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微信号赚钱每天100,挂微信号赚钱每天60元?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挂微信号赚钱每天100,挂微信号赚钱每天60元?

我的手机上有好几个小视频APP,但很少看。在这个虎年的春天,我却频频点开,看上一会儿。看啥?看家乡的人卖红薯。那天,我在“美丽家园—宋家沟群”看到一个通知:镇上要搞直播培训,请能说会道、想做地瓜直播的报名参加。我早就知道,家乡相沟镇的红薯产业红红火火,已成为名闻遐迩的“薯香小镇”,没想到还专门培训直播人才。我想看看,这些播主都是什么人,播得怎么样。

一看,竟然被吸引住了。播主多是农村女性,或在地里,或在红薯交易市场,介绍指点,倾情推销。有的脸上带着腼腆,言辞朴拙;有的从容自如,眉飞色舞。还有一些是从别处请来的“网红”,容颜俏丽,打扮时尚,言谈举止十分得体。我看到有一位女主播,身边有两个孩子,在一大堆红薯旁边讲得十分起劲,就下单买了一箱。第二天接到,红皮黄瓤,让人心生欢喜。老婆用烤箱烤熟两个,把皮一剥,那种金黄,那股清香,让我恍然回到童年回到故乡。我用私信与主播联系,原来她叫郑华秀,沂南县人,8年前嫁到莒南县相沟镇王祥村,今年春节后才当主播,想赚点佣金补贴家用。一开始她收入很少,但后来就多了,有一天竟然挣到460元。她平时到位于本村的“鲁南红薯交易市场”直播,中午多在野外,因为她公公一年四季外出放羊,她要骑着电动车送午饭。公公吃饭时,她就直播一会儿,向观众介绍红薯产地和山区风光。有一次我看见她直播的地方在我村东不远的高速公路桥下,几十只羊吃饱了卧地小憩,她儿子在河沟里摸鱼捉虾,她在麦田里热情洋溢直播,这些画面温馨感人。

直播,时间由播主说了算,我有时因为有事看不到,就看他们发布的小视频。那真叫一个蔚为大观。男男女女,各显神通,把红薯的一生展现给我看。我看到了育苗和栽种,看到了收获和储存,看到了销售和加工,以及与红薯有关的种种乡村物事。看着看着,年幼时经历的一些场景又重现眼前。

记忆中最早的一个场景,是我7岁时的七月十五,去生产队分地瓜。经历了漫长的春天与夏天,男女老少都在眼巴巴地等待着庄稼收获。七月十五是个节日,但是好多人家已经没有像样的东西下锅,就向队长提出要求,刨两亩地瓜垫垫饥。队长也许有过踌躇,因为地瓜还没长足个头,但他最终还是在夕阳西下时,带着大伙来到一块地瓜地里,我挎着篮子也去了。刨了一会儿,一轮圆月从东山升起,新出土的地瓜散发着香甜气息,激发了人们的活力。成年男女一边干活,一边大声说笑;孩子们追逐嬉闹,在松松暄暄的地里打着滚儿。月上三竿,人们分到地瓜回家,每个庭院都传出急促而响亮的风箱声……从那以后,生产队隔几天便刨一回地瓜分掉。许多人明显地胖了起来,我们把这叫作“长地瓜膘”。

地瓜,养活了一代代的人。四季轮回,一些人也随着地瓜的有无膘长膘落。地瓜是鲁南人的主食,没有它很难活下去,但是天天吃、年年吃,就让人受不了。用地瓜或地瓜干磨成糊子烙煎饼,是最好的吃法,但做煎饼很麻烦,费柴费工,就用水煮。煮出来的地瓜或地瓜干口感极差,难以下咽,吃下去还可能胀肚子、泛酸水。我曾体会过那种难受的滋味,便暗下决心要逃离它。23岁那年,我考上了公办教师,吃上了大米白面。此后,对地瓜的恨意延续了20年,直到我进入中年,讲究养生,知道那是一种营养全面的好食品,才允许它出现在餐桌上。

让我回忆起来的另一个场面,是我10岁那年初春,我经过路边的一个地瓜窖子,见好多人都站在窖门口,就走了过去。我看见,那些人都是满脸焦急,唉声叹气。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闻到一股酒味儿,但掺杂着霉味儿。这时,队长手里拿着几块地瓜从窖子里怒气冲天走出来,旁边的人拿起地瓜捏捏看看,说:烂了呀!毁了呀!我这才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知道那股酒味儿其实是烂地瓜挥发出来的,烂了地瓜种,会影响地瓜的栽种与收成。那一年,生产队没有足够的地瓜育苗,只好等到别的队栽完,去拔人家剩下的或新发出的地瓜苗,秋天收的地瓜少了许多。

而我在直播中看到,现今到了暮春时节,从窖子里取出来的地瓜依然表皮发红,没有腐烂。前年,我在老家进过新式的地瓜窖。山东省里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用他们争取到的60万元在宋家沟村建起了10个窖子,帮乡亲们贮存地瓜。那些窖子又宽又深,每个窖子能存10万斤,农用车可以直接开进去。秋天把一包包地瓜装进去,春节前开始往外运,分拣装箱后,被商贩运往城市。因为有许多科技手段检测和控制温度、湿度,地瓜即使到了麦收前也完好无损。经过一段时间的存贮,一斤地瓜能增值好几毛钱。

我看见,一些主播并不是只想卖红薯赚钱,还有一份闲情雅致。他们直播本地的山山水水、拍摄绿油油的庄稼地,对家乡的热爱溢于言表。有的直接秀才艺,弹着吉他唱自家红薯有多么好,还有人播着播着玩了起来。有位年轻农妇,将地瓜叶柄一截截折断,每隔一厘米左右留一段,让叶柄的表皮连缀起来,挂在耳朵上当“坠子”,摇头摆动,风姿绰约。当年农村女孩们的玩法,我已彻底忘记,时隔半个世纪又重新看到。还有一个女主播,到地边折下一段柳枝,拧巴拧巴抽出枝干,将空心皮管做成柳哨。她仰脸吹响的那一刻,我被那久违了的声音感动得泪湿眼窝。

看家乡人的直播和视频作品,我不只是怀旧,还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新的语言、新的观念。

我从小吃地瓜长大,自认为对它非常了解,但今日才知道,我过去熟悉的品种全被淘汰,因为没有人再晒成地瓜干长期保存,代之而起的是农业专家培育研发的新品种。那些专业名称很多,有“烟薯”“济薯”的多个型号,还有“西瓜红”“紫罗兰”等等。一位主播说,他们把“济薯26”叫作“板栗香水”。这种红薯产量高,容易贮存,而且“颜值高”,色、香、味俱佳。

主播们使用的语言也值得品味。有人用方言,一开口就是老地瓜味儿,用的一些词语土得掉渣,让人倍感亲切。也有人用普通话侃侃而谈,其中还夹杂着网络新词,像“绝绝子”“奥利给”“浅尝一下”“好嗨哟”等等,一些主播经常使用,便于和城里年轻人沟通。有一个小视频,打出了这样的文字:“为了男人的奥迪,为了女人的迪奥,为了孩子们的奥利奥,加油!”我知道奥迪是一种豪车,但不懂“迪奥”和“奥利奥”是什么意思,百度一下,才知道二者分别指法国时尚品牌、巧克力味夹心饼干。

我还发现,一些主播有思想,有情怀,观念新颖。他们一方面为了赚钱,另一方面也想当“网红”,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有的讲,自己万一红了,就能让父老乡亲多赚一点钱,为乡村振兴出一把力。还有的向往更高的精神层次,身在乡下,放眼全球,对国内外许多事情都能评说一番。一个网络新词“格局打开”被频频使用、反复强调,就是说,眼光不要短浅,做事不要拘谨,审时度势,奋发有为。我听到这些,不禁暗暗赞叹。

今年4月下旬,相沟镇党委邀请我给年轻党员干部讲一次“微党课”,课堂设在宋家沟社区的办公楼上,不在现场的人可以在网上收看。我站在楼上向东南方眺望,那里有一块地是我老婆40年前的“责任田”,我在那里帮她种过地瓜。想起劳作时的艰辛和那年秋天的微薄收成,我心中五味杂陈。

讲完课,镇领导陪我去参观在沈保村建的“红薯文化展馆”。宽敞的展厅里,有图片,有文字,有实物,将红薯栽培的历史与现状展示得全面而生动。墙根摆放着一件件旧时农具,把柄上滑溜溜的磨痕和汗水浸出的油黑,让人瞬间回到那个以地瓜续命的年代。另一个展室,摆满红薯加工后的多种产品,各有特色,琳琅满目。

镇领导告诉我,因为相沟镇多是沙岭地、棕壤土,有种红薯的传统,镇委镇政府因势利导,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让农民通过种红薯增加收入。全镇每年种植红薯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有500多个大中型红薯窖,能将每年秋天收获的红薯全部存下。红薯交易市场已有20多处,客户前来收购后运往青岛、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很受欢迎。相沟镇还积极发展电商平台,鼓励网上直播带货,每天都有大量红薯和红薯衍生品根据订单发往天南地北。“相沟地瓜”地理标志也正在申报中。相沟“红薯文化节”以前举办过几次,影响很好,以后也还要再办。

走出展馆,我看到了一尊红薯雕塑。几个红薯一根秧,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想到红薯传入中国400多年,瓜瓞绵延,活人无数,而今又为乡村振兴再立新功,我站在那里,向它瞩目良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0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