个。
但是我又很纠结,想着把小宝送回去,我好找工作,给自己买满15年的保险,以后就算不能帮衬两个孩子,也不拖累他们。想和老公一起挣钱,给两个孩子存彩礼钱、买车买房的钱,大宝和二宝都是儿子。
但是我又经常想,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我想他们两个都开开心心的,想陪着他们。
但我现在30岁了,我爸妈是农民只能养活自己,我公公有社保,我婆婆没有,我爸妈50+了,我公婆40+了,万一谁生病了,我老公一个人压力太大了。
我妈身体不好,不会来给我带娃,我老公有个弟弟28岁还没有结婚,也没有女朋友,还有个妹妹,13岁读初中,所以我公婆也不会拿钱给我们。
妹妹在老家读书,而且我婆婆的公公婆婆70+需要照顾,所以婆婆不同意来我们住的地方带我的两个娃娃。
我真的很想问,我到底是把孩子接过来,自己辛苦养他们长大,还是狠心让婆婆带两个孩子、挣钱?

冷爱回复:
在这个案例中,女主和老公上有老下有小,女主在赚钱和养娃之间纠结。这是很多中青年在结婚生子之后面临的困境,这样的生活确实挺不容易的。
所以,我们借这个案例展开阐述,希望对正面临此类困境的读者们有所启发。
一,把孩子带在身边
对孩子来说,母亲的爱与陪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而且,女主的大宝在由婆婆带了一段时间后,现在有些内向、有些害怕人了,这说明婆婆不适合带大宝。
当然,这不是说婆婆对大宝不好,而是可能因为她能力有限、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对孩子的照顾质量没有那么高。
所以,对于这个案例,我们的观点是:把两个孩子都带在身边。
当然,无论做怎样的选择,都是女主的自由,我们都理解女主。
如果选择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这过程也难免会很辛苦。
可以先和老公协商好家庭的分工、达成共识。比如现阶段老公是赚钱的主力军、女主是养娃顾家的主力军,然后相互支持,看到彼此的价值、理解彼此的难处、信任彼此的诚意。
一起共同努力度过接下来的几年,等孩子们都上了幼儿园或者小学,女主的时间就可以更充足一些,然后再一起赚钱。
如果把两个孩子都带在身边,还有余力的话,女主也可以尝试做时间比较自由的工作,比如在家工作的兼职。
关于保险的问题,可以去咨询一下当地灵活就业社保和职工社保的政策。
同时,如果做了这个决定,那就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去做。
最忌讳的是,一个妈妈经常对孩子说:“妈妈都是为了你,工作才受影响的。”
诸如此类“妈妈都是为了你,才……”的话,会让一个孩子很容易心生愧疚,负重前行。
可以和孩子讲:“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妈妈做这些都心甘情愿、甘之如饴。”
只有心甘情愿时,自己才能轻松地和孩子相处,孩子也会感到轻松,这样才能给到孩子高质量的爱和陪伴。

二,活在当下
女主提到:想和老公一起挣钱,给两个孩子存彩礼钱、买车买房的钱。
我们能理解女主为儿子们将来的考虑,也看到了女主想和老公一起分担压力的情谊。
我们说:“活在过去的人容易后悔,活在未来的人容易焦虑,只有活在当下的人才是幸福的。”
女主的这些考虑,就是活在未来了,掉进了焦虑的坑里。
在经济方面,其实女主和老公买的房子,已经还清了房贷。房贷对很多人来说是生活中的重大支出,女主和老公至少没有这方面的压力。
关于为儿子存彩礼钱、买车买房的钱,这一点,女主可能多虑了。因为按照现在社会的发展进程,等到女主的孩子长大后的时代,可能都不流行彩礼了,可能房子车子都比现在便宜多了。
女主问“究竟选择孩子的童年还是未来”。如果女主所理解的孩子的未来,就是给他们准备彩礼钱、买房买车的钱,那这个未来,其实真的不必太过操心。
其实,给孩子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让孩子们有底气、有能力去自己创造爱、创造财富,这才是更关键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倾向于女主把孩子带着身边自己养。
而且,关于给儿子存彩礼钱、买车买房的钱,女主可以觉察一下:这里是不是有自己的人生剧本?
也就是女主父母的观点是:要给儿子存彩礼钱、买房买车的钱。女主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这样的,所以一旦女主当了母亲后,她心中的人生剧本也成了我要给儿子存彩礼钱、买房买车的钱。
父母给的人生剧本,不一定就是对的。

而且,时代在发展、在改变,人生观念、人生剧本也需要与时俱进。
另外,女主再去觉察一下:这里有没有自己的未完成情结?
也就是女主的父母可能在她成家立业的事情上并没有很好地帮衬她,所以她的心中有个未完成的情结,她希望把自己没有得到满足的这部分,在儿子身上弥补。
所以她为此有很强烈的赚钱动力,乃至于之前有想到等小宝一岁了也送回老家去,以便自己能好好赚钱。
把自己的未完成情结投射在别人身上,很有可能对自己、对别人都造成负担。
三,鸡汤有时也害人
女主在提问中有句话:“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这让我想起了这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的整句话是:“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其实这句话不一定是对的。
按照情绪聚焦疗法(EFT)等心理学流派的观点,人是可以发展的,是动态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原生家庭会决定一部分,但不是所有。
而且当下才是最重要的,过去不可返,未来不可追,活在当下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如果想要改变原生家庭的影响、想要有好的未来,所有的改变都必须经由当下才会发生。
所以,女主对于养育孩子的事情,也不用太有心理负担。
努力做到自己当下能做到的最好的,就可以了。对于实在做不到的部分,也不必对自己苛责。
以上三方面,是对女主这个议题的回应。
这个议题其实对于很多像女主一样的女人来说,也是一道成长题。
母爱是伟大的,同时母爱也不应成为对母亲、对孩子的羁绊。当我们是心甘情愿地做一些选择时、轻松上阵时,会得到相对的自由。
本文的插画,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4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