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史前以物易物的阶段。后来经过金属货币、金银、纸币以及金银本位制度,演化至近代之面貌。以物易物的方式可能可以追溯到约十万年前,只是没有证据说明有任一个社会或经济体曾经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没有货币的社会可能是用债务或礼物经济原则交易,若以物易物没有发生,一般是出现在完全陌生或是潜在为敌的群体中。世界上许多不同的文化最后都出现了商品货币。像希伯来人使用的舍克勒本来是重量单位,后来指特定重量的大麦,属于商品货币。第一次使用货币一词是在公元三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美洲、亚洲、非洲及澳洲曾使用贝币,一般是用宝贝科贝类的壳。依照希罗多德的记载,吕底亚人是西方最早使用金币及银币的民族。许多学者认为最早的硬币出现在公元前650–600年[28]。宋朝的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有些文化的商品货币慢慢变成了代用货币,金或银的商家或银行会针对存入的商品货币提供收据,并且可以依收据换回商品货币。马可·波罗在元朝到中国,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纸币[30]。斯德哥尔摩银行在1661年发行纸币,是欧洲第一个发行纸币的银行,后来也发行硬币。金本位是曾在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盛行的金属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各个实行金本位的国家之间货币按照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兑换比率。这个体系是以黄金的自由流动为基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奥地利等国出现了货币大幅度贬值的现象。此后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基础。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其货币应当与黄金或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兑换。国际标准组织(ISO)指定一套三位字母的符号体系,用来表示各国的货币。这个标准的代号为ISO 4217。在货币汇率表中可以看到最近几年里,世界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化情况。
扩展资料:发行者分类,可分为公钱法定货币、私营货币和区域货币社区货币。公钱一般说来由政府来发行,当它存在的时候,一般说来占主导地位。 若依货币本身的价值来分类,可解货币学,其价值是由法令强制规定,其商品价值小于货币价值。也有些不属于货币的工具称为货币,例如信用卡会称为塑胶货币信用的代价-塑胶货币症候群],但其仅为延迟支付的工具,不属于货币的一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1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