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模语文老师苏哲伦:承受艰辛和重压的时候,别陷进去!丨我的高考故事

南模语文老师苏哲伦:承受艰辛和重压的时候,别陷进去!丨我的高考故事

“有位高三学生问我,高考前完全不紧张怎么办?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然而回想我的高考,好像也确实是直到考前一晚都不紧张”,临近高考,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语文教师苏哲伦收到了一位学生的提问。在他看来,放平心态,坦然迎战,成才不只有高考一条路,确实不只是一句安慰人的美言。

苏哲伦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却因为热爱,最终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他是爱在课堂上讲冷知识、说段子的“人气教师”,也是徐汇区中青年学科骨干;他曾凭借渊博的学识,在《一站到底》、《我知道》等益智类真人秀中获得佳绩。

16年前,苏哲伦的高考经历是怎样的?

来听听他的讲述:

高考离我已经有16年了,明天(7月7日),我也要送学生进考场,迎来人生的一场大考。

回想我高二那时,学习成绩尤其是理科成绩一落千丈。琢磨许久,终于在高二的最后时刻,将“3+1”科目从物理改成了历史。

这真的是一个纠结的过程,学习水平、科目难度、哪个老师带高三、大学专业的选择面,种种因素纠缠在一起。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在可选学科中,我确实还是最喜欢历史,高三那么辛苦,能选一门自己喜欢的学科,也算一种幸福。

放弃该放弃的,坚持该坚持的,其他人可以给你意见,但结果只有自己能负责。

努力要趁早,否则也许你不至于失败,但会失去选择的权利。

进入高三后,几个老师都很有个性。语文老师是班主任,用我同桌的话说是“一个浪子的形象”,对中西历史哲学、港台流行文化都有涉猎,上课常在不经意间冒出点历史书上没有的故事,不大谈时事,如果谈到必有洞见。

数学老师是个老先生,很会拉小提琴,据说是十几岁的时候自学成才的。

历史老师,发型像路易十四,脸上的粉常年有一厘米厚,很有18世纪欧洲宫廷范儿,但分析问题总从唯物史观出发,谈历史事件必找经济原因。她不只教我历史知识,还教会了我一种看待历史和现实的方式。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生时代获得的知识很多会在考试后被忘掉,一段求学经历的真正价值,恰恰就是能忘的知识都忘掉以后剩下的那点东西。

文科班女生实在太多,我坐最后一排,身边除了同桌其他全是女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2男+6女的八人组。

已经不记得几点放学了,放学后还要留下来进行相应学科的补课,中间有20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当时学校有小卖部,我们就在这个时间将桌子围成长3宽1的形状,拿出中午就买好的方便面(好像一般是我们两个男生跑腿),泡好,边吃边聊。吃的是康师傅和飞碟炒面居多,奢侈一把的时候就吃开杯乐,因为贵,而且吃不饱。虽然时间短,又要搬桌子又要泡面,但也从来没觉得赶。聊的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内容现在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有一回不知哪个女孩子淡淡地说了一句:“每天有这点时间吃吃聊聊也挺开心的~”大家会心一笑。

一起备战的人应该叫做“战友”,但这个词对我们八个人太不合适。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恰恰可以暂时忘记战斗,喘口气。

高三时,每天6:00需要起床,凌晨1:00睡是家常便饭,2:00也是常有的事。白天还是打鸡血一样,只是放学一回到家就感觉一阵倦怠感扑面而来,得睡个半小时才能有吃晚饭的胃口。

不过再忙再累,晚饭后躲进房间打开电脑看一集《Friends》还是少不了的,一集30分钟不到,假期和双休日稍微多看点,一年也把整整十季的剧集看得七七八八。难得作业不多的时候,还可以在深夜听广播FM96.8“文艺频率”,有沪上名师讲唐诗宋词的讲座。

承受艰辛和重压的时候,别陷进去,给自己找点盼头,找点乐子。

然后就到了高考的时候。我一直自认为心脏强大,有一个未经考证的三国故事深得我心:高平陵之变前夜,司马懿想偷偷考察一下两个儿子本事如何,结果发现司马昭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司马师则鼾声如雷,便认定后者更有出息。我早已设想一万遍自己在高考前夜鼾声如雷的景象了。

高考前一天,我晚上10点多便躺上床,谁知怎么也睡不着,最后一次看表已是凌晨2:00,也不知是紧张还是兴奋。

考英语时遇到了一件怪事。开考前收音机信号莫名受到干扰,备用收音机也出现了相同的问题,而且似乎整个考场只有我一个人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在干扰声中做完了听力,奇怪的是英语最终成了我唯一超水平发挥的学科。除了冥冥中有神助,还能如何解释呢?

考前父母把我送到考场,我们说好不用等了,我自己回家。结果考完出来,看到他们依然在考场门口等着。

有时你设想得很完美的事情并不会发生,却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不期而遇一个小意外。除了祈祷老天帮你一把之外,心脏强大还是蛮重要的。

高考结束那个下午,我们八个人去K了歌。那时KTV不多,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K歌。几个女生唱歌都好好听,以前从来没发现。晚饭我们吃了美罗城的自助巴西烤肉,70左右一位,现在想想当时的物价真是便宜,不过那家店早已关门。那天晚上让她们见识了一下一个体重120斤的人能吃下多少东西。

晚饭进行了近三个小时,最后可以用“杯盘狼藉”来形容。大家很尽兴,然后相互道别,各回各家。没有人想到,那是我们八人最后一次聚齐,后来我们散布到了世界各地。

等到高考成绩出来,几家欢喜几家愁。身边的人有人去了清北,也有人掉到了二本。但是最终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有几个当时觉得没考好的,其中一个大学毕业赴美读研,后来在那儿工作;另一个毕业后成为上海一家著名报社的记者;还有一个后来回乡做生意发了财,在我们当中最早娶妻生子,成了公认的人生赢家。谁能说他们不成功呢?

成才不只有高考一条路,确实不只是一句安慰人的美言。

有人说,高考是人生知识的巅峰。我倒觉得这是扯淡。

也许高考后会忘掉不少应试知识,但大学和社会对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成年后学到的东西,包括知识,岂是高考这点条条框框能比?说高考是人生知识巅峰,只是以后放弃自己的借口而已。

别成为那样的人。

还是要祝福考生们,好好发挥,考出应有的水平,加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heng8.com/101827.html